APP下载

师德,为师之本

2020-11-17庞中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师德

庞中

摘要: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会遇到的一些困惑继而产生思考,无论何时师德都是为师之本。正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关键词:师德;立身之本;教人教心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37

教师的个人修养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师德,一为教学和教育能力。前者是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爱,后者是对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何为师德呢?所谓“师德”是指教师个人通过学习、体验、揣摩,把客观的教师道德规范(准则)转化为自己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的结果。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描绘”师德,为何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呢?

一、师德核心,人格魅力

高尚师德,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提起斯霞,我们会想起她的“童心教育”;提起陈鹤琴,我们会想起他的“一切为了儿童”。提起许多献身教育的名人和平凡的人,我们都会想起他们身上那闪光的师德,高尚的美。从小,我没有大的理想,只有一个小梦想,就是做一名教师。怀着一颗爱的心,我走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校园。不经意间,二十七年的时光已悄然而去,我虽然没有斯霞、陈鹤琴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那么高尚的师德,但我每天都以他们的事例来激励自己的工作。在二十七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热爱工作,把她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直到今天,我依然热爱着这份伴我走过二十七个春秋的职业。我用自己对学生的爱与呵护,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浇灌着每一朵祖国的花朵,在平凡和朴实中,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名中学教师的价值。

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

记得那是工作的第八年,我刚进修毕业,调到另一所中学。换了一个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尤其是学生。我接了九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还任班主任。也许是原来那位教师与学生感情太深的缘故吧,学期过了将近一半,那个班的学生和我感情上还有隔阂,彼此之间的沟通很困难。我很苦恼,努力地寻找着,渴望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期中考试前的一个晚上,我习惯性到教室里巡视学生晚自习的情况。不知怎么回事,停电了,教学楼里一片喧闹。学生纷纷走出教室,议论着,也兴奋着。可二十分钟过去了,电还没来,听说是线路出了大问题,我很焦急,因为明天要考试。我急忙去商店买了十打蜡烛,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点燃了一支,教室骤然亮堂起来。学生惊讶于瞬间出现的光明,看到我脸上淌着汗水,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桌前。齐声说“谢谢老师!”,教室里又恢复了寂静,学生又埋头于光晕之下。教室里静极了,只有烛光摇曳的影子,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烛光与学生融合为和谐的一体。此情此景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温馨。心中忽地涌起一股热流,我被一种巨大的温情所包围。在烛光的摇曳下,我感动于师生之间默默的情感交流。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

二、弘扬师德,立身之本

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语言令学生信服,行动更应令学生佩服。俗话说:万事“德”为先。如果一个教师品德低下,纵然他的知识有多渊博,教学水平再高,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道德教师决不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教师,而应是具有丰富道德伦理意义和内涵的教师,是善于用道德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教师。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育人要先育德,想要育德,教师首先要有德,想有德,就必须先立德。要想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自己先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位道高望重的教师,他的世界觀、他的语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在学生心中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在道德修养上应成为学生的表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泛滥,使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失衡,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就越要显示出一个教育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力量。面对新形势,我们一定要耐得住清贫、受得了寂寞、吃得下辛苦,甘愿发扬蜡烛精神,无怨无悔做奉献,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教人教心,因材施教

“教人教心”是陶行知论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代中学生心理面貌有很大的内隐性,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三者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纷繁多样,常是令人难于预测的。因此,学生的成长、进步,都不是教师个人能够百分之百预料的,不是完全可以驾驭的。例如,学生不守纪律,学习成绩上不去,学生不听教诲,品德面貌不能如期改变等,都不是每位教师希望面临的情况,此时,我们急需家长的密切配合,帮助我们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然而,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交界处的中学。据统计,班上有40%学生的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有25%学生的父母整天忙于做生意,这些孩子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学生”和“托管生”。作为教师,“留守学生”和“托管生”心理障碍严重、品行不尽如意、学习普遍较差、安全令人担忧,我常因之感到苦恼、忧虑、烦闷,甚而气愤。

这时,需要教师个人有自制、耐心、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学期,针对大部分留守学生不吃早饭问题,我每天早晨比学生早四十分钟到校,要求那些以前早晨不吃早餐的学生买好早点到学校和我一起吃。刚开始,只有十个相对“听话”的学生带早点,其他学生依然不吃早饭也不买早点,但有的学生也来得早,看到我和那十个学生在一起边吃早点边聊天的情景,他们的脸上流露出羡慕和期待(因为吃早饭时我们聊得不是学习,而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个人忍不住加入了我们的“早餐俱乐部”,接着又是一个、两个……学生早晨吃饱了,想聊的话题也聊了,心里话也有机会和我这个像似父亲又亲似的老师说说。学生的心理障碍渐渐消除了,班里活动能积极参加,不再像从前那样乱花钱,也不再说谎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正如陶行知说的:“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要教育学生,我们教师先要教育自己,把自己描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主动去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230000)

猜你喜欢

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弘扬高 尚师德
审视“言说的师德”
闾彬:师德建设应实现“四化”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师德考核“落地”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