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舞蹈编创中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当代结合

2020-11-16刘皓

艺术大观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朝鲜族风格个性

刘皓

摘 要:舞蹈作品《扇骨》既没有完全脱离朝鲜族的民族风格,又很好地将个性创作与当代审美所结合,作品中通过改变动作的“力效”和“线条”,演员的“形、神”体现、道具的新颖用法等,展现出了舞蹈中的民族精神并塑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舞蹈风格。作品《扇骨》彻底颠覆了朝鲜女子以往给人们所留下的内敛端庄大方的印象,通过一身傲骨的女子体态中透漏出的沧桑与坚韧,以及那种不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渗透出朝鲜民族特有的骨气与尊严。演员与扇子的水乳交融,动作中的抑扬顿挫、静中有动、欲走还留,都将朝鲜族舞蹈之气韵展示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编创;风格;个性;朝鲜族;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7-00-02

一、《扇骨》的体裁与选材

作品《扇骨》的成功绝不是机缘巧合,无论是在编创上还是演员的诠释上都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创作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一定是从内部情感到外部动作都和谐统一。将外在传统动作元素与编导的内在情感思想巧妙融合,展现出不一样的审美艺术境界,是编导在多年的潜心实践与积累下一直有的构想,最终在艰辛、漫长的过程中所诞生了。

编导张晓梅从1992年开始研究朝鲜舞蹈,不管是表演朝鲜舞、教授朝鲜舞还是到延边采风、到韩国交流学习,十二年的积淀,让编导张晓梅对朝鲜民族文化的情感越发深厚。张晓梅老师曾到延边进行采风,对当地人喝酒阔谈的场面记忆犹新,正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这个族群独有的特色文化怀有强烈的感触和理解,从而对传统的朝鲜舞素材进行了一番新的诠释,一反常态、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朝鲜女子性格刚健坚韧的一面。作品《扇骨》以它特色的朝鲜舞蹈语汇和深刻的民族底蕴;以及演員精湛的舞蹈技艺与编导悉心、真情的投入,最终诞生出了优秀的朝鲜族舞蹈作品《扇骨》!

舞蹈的体裁如按照变现的内容可以分为抒情性舞蹈和叙事性舞蹈。抒情性舞蹈的主要特征在于“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舞蹈者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由此便可得知,《扇骨》属于抒情性的独舞。[1]

在作品的选材上,编导选取了朝鲜族扇子舞,并一反平日朝鲜族舞蹈里的风格特点与韩国传统扇子舞的扇子运用。张晓梅老师所创作的作品《扇骨》便是一种随着时代审美变迁而有了新的体会,在提炼出朝鲜民族具有典型特征的舞蹈语汇的同时融入了编导个人的性格与情感,这样的一部新的作品。舞蹈《扇骨》取名从一开始的第一个名字叫《师父的魂灵》后来又改为《师恩》,便能看出一定与哪位仙逝于人间的舞蹈老师有关。不然,编导是决不会投入如此巨大的感情力量。得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编导张晓梅和潘志涛教授聊天,潘教授提出:“这个舞蹈不如叫《扇骨》?”真是无独有偶,当时的潘教授正在研究韩国宗教舞蹈,也在看有关这方面的书......《扇骨》一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与大家见面了。[2]

二、《扇骨》编创中“风格突破”的体现

朝鲜族舞蹈《扇骨》在编创过程中一改以往给大众所熟知的朝鲜舞形象与特点,以“潘索利”朝鲜族唱剧为创作原型,并结合了“闲良舞”中的小生形象,手握扇子道具,但又并非为传统意义上的扇子舞,所以动作所呈现出潇洒而刚健的风格特征。《扇骨》所构思的,不是已有的程式化朝鲜族舞蹈审美意识下的现代舞,而是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创作出的朝鲜族舞蹈,摸索的是朝鲜民族不同以往的舞蹈风格特点,提炼的是具有典型特征的舞蹈语汇。从韩国舞蹈的沿革与发展记载上来看,《扇骨》的创作与“韩国创作舞蹈”非常相像,“韩国创作舞蹈”只是借用传统舞蹈中动作素材的一些元素,并以这些元素作为表现内容的部分手段,更多地表现手段则来自新的创造,也就是说已有的舞蹈素材随着所需表现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有取有舍、与时俱进,不再是把传统舞蹈本身作为目的。两者都是采取传统动作的一些元素随后加以二次创作从而最高程度的贴合编导想法达到编导所要展现的作品内容,最终呈现出《扇骨》这样优秀、具有里程碑的朝鲜族舞蹈。[3]

