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家庭伦理电影书写人性的自我与和解

2020-11-14杨亚丽刘雯雯

电影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阿东矛盾家庭

杨亚丽 刘雯雯

(1.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东北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东方文化在地理区位上的界分主要指亚洲地区及部分非洲地区的文化,这算是一种相对广义的定论。但由于中国自古而来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影响,中国文化实际上对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影响,因此,谈及东方文化,实际上也可以大体简单分析中华文化体系下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形成的“家文化”。这是在东方文化语境下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所谓的“家文化”,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有过很多定义,在《礼记·大学》中藏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家指的是所有老百姓居住的“小家”,而我们说的“国家”就是用这些一个个的“小家”拼凑起来的“大家”。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社会,农耕是一件需要集体才能完成的大活儿,而家就成了集体的单位,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而出现。中国人的“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产品,由于古代中国的强盛,许多临近的小国都派代表来学习,因此,中国的“家文化”以及背后所主导的儒文化,实际上都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由此,中国的“家文化”也就具备了代表东方地区的整体家庭文化的意义。而中国家文化又由于华人的迁徙和流动,慢慢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比较重要的华人文化社区,比如各个国家的唐人街,实际上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而我国的两岸三地文化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一套相同的家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两岸三地的各种家庭题材电影,实际上可以看出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家庭伦理逻辑的特点与症结。

一、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家庭矛盾及根源

家庭是大多数中国人从古至今最基础的生活单元,有的人可以孑然一身潇洒自在,但更多的人却总是在费尽心思走进婚姻、家庭这座围墙。中国的家庭是新生命产生的基地,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但同时也是矛盾集合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每个中国家庭实际上都存在一些难以启齿的不堪和污点。这些痛苦的事情会形成很多矛盾,无时无刻不在破坏家庭的稳定性,而实际上,这些矛盾归根结底都只是人性的彼此矛盾与自我矛盾,需要做的,是找到和解之路。

(一)关系矛盾

家庭矛盾最常见、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成员关系矛盾,首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如电影《送我上青云》里姚晨饰演的盛男与母亲之间的彼此不信任,与父亲之间的彼此仇视等。其次就是婆媳矛盾,但婆媳关系在中国真的是一种说不清理不明的关系,光是一部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间根本说不清楚,所以,针对婆媳关系我们又开发了电视剧产品来进行更好的诠释。最后就是夫妻关系,夫妻子(女)实际上是一个家庭最主要的三个成员角色,也是三角稳定定理的重要元素。而夫妻关系实际上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根本维系基础,子女关系也好、婆媳关系也罢,实际上都是围绕夫妻关系展开的。看电影《送我上青云》里,盛男的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就很松散,妻子知道丈夫出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妻子后来受不了了就自己也出轨。在电影《29+1》里,周秀娜饰演的林若君有一个朋友是这样对她说的:“结了婚就是小孩最重要了,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老公在街上搂着别的女人,你千万不要告诉我。”这句台词虽然很负面,但其实说明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在家庭中夫妻关系会随着时间变得不重要”,但真的不重要吗?往往这被人认为不重要的不和谐夫妻关系就是导致家庭破碎的主要原因。

(二)缺失矛盾

这里的“缺失”,并不单纯指失去,也指不陪伴,缺失矛盾是当前东方家庭最为重要的一种家庭矛盾。电影《地久天长》里面,王景春饰演刘耀军,一家人因为儿子刘星早死,而造成了一辈子的痛苦,夫妻二人长久地存活在人间只是为了等待死亡的到来,这种对人世的失望形成了他们的家庭伦理矛盾。而在电影《一念无明》里,余文乐饰演的阿东因为从小缺乏父爱而造成了严重的心理缺失,加上母亲的精神错乱,阿东也由此产生了躁郁症,就算后来父亲重新来到阿东身边照顾他,也无法彻底帮助阿东走出人生阴影。这种陪伴缺失造成的家庭矛盾,主要是由于三种原因形成的。第一种是由于目前东方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劳动力跨区域生产,所以就自然形成了“留守儿童”。第二种是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夫妻离异或分居行为,这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常见,但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很多家庭会选择“离婚不离家”,意思就是让小孩子可以拥有一个比较好的童年。而第三种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结果,有部分男性在婚后会逃避照顾家庭、子女的责任,一心为了自己。而这各种原因造成的结果就是因为这个缺失的成员,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会形成心理矛盾,最终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三)照顾矛盾

