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易?剥卦》训诂诸家得失

2020-11-16杨宗育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训诂周易

杨宗育

摘要:历代对于《周易》“剥”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学者求新求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猜想,但多数人忽视了对于《彖》《象》的理解,以致其说解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能尽述经义。

关键词:《周易》;剥卦;剥床;训诂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09-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05

一、引言

《周易》是一部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天人观念及自然崇拜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时代久远,训诂茫昧,如何理解《周易》的内容一直是学者们孜孜不倦想要攻克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好的方法,代代累积和发扬。现已知对《周易》经文最早的注解当属“十翼”。古史辨派认为《周易》的经文讲卜筮,为上古作品,而传文阐哲理,是后儒所作,主张二者无内在联系,应分开研究。但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郭店楚简等一系列出土文献重见天日,又将“十翼”的时代向前推至战国,同时肯定了“传”确实传承了“经”义,二者并非“两张皮”。虽然“十翼”出自谁的手笔尚无定论,但基本可认定是不晚于汉代的作品。其中,又数《彖》和《象》的解释争议较少,属先秦著作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我们对《周易》进行训诂,势必离不开它们,甚至说一定程度上要以它们为基础。汉儒去圣未远,先秦儒士则更近一步,他们的注解虽未必完全契合经义,但参考价值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做出的解释明显违背了《彖》《象》的意思,则要更加警惕,不能为了求新而牵强附会,否则会产生很多问题。试以“剥”卦为例。传本《周易》“剥”卦内容如下:

剥,不利有攸往。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六三,剥之,无咎。

六四,剥床以肤,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二、前人的注解

“剥”卦的争议主要在于“剥”“床“”以”“蔑”“辨”“肤”几字。

1“.剥”字,孔颖达正义曰“:剥者,剥落也,今阴长变刚,刚阳剥落,故称剥也。”序卦曰:“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崔憬曰:“尽,犹剥也。”朱熹《周易正义》“:剥,落也。”又《周礼注疏》卷三十七曰“:夏至日,令刊阳木而火之。冬至日,令剥阴木而水之。”郑玄注:“刊剥互言耳,皆谓斫去次地之皮。”又《广雅·释诂三》:“剥,击也。”《诗·七月》:“八月剥枣。”毛传:“剥,击也。”可以看出“,剥”字在上古主要有两义,一为“剥落”,一为“击打”。而注《易》者多以“剥落”为其义。

到了近代,学者始以“击”来作解。于省吾《双剑誃群经新证》:“《西溪易说》引《归藏》有‘僕无‘剥,黃宗炎谓‘僕為‘剥,是也……爻辞言‘剥床,谓击床也。《楚辞·天问》‘:击床先出。语例同。‘剥庐,‘剥应读‘仆‘,仆庐谓‘覆庐也。”于豪亮也认为“《周易》之‘剥床义为‘击床。则所记疑亦王亥被杀之事。”①冯昭仁认为“剥”有二义,“其一是柔剥(bō)落刚;其二是刚剥(pū)倒在床。”②刘彬、张彭则认为“剥卦之‘剥本当作‘扑,今本《周易》之‘剥、传本《归藏》以及阜阳汉简之‘僕皆为借字……剥卦本当作‘扑,但其涵义并不是一般的‘击,而是专指古代扑刑的击打,因此剥卦当言古代扑刑。”③

2.    “床”字,虞翻曰“:动初成巽,巽木为床。”王弼曰:“床者,人之所以安也。”此“床”即古人坐具,从前各家注《周易》基本无争议。而出土文献的发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刘彬、张彭认为“帛书《周易》‘床作‘臧。床阳部崇纽,臧阳部精纽,韵部相同,皆为齿音,音近通假……可见‘臧指古代奴隶,身份十分低贱。”

3.    “以”字,王弼曰:“剥牀以足,犹云剥床之足也。”王肃曰:“坤以象床,艮以象人,床剥尽以及人身。”王引之曰:“以,犹与也,及也。”冯昭仁认为“‘以训‘因……因足被剥(bō)伤而剥

(pū)床。”赵振兴、曾晓洁则训“以”为“用”

4“.蔑”字,王弼于初六下注曰“:蔑,犹削也。”又于六二下注曰:“蔑,犹甚极之辞也。”孔颖达正义曰“:蔑犹甚极之辞者,初既称蔑,二又称蔑,蔑上复蔑,此为蔑甚极。”虞翻曰:“蔑,无……失位无应,故‘蔑贞凶。”卢氏曰:“蔑,灭也。”唐兰认为“蔑的本义是削灭足和足胫”.冯昭仁认为:“蔑训蔑视,轻视。”刘彬、张彭则认为:“今本‘蔑,帛书《周易》作‘幭,‘蔑‘幭皆当读作‘衊……‘衊为动词,指出血,谓用扑具击打出血,故占问则凶。”

5.“辨”字有两种类型的解释,一种指床的一部分。王弼曰:“辨者,足之上也。”孔颖达正义曰:“辨谓床身之下床足之上。”崔憬曰:“今以床言之,则辨当在第足之间,是床梐也。”朱熹曰:“辨,床干也。”《程氏易传》:“辨,分隔上下者,床之干也。”另一种指人身体的一部分。郑玄曰“:足上称辨,谓近膝之下屈则相近,申则相远,故谓之辨,辨,分也。”虞翻曰“:指间称辨。剥,剥二成艮,艮为指,二在指尖,故‘剥床以辨。”

