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皋琴谱》本《子夜吴歌》的打谱与改编

2020-11-16章岑易先玲

艺术大观 2020年27期
关键词:改编

章岑 易先玲

摘 要:《子夜吴歌》仅见于《东皋琴谱》,在古琴教材中却出现了数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一部分是不同打谱的结果;另一部分则是改编的结果。大部分改编都是删繁就简,重编指法,供初级练习用。

关键词:《东皋琴谱》;打谱;改编;《子夜吴歌》

中图分类号:J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7-00-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古琴教材日益增多,各有特色,其琴曲所用谱本、打谱与传谱也不尽相同,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流派传谱特色。翻阅这些教材所录曲目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古琴三十课》(以下简称《古》)[1]第22页(下称甲种)、91页(下称乙种)收录了《东皋琴谱》《子夜吴歌》两首,这两首琴歌都采用正調定弦;同年出版的《从零起步学古琴》(以下简称《从》)[2]第181页也收录了一首《子夜吴歌》,为“王迪订谱”,“杨青编配”,此版本采用紧五弦定弦。

比较之后不免让人生疑,同是出自《东皋琴谱》,为什么从定弦定调到减字谱都不相同?是选录的《东皋琴谱》版本不同,还是另有隐情?

二、《东皋琴谱》的版本

《东皋琴谱》为东皋心越禅师(1639~1696)1676年东渡日本之后所传琴曲谱集,今存版本较多,“仅东京日比谷图书馆藏弃东皋琴谱,有十种之多”[3],东皋弟子和后继者大多从事了编辑、校订和撰写序文的工作,国内常见为《琴曲集成》所录的东皋三谱——《和文注音琴谱》《明和本东皋琴谱》和《太原止郎东皋琴谱》。

比对东皋三谱后发现,除个别指法外,其减字谱大体相同,仅在结尾一句的两个泛音略有差异。再回头比较《古》《从》二教材发现:《东皋琴谱》本《子夜吴歌》减字谱与李凤云《古》本甲种完全不同,与乙种相同,与《从》本完全不同。

《东皋琴谱》将《子夜吴歌》归入商音,出现了七弦六徽二分、五徽六分、四徽半、三徽二分的按音,应以正调定弦无疑,这一点也与《从》本不同。

因此可以判定,这三个谱本中只有《古》本乙种与《东皋琴谱》相同。

三、《古》本两种与《东皋琴谱》的关系

定弦上《古》本两种均与《东皋琴谱》本一致。甲种旋律上保留了打谱后的主干音,重编指法为纯右手的散音练习曲,去掉了原谱“上”“吟”“撞”等指法产生的装饰音。节奏简单,每句两小节,每小节四拍,一拍一音,一音一字,对初学者极为友好。署名为“据《东皋琴谱》,李凤云打谱、改编”。

乙种散按泛音俱全,节奏较甲种丰富,含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型,每句一小节,每小节四拍,大部分为一字一音,少量一字多音。比照后发现乙种所录减字谱与铃木龙本《东皋琴谱》相同,又与20世纪80年代王迪打谱、后收录于《弦歌雅韵》(2007)[4]的版本节奏不同。

以末句“良人罢远征”为例:

3 5 2 3|6 - - -|(《古》本甲种)

3 5 2 3 6 -| (《古》本乙种)

3·5 2·3|6 - - -| (王迪《弦歌雅韵》本)

对比可知,乙种本与《弦歌雅韵》本并不相同,为正常打谱行为,而甲种本由乙种本放慢速度,删繁就简而来。这也和乙种本版权信息记录的“打谱”相符,也和甲种本记载的“据《东皋琴谱》,李凤云打谱、改编”相符。是较为严谨的表述。其关系为“《东皋琴谱》本——乙种本——(简化乙种本为)甲种本”。

且《古》收录东皋琴歌共八首,同时收录“打谱”和“改编”的还有《南风歌》两种,两种的关系与《子夜吴歌》相类,同样也是简化版的改编本在前,而完全版的“打谱”本在后。可见其编排曲目的顺序主要是考虑初学者习琴的进度,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四、《从》本与《东皋琴谱》的关系

《从》本《子夜吴歌》注明“王迪订谱”,所以要梳理《从》本与《东皋琴谱》之关系,还需回到王迪先生对《东皋琴谱》的研究。

王迪于1983年出版有《琴歌》一书、1985年出版《中国古代歌曲七十首》一书。《弦歌雅韵》编辑时间较长,王迪从《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等二十多种琴谱中收集整理琴歌百余首,工作未完成便逝世,书籍由其女邓鸿、邓莹整理于2007年出版。