在以中国“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地区,尤其两岸三地的人民,事实上是存在一种“主动照顾”心理的。对于家庭中的一些特殊人群,家庭其他成员在自己尽力能照顾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自己照顾,比如一些弱智人士、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人群、残障人群等,这些特殊人士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下,是会被送到更为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由第三方力量来提供服务。当然,有的人也会说只是因为中国的第三方机构还没有成熟,比如没有专门为弱智人士服务的全日制学校等,这种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中国人骨子里绝不是那种会把家里的特殊人群外包出去的性格。在《一念无明》里,阿东原来有体面的工作,有美丽的未婚妻,但是由于要照顾心理缺陷的母亲,阿东辞了工作。未婚妻逼迫他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但阿东选择拒绝未婚妻。香港地区有比较完善的精神医疗体系,但电影表现出来的阿东,实际上要更像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一些。照顾这种特殊人士不仅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同时,也需要有一颗强大而坚韧的心,因为在照顾过程中,很多人就会发生心态转变。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既是对中国家庭的照顾矛盾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很多在家庭中照顾特殊人士而发生心理扭曲的成员的最好解释。

二、家庭伦理电影对人性自我的包裹与释放

所谓的家庭伦理电影实际上就是指通过电影的艺术形式对家庭的伦理关系进行梳理和重现,对一些特别的案例进行不同侧面的解读与思考,而家庭伦理电影最重要的精神价值就是角色对人性中关于自我部分的塑造和呈现,不同的电影、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演员对于同样的角色,就会有不一样的艺术表达。

(一)自我的自由与独立

人性思考中,最难的并不是思考别人的人性,而是思考自己的人性,也就是自我。中国自古有“慎独”的教诲,就是教育所有人要警惕自己内心的想法,其中就包括了最迷惑人心的自由与独立。在西方世界看来,自由和独立是重于生命的两种品质和权利;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是孙中山先生在宣导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精神价值。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做就是对的。电影《一念无明》中,讲述的是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抑郁症、躁郁症患者的歧视与不公待遇,但电影的主视角实际上是放在了阿东和父亲两个人的相处与和解上的。阿东为了照顾母亲放弃工作,放弃爱人,但母亲意外死亡却造成了阿东延续了母亲的躁郁症。观众看到这里自然会思考为什么阿东要去做这些,明明可以把母亲放在疗养院,可偏偏要放弃自我的自由与独立,甚至费力不讨好,母亲临死也只挂念着身在异国的老二,对老大刻薄至极。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对老大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大多数人就跟阿东的未婚妻一样的想法,只要把阿东母亲放到疗养院,所有人就都解脱了。可为什么阿东偏偏就是不这样做。这在很多中国家庭也是一样的,明明家里的智障儿童可以放到疗养院去,但偏偏就是要自己照顾,明明家里的老人可以送去养老院,可偏偏还是有人要照顾老人终老。这种对自我的自由和独立的漠视,往往会把自己也拖进深渊。所以在阿东回来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候,父亲也像很多普通父母一样,对阿东的状态担忧又感觉到自己对照顾阿东这件事的抗拒。但父亲始终无法彻底撇清自己的关系,他在互助会上说,做一个浑蛋真的很容易,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可以了。所有的亲情和爱,其实在自我的自由和独立面前,也可以一文不值。但父亲始终放不下阿东,他在给老二打电话的时候,被老二嘱咐送阿东去精神病院,父亲说了一句话,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外包给外人来打理。这句话非常简单明了,意思就是表达父亲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抗拒,他知道自己可以一念无明,放弃所有希望和爱,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亲人的意义就在于扶持,这是中国主导的东方家庭伦理的核心逻辑之一。

