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0-11-17张杨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张杨丹

摘要: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的热度持续高涨,而道德与法治学科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心理健康、国家认同和社会参与五大素养的渗透与落实更是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并根据这五大素养提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015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自2016年起,初中的“思想品德”学科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学科的名称变化中,我们可以对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窥探一二。

1.道德修养,就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自我道德锻炼,以及达到的道德境界。无论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法治教育,重点都应当落脚在道德品质上,使初中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2.法治观念,指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敬畏,青少年能够发自内心地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律、运用法律,发挥法律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3.心理健康,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学生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良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国家认同,指对自己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5.社会参与,指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过程,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力的综合体现。通过社会参与素养的落实,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服务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行为探究,道德感悟渗透“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一名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学生。课本中的案例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可以使学生通过探究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感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以《友谊与成长同行》为例,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友谊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朋友关系。通过“朋友影响力”图、“友谊故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友谊故事,感受友谊的美好与力量。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尊重他人、珍视友谊的重要道德品质,并提高了学生在与朋友进行交往过程中的道德修养。教师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完善学生的道德认知,用课堂实例或者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进行教育,让学生深刻感受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创设情境渗透“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主要包括权威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以及守法意识。将情境引入法治教学中,可以拉近学生与法治的距离,让学生在探索情境时思考,自觉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以《遵守规则》为例,教师为学生播放“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的视频:两名自驾游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最终一死一伤。结果令人痛惜,但由于不遵守规则,这两名女游客才会遭此厄运。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具体情境:(1)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由于马路上车辆比较少,很多行人无视红灯横穿马路,你会怎么做?(2)在排队等候上公交车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在你面前强行插队,破坏了排队秩序,你该怎么办?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情境的设置,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重要性。

3.自我定位,心理体验渗透“心理健康”

有调查表明,不少青少年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叛逆心理、厌学心理等问题,有的甚至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尽可能做到润物无声,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和真实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的案例也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情绪的管理》为例,教师利用教材栏目“运用你的经验”“回想一件特别让你兴奋或愤怒的事情,你当时是如何表达自己情绪的?你周围的人是如何表现的?”教师又改变了问法:“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表达了兴奋或愤怒的情绪,你又会如何表现?”这些情绪都是学生有过的,学生有着最真实的心理体验,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同理心,同时明白学会管理情绪的重要性。

4.国情分析,时政热点渗透“国家认同”

国情分析是国家认同的前提,我们热爱祖国,就先要对国家有大致的了解。当前的时事政治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学生不仅仅需要理论学习,还需要将生活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才更好地实现认同和巩固认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重视时事政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相互交流、讨论,认同国家的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国家认同。

5.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渗透“社会参与”核心素养

社会实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作为团体进行活动,分工合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培养个人责任感。另外,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限于书面知识的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向上的人。五大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需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策略,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延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考试周刊,2018(8):144.

[2]孙明锋.法律完善社会,道德培养人格——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11):220—221.

[3]王汝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探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8:7.

[4]庄芸.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18):106.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湄池初中31180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