作品在道具运用上也为之新颖,舞蹈作品中影响最深的还有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的道具扇子。以往的传统扇子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最早源于朝鲜族传统巫术,大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大方,舞动扇子与执扇造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舒展的节奏中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通过舞动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但在这个作品中,扇子舞却体现出的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传统扇子舞的基础加入了编导的思想,其道具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编导将许多情绪的表达都寄托在了扇子上,扇子成了人物的精神寄托,扇子一开一合的劲头中也体现出了人物干脆刚健的性格,将扇子很好的融入舞蹈中为编导所用,在人物情感的传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扇子蕴含着岁月的味道,记述着风雨艰辛,就在扇子的一开一合中,岁月沧桑被唤起,流年艰辛被记载。[4]

作品内容上《扇骨》所要表达的不是一个特定的人物,而是一种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女性形象。在舞蹈语汇里,编导运用了朝鲜族传统的动作元素,通过改变动作的“力式”与“力效”,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老艺人在微醺微醉后的踉跄而舞的形态,成功塑造出了一位在半梦半醒中自我陶醉、感叹世态炎凉的老艺人形象。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表明了这样一层意思,作品的“情”来自创作者本身,而非“声音”本身所具有的[4]。所以,主体必然会把编导想要赋予的情感放入客体中,使它成为主体情感的媒介和载体,来传达编导想要表达的情志。同样《扇骨》也不再是以往的朝鲜舞,而是以含蓄温婉、深沉稳重的风格韵律来表现,编导张晓梅老师随着时代审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诠释与感悟,将提炼出的朝鲜传统舞蹈动作中典型的元素特点融入编导的情感意志,最终有了截然不同的朝鲜族舞蹈作品。《扇骨》为了更好地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丰富完整,将本身不具备任何感情色彩的传统动作元素,将其“力效”、线条、形态的改变,不再运用以往静态造型中曲线的轮廓给人柔和之感,而是在静态造型“力”式中多为棱角线,给人以尖锐、刚强坚韧之感。在动态动作的“力效”中,前半部分较为缓慢,注重动作延伸的质感,多于抒情。后半部分的动作速度较快,顿点、力度加强。注重动作延伸后“点”的质感,突破了传统舞蹈的力量限制,运用大量强劲的大开大合、快速旋转、翻转技巧等动作来宣泄愤愤之情,融入了一些直抒情志的流畅度。更加形象地刻画出朝鲜族女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与内在的骨气!使之人物的内心世界愈加丰满。

三、对民族舞蹈的创新意识与把握

总体来说,张晓梅老师还是以舞蹈风格需要以纯正为前提,个性创作是对这一前提的不同程度的突破,个性创作必须有一种民族根性意识的把握。编导所表现的朝鲜族舞蹈,除了大开大合、抑扬顿挫的舞蹈外,更要刻画的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民族“精神”,是一種“发乎礼而止于情”的儒道精神之升华。也就是说,在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的同时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不遵循我们一直沿承下来的传统元素动作,或者照葫芦画瓢,从现代舞的技法中照搬到民族民间舞中,最后出来的作品甚至看不出来是什么民族,这样所为的民族民间舞创新则是本末倒置。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民族民间的原生态而让此舞蹈原地踏步,在“原汁原味”的庇护下将一成不变的、老套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搬上舞台,看似是尊重了民族风格,实则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发展,在被社会审美的进步一点点的淘汰,最后导致民族民间舞蹈被贴上了“枯燥”“老套”“一般化”的标签。[5]

在当今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风格突破的民族民间舞蹈,随着大众审美的进步,外来艺术的感染,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必然的走向。有的作品很好地将传统的元素与当代审美所结合,有的作品则在追求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存在一味追求形式、抛弃传统的情况,甚至忽略了传统舞蹈的风格特征,忽略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这不只是创新尺度的问题,这更是对舞蹈创作的一种责任感。民族民间舞创新固然是一件提倡的事,但是还要是要以“纯正”为前提,尊重各族人民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的编创上,除了继承传统精华,还应该锐意求新,展现时代进步的同时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自身发展,在继承中沉淀,在创新中升华,使舞蹈走向多元化和创新化。

四、结束语

可以看出《扇骨》很好地将民族风格性与个性创作所结合,将朝鲜舞蹈所注重的气息和节奏的长短、起伏,通过扇子的抑、扬、顿、挫体现出来,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时代的思维。在舞蹈中充分体现出了朝鲜女性的优良品质,很形象的刻画出朝鲜族女子的不惧艰苦岁月,始终保持乐观、勇敢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朴永光.韩国传统舞蹈的沿革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张晓梅.韩国传统舞蹈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金秋.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赏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4]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张晓梅.“民族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当代结合——从《扇骨》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3):25-27.

猜你喜欢

朝鲜族风格个性
KORE A TOWN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语言表达重“个性”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