6.“肤”与“辨”类似,也分指床身或人身。一方面,崔憬曰:“床之肤谓荐席,若兽之有皮毛也。床以剥尽,次及其肤。”李零:“肤,疑指床板,而非床席。”另一方面,王弼曰:“……床既剥尽,以及人身。”孔颖达正义曰:“剥床已尽,乃至人之肤体,物皆失身,所以凶也。”王肃曰“:在下而安人者,床也。在上而处床者,人也。坤以象床,艮以象人,床剥尽以及人身,为败滋深,害莫甚焉,故曰:‘剥床以肤,兇也。

三、論前人注解的不当之处

(一)增字解经,不合语法

冯昭仁将“剥”的“扑倒”义(pū)与“剥落”义(bō)并列于一句之中。如把《彖》辞“剥,剥也,柔变刚也”解释为“看似语义重复,其实是作者指明了‘剥有双音双义。前‘剥,音 pū,义扑倒;后‘剥音 bō,义改变。”进而“剥床以足”为“柔剥(bō)足部之刚,因足被剥(bō)伤而剥(pū)床。”(“以辨”“以肤”同上)“剥之”增为“柔剥(bō)手指之刚,因此而剥(pū)床”。“贯鱼,以宫人宠”改写为“贯鱼,剥(pū)床以宫人宠”。对于“小人剥庐”没有明确解释,仅解释为“对于小人,只能剥(pū)庐”,据其前文所述,此处应为“扑倒在庐”。

首先,这种解释是王引之所谓“增字解经”——“经典之文,自有本训,得其本训则文义适相符合,不烦言而已解,失其本训而强为之说,则阢陧不安,乃于文句之间增字而足之,多方迁就而后得申其说,此强经以就我,而究非经之本义也。”“剥床以足、以辨、以肤”,经文均只言“剥床”,而未说“剥足、剥辨、剥肤”,因此所谓“因足被剥”等等是在“足、辨、肤”前另增“剥”字。至于将“剥之”改为“剥床以指”,将“贯鱼,以宫人宠”改写为“贯鱼,剥

(pū)床以宫人宠”,更是缺乏证据的猜测。

其次,“剥床以足”训为“因足被剥(bō)而剥(pū)床”不符合语法。一方面缺乏被动标记,另一方面“扑倒在床”当言“剥于床”。

(二)过度联想

赵振兴、曾晓洁训“剥”为“击”,“以”为“用”,“‘剥床以足、以辨以肤,就是用脚、用膝、用身体去撞击座位,意为武人向朝廷进犯,妄图夺取王位。”我们认为该观点有待商榷。《周易》卦爻辞所言物象皆切实、具体、直接。如《乾》之“大人”、《屯》之“君子”、《鼎》之“小人”、《损》之“臣”、《离》之“王”、《明夷》之“箕子”等,皆直言,不用隐喻。至于“武人”,《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履·六三》“:武人为于大君。”是以“武人”于爻辞亦直言之。且《剥》为艮上坤下,与《履》之乾上兑下、《巽》之巽上巽下相去甚远,故不当认为“剥床”是武人剥击周天子之位。且若“剥床”是“剥击周天子之位”,那“剥庐”岂不为“剥击周天子之屋舍”?该观点似为过度联想。

于豪亮认为“剥床”所记为王亥被杀之事。辛亚民也持此观点,认为“《周易·剥卦》爻辞通过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足‘辨‘肤及‘蔑,描绘了王亥在有易被‘杀而方之时的具体细节。”《楚辞·天问》里确有“击床先出”一句,但该“击床”是否与王亥被杀有关还有待考究。刘彬、张彭“《周易》古经剥卦新解”里有详细论证,认为“‘击床先出之意,为描述上甲微听到父亲遇害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的情状,而不是在床上击杀王亥。”从另一个角度说,假如认为“剥床”为“击床”指王亥被杀,那么《彖》所言“剥,剥也,柔变刚也”、《象》所言“山附于地,剥。”以及“剥之,无咎”“小人剥庐”又当作何解而与王亥事相系联?因此这个解释背离了卦爻辞及《彖》《象》,为过度联想。

(三)滥用假借,忽视文义

刘彬、张彭的观点比较新颖,提出“剥”为“扑刑”,“剥床以足,蔑”读为“扑臧以足,衊”,即“施用扑刑于贱奴,击打其脚,出血”。“以辨”“以肤”分别为“以蹁“”以胪”,即“膝部”“腹部”;“剥庐”为“扑颅”。这个解释虽然新奇,但并不完全自洽。首先,遍查文献,“扑”训“扑刑”没有直接用作动词“施加扑刑于……”的用法,刘、张文中也未列举该用法。

四、结论

上文列举了“剥”卦各家的注解,并结合《彖》《象》分析了一些学者的失误之处。我们认为训诂的目的在于明故训,考证词义是为了明确文义。所以进行训诂除了要符合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违背语法和逻辑、有足够的语料支撑外,还必须要立足于原文。对《周易》而言,《彖》《象》是我们了解卦爻辞的重要佐证,不能一味求新求奇而忽视对它们的理解。再重复一次王引之的话:“经典之文,自有本训,得其本训则文义适相符合,不烦言而已解。”

如果我们发明一套说解,利用了大量的假借尚且与原文相抵牾时,当慎之又慎。

注释:

①于豪亮.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②杨学祥.《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简介[J].周易研究,2015(02):97.

③刘彬,张彭.《周易》古经剥卦新解[J].周易研究,2017(03):13-19.

猜你喜欢

训诂周易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新化山歌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