王迪打谱的《子夜吴歌》最早就收录于《琴歌》一书,也是国内所见最早的《子夜吴歌》打谱版本。此书以五线谱记录,虽然没有配以减字谱,却注明了出处为《东皋琴谱》,“王迪定谱”,198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歌曲七十首》中同样收录了这首琴歌,内容相同。这一打谱收录于《弦歌雅韵》101页,不同之处是记谱采用了简谱和减字谱,而非早前版本的五线谱。

那么《从》本“王迪订谱”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参考《弦歌雅韵》的附录了。此书收录琴歌CD两张,CD1第11首收录了由傅慧勤演唱的降B调《子夜吴歌》一首,并附简谱于251页。关于这两张CD,邓莹、邓鸿后记中说“如今,这两张CD已成为无法弥补又十分珍贵的译作。虽然它与《弦歌雅韵》并不配套,但我们还是决定随书出版……”从收录的初衷看,其纪念价值远大于作为配套附件的价值。

弄清这一源流,《从》本《子夜吴歌》的源流就很清楚了:王迪打谱——《弦歌雅韵》实录东皋琴谱一种(101页)——这一打谱被移为降B调由傅慧勤演唱一种(251页)——杨青《从》本据此重写指法。

进行比较可知,旋律上,《从》本完全来自王迪《弦歌雅韵》,将每句尾音从单音改为双音,将末两句提高八度以泛音演奏改为全曲引子。指法方面,为了适应正调改为紧五弦定调,《从》本也做了全新编配,增加了剔如一,退复,掩等指法,难度与东皋本相当。

五、《子夜吴歌》的打谱、定谱和订谱

《琴歌》一书《几点说明》中特地指明:

本集所采用的“定谱”一词,亦称“订谱”或“打谱”。这种再创作的过程,即称之为“定谱”或“打谱”。[5]

《说明》将“定谱”和“打谱”“订谱”等义,并最终采用了“定谱”一词,这一用法也延续在了《中国古代琴歌七十首》和《弦歌雅韵》中。时至今日,琴界琴界关于这一活动,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打谱”一词,“定谱”使用较少,“订谱”则因词义含有并偏重于“修订”“订正”,使用频率较少。

打谱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修订和订正的“订谱”是打谱活动的重要阶段,其任务为鉴别勘误,修订打谱谱本的问题。

百年来琴人的打谱活动还有另一特点——它是有限度的再创作。每个琴家的理解不同,打谱结果都会有所不同。这一点在李凤云《古》本和王迪《弦歌雅韵》的对比上比较明显,前文已做比较,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古》关于著作权的归类相当严谨,其乙种减字谱来自《东皋琴谱》,记录为“《东皋琴谱》,李凤云打谱”;甲种由乙种而来,故记录为“据《东皋琴谱》李凤云打谱、改编”。

《从》本则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是“王迪订谱”的记录与历来王迪出版的《子夜吴歌》“王迪定谱”不符,如遵从琴界通用“打谱”,抑或与《弦歌雅韵》一致记录为“定谱”较为妥当。

六、《子夜吴歌》的改编和编配

考查《古》《从》二本,其改编、编配也是在某一打谱版本的基础上再创作,实际上这种改编已有先例。李祥霆《古琴实用教程》(2004)收录《东皋琴谱》本《长相思》《鹤冲霄》两首,排在基础琴曲第1和第2,收录时特地说明“重新配上与原来不同的指法作为初级练习之用”[6],且注明“李祥霆訂指法”,这一思路与《古》本将《子夜吴歌》作为第二首有标题练习曲不谋而合——在保留琴曲基本旋律的基础上,对指法删繁就简,以供习琴者基础练习之用。

相形之下,《从》本的编配则让人疑惑。首先,此书除“编配”二字外,没有特别注明减字谱被完全重写,容易让学习者误以为这就是《东皋琴谱》原谱;其次是“编配”的原因不明,如果是删繁就简,大可不必将之移调到降B以增加调弦转调的麻烦,如果是特定指法、特定调式的学习,也有很多更优策略,完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更何况改编之后的琴曲尽失《东皋琴谱》风味,实为让人迷惑之举。

七、结束语

《东皋琴谱》很多曲目较小,适合初学者,填补了初级练习曲的空白,在诸教材中已经越来越常见,但编写者们还需尊重原谱,保留原曲风味,对改编行为进行明显标注,以免习琴者对《东皋琴谱》形成错误印象。

参考文献:

[1]李凤云.古琴三十课[M].北京:中国书店,2015.

[2]杨青主编.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 从零起步学古琴[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3]谢孝苹.旅日琴僧东皋心越[J].音乐研究,1993(04): 77-84.

[4]王迪整理.弦歌雅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迪编.琴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6]李祥霆著.古琴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网络小说改编的现实意义
浅析话剧改编中的中国式喜剧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