(二)自我的代价与回报

在东方家庭伦理关系中,个体追求自我存在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很多电影会用一些副线给这些追求自我的人定义一种代价与回报。在电影《地久天长》里,刘耀军的儿子刘星意外死亡之后,刘耀军和妻子王丽云领养了一个小孩,他们给小孩重新取了个名字,也叫刘星,有一种纪念的意思,也有一种寄托的情感。但领养的小孩在长大之后偶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就自暴自弃,想去寻找所谓的自我。刘耀军和王丽云一开始是不断压制和挽回,后来孩子自己跑了出去,夫妻俩只好到处寻人,最后不得已放弃,帮小孩重新制作身份证,并放走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个家庭里,自我的确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了自我你就会听任父母的管教,没有自己的想法。但在东方家庭里,自我又不是最重要的,在很多时候如果你选择了自我的超脱,就必须承担坚持自我的代价。刘星出去和狐朋狗友浪迹天涯的时候,实际上他失去了刘耀军夫妻对他的爱与疼惜,所以刘耀军评价当时的刘星就是一只养不熟的狼。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李靖一家也是东方家庭的代表,哪吒一直不被人认可,但是他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在从师父太乙真人处学习了一些法术之后就坚信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让所有人认可自己。哪吒一意孤行地要证明自我,实际上刚好就反衬出坚持自我的代价,由于哪吒对力量的掌控缺了爱心,不但没有让人们认可自己,反而造成了更大的误解。但父亲李靖并没有放弃哪吒,反而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护哪吒周全。这在东方文化语境下非常自然,父亲为了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哪吒也是因为发现了父亲的牺牲才与父亲有了和解。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父母都会像李靖一样默默为儿女牺牲和贡献,但却很少有子女能发现父母为他们做的事。对于父母而言,成全子女就是他们牺牲的最大回报。

(三)自我的痛苦与荣耀

东方家庭里的成员在追求人性自我的时候,必须面临的重要关卡就是内心的痛苦与未来的荣耀之间的权衡。电影《送我上青云》里的配角吴玉芳老师饰演的梁美枝是主角盛男的妈妈,她就是一个在家庭里既痛苦又荣耀的角色,应该说,很多中国家庭的妈妈都是这样的角色。梁美枝很小的时候就被盛男的爸爸吸引,两人虽然年龄存在差距但很快喜结连理,可梁美枝是一个非常“中国小女人”的存在,作为妻子她无时无刻不想着取悦自己的丈夫,作为母亲她无时无刻不希望照顾好孩子。在梁美枝的身上,其实可以看出许多东方女性的性格缩影,那就是为家庭献出了全部的爱和自由,唯独失去了自己。电影的编剧和导演都是滕丛丛,她对梁美枝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真实的母亲角色侧写。但滕丛丛这版的“母亲”与其他导演所定义的母亲还是有些不同,那就是梁美枝实际上是有对自我的痛苦挣扎的。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外遇,知道女儿嫌弃自己,但是她也无能为力。这些都不是在家里待了几十年不工作的梁美枝能处理得来的,在面对这些所有痛苦的时候,梁美枝选择了逃亡。她以照顾女儿的名义和女儿一起出行,为的是找到内心丢失已久的自己。后来,梁美枝遇到了年迈的李老。一个是饱经风霜知人冷暖的老文青,一个是保养得当风韵犹存的柔情女,两人很快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故事桥段偏偏存在一个难题,那就是梁美枝是已婚人,这是婚内出轨。虽然梁美枝的丈夫也出轨,但梁美枝依然感到痛苦,在中年遇见了这个丢失多年的自我,遇见了丢失多年的爱情,梁美枝本应该感到欣喜和荣耀,但这是一段不被认可的感情,尤其自己还跟在女儿身边,这就让她非常为难了。但这种为难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李老很快就离开了人世。梁美枝又一次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女儿身患癌症,命不久矣;丈夫婚内出轨,背叛自己;老年知己转瞬离世,简直让人痛不欲生。但梁美枝其实还是幸福的,相对于很多东方家庭里的妻子、母亲而言,梁美枝在面对不爱自己的丈夫之时,她可以选择离开,在面对自己真爱之时,她也可以选择尽力一搏。很多的女性,在婚姻生活、家庭生活之中其实是无法自拔的。就如《一念无明》里阿东的母亲,她觉得自己嫁错了人,但是她依然与这个错误生了两个更大的错误,一个叫痛苦(为了照顾自己卑微努力的大儿子阿东),一个叫荣耀(在美国读书成家的小儿子)。很多女性在面对人性的自我之时,其实根本无法抗拒和改变,因为她们顾虑太多,一会儿考虑老人的感受,一会儿考虑子女的未来,一会儿考虑亲友的目光,唯独极少考虑自己的心。不只女性,其实家庭成员里任何一员在面对伦理关系和自我价值的时候,都是无法完全独立来看待事情的。就好比阿东的父亲说的,我知道做一个浑蛋很简单,只要坚持告诉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别人也会这样做,那就不会有心理压力了。但事实上,东方家庭伦理背景之上的家人,很多人很难做出最简单的选择——放弃。

