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古代长城经济意义的认识

2020-11-16李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

摘要:长城是我国的一大奇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修建长城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但长城除了军事方面的作用外,在例如贸易控制、经济封锁以及限制人口流动、节约军费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使得建造长城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应对游牧民族入侵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关键词:主长城;游牧民族;互市贸易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63-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43

一、引言

由于特殊自然条件影响,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时常于水草欠丰的时候南下入侵农耕区域。“公元前215-1684年,中原各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发生了1109次重要军事冲突”。由此可见,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是影响华夏农耕民族生存的重大因素之一。对此,自先秦时期起,中原王朝便开始修建长城体系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历经千年的发展,至明代时“九边镇守制度”的完善表明长城防御体系近乎成熟,但即使如此,后金仍多次突破长城薄弱点南下劫掠,甚至一度攻入山东境内。事实上,历史中“毁边墙而入”事件屡见不鲜,但这不妨碍中原王朝继续修筑长城,所以解释长城现象除了最直观的军事防御方面外,还应从经济层面入手作为补充。

二、长城对于控制贸易、经济封锁的意义

“万里长城本是一条人为的防御工事,客观上却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影响农耕和游牧区域划分的因素有多种,其中自然因素最为重要。历史上中国农耕和游牧民族长期在“400mm等雨量线”附近对峙。等雨量线以北寒冷干燥,不适宜农业发展,等雨量线以南气温暖湿润,适合农业发展。长城以北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游牧民族多“逐水草而居”,脆弱的畜牧业使其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极不稳定,这促使游牧区产生了与农业区进行贸易的强大动力。游牧区的牲畜大量产出却急缺内地所产的布匹、茶叶、铁器等物资,而内地则相反,如此一来便产生了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这驱使大批商人寻找贸易机会。和平时期,中原王朝常对商人课以重税,如万历年间御史梅国桢就称“段布、狐皮、一切杂货,来自苏杭湖广,由临清以致天津芦沟通湾,其税不知凡几,及至市口又重税之”,这导致很多商人走私逃税。战争期间,中原王朝常禁止贸易,但禁令却会提高了走私的利润,这使得商人铤而走险。复杂的地形阻挡不了商人的脚步,这时,只有连贯的长城才能防止走私。

三、长城对于节约军费的意义

历史上我国农耕民族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方式有例如主动进攻、和亲互市等,修筑长城也是一种。在进行主动出击时,因游牧民族天然的军事优势,中原王朝常不得不耗费巨大财力来供养规模庞大的军队,而游牧民族却飘忽难定,很难被一举消灭,因此庞大军队的维持便会成为农耕民族的长期负担,这可能会引起社会矛盾加剧,所以主动出击草原常常是得不偿失的,而修筑长城无异于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即使是汉武帝,在“内兴礼乐,外勤征伐,费用浩繁”导致社会凋敝的情况下,也逐渐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抵御匈奴。

长城对于节约军费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长城迫使游牧民族下马攻坚,间接提高了农耕民族军队战斗力;二是依托长城体系,无需庞大的机动部队四处驰援,只需要将有限的部队收缩到长城体系中的核心地区中,等到游牧民族进攻长城时再通过狼烟等预警措施传达信息,即可依靠长城快速调动附近核心地区的部队迎战。这两方面都使得农耕民族所需军队数量大幅降低,让“控制长城的朝代不至于像缺乏长城修筑条件的南宋一样耗费近八成的财富来维持一支百万有余的部队。”

四、结语

综上,修筑长城是中原农耕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最具性价比的手段之一,我们对于长城的研究,除要重视其军事防御作用外,不应忽视长城对于王朝稳定兴衰的经济层面上的意义。长城的军事作用和经济作用缺一不可,虽然经济封锁的思路某种意义上导致了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但对于当时的統治者来说,只有利用好长城的军事和经济的双重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保证自身的统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刚,最新中国经济史研究评述[J].见于吴敬琏.比较(总第20期)[M].中信出版社,2002.

[2]   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J].人文地理,1995(3).

[3]   俞炜华、南文海“,400mm等雨量线”、长城与农耕游牧民族的分界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十七卷.

[4][元]脱脱,等.辽史·营卫志[M].卷三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97.

[5]胡铁球,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脆弱性[J].宁夏社会科学,2002.9(5).

[6]李博,明代商税思想初探[J].中州学刊,2012.3(2).

[7]秋原,清代旅蒙商述略[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8]钱穆,秦汉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9][明]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2.

作者简介:李杰(1995-),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论古代社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灾荒的不同方式
内蒙古草原利用与维护的兼容:游牧民族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经验与启示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元代经济伦理思想的实学转向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