三、人性的自我与家庭的和解

自我的定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存在差异的,美国朋友看待自我就等同于自由,自我必须是自由的,不自由等于没有自我。但东方文化却不是这样的,小时候,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就是拥有了自我;长大后,能在车里一个人待一会儿就是拥有了自我。在东方家庭的环境里,一家人是一起的,很难剥离开某个人单独地活着,哪怕父亲烂赌、母亲残疾,但香港有句经典台词“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啊”,这就是东方人对于家庭的全部理解。在家里,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有自我要实现,但每个人又都属于整体,需要包容和理解其他人的自我,所以,人性的自我与家庭之间需要和解。

(一)失去才懂得珍贵

家庭矛盾是东方家庭最常见的生活状态,中式家庭柴米油盐太琐碎了,以至于每个人都用了全力才活成普通人的样子。自己想要的得不到满足,马斯洛需求满足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持续的矛盾。电影《花椒之味》是一部两岸三地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在香港、台湾、重庆三个地方生育了三个女儿的故事,每个女儿对父亲其实都有一种不满的情绪,因为父亲无法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大女儿如树是父亲唯一官方存在的家庭,按理应该最不怨恨父亲,但电影里的如树却对父亲最多怨言,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离开。如树一直抱怨父亲没有给她完整的童年,却要在她长大之后教育她,如树也怨恨父亲的无情让母亲郁郁而终,却又在母亲临终前回来假惺惺地照顾她们。所以哪怕父亲生前非常努力要挽回跟她的父女感情,如树始终无动于衷。直到父亲突然离开人世,她慢慢接手了父亲之前的生意,认识了父亲的其他两个女儿,慢慢知道父亲的为人以及父亲的自我。如树终于明白,自己的父亲一直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实现父亲的爱与关怀,但如树自己陷在自我里面了。就如同刘德华饰演的前男友对如树说的一样:“一句我想跟你在一起和我可以跟你在一起,你一直都在纠结想和可以的差异,却忽略了在一起这三个字。”如树就像所有东方家庭里的孩子一样,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自我与生活,却忽略了家人为自己做的努力。直到这位自己爱的人离去了,终于才明白珍贵和珍惜,也终于才学会,如何与自己、与家人和解。

(二)放下才理解真心

在一个东方家庭里,彼此之间存在矛盾与隔阂是必然的,但是家就是维系彼此感情的重要纽带。很多家庭把孩子作为维系家的重要纽带,其实不然,除了家本身,任何一个成员都有可能离开,把孩子作为家庭关系的核心,是不现实也是极为脆弱的。电影《地久天长》里所演绎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外,最宝贝最疼爱的孩子突然离开了人世,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一下子成为失独父母,面对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电影中的刘耀军、王丽云夫妇在面对这样的意外之时,选择了离开,实际上除了避开熟悉的朋友家人,也是在放逐自己,放逐内心那个充满罪恶的自我。刘耀军形容王丽云对时间没有了感知,其实他自己也是一样的,这对夫妇在惩罚自己,没有照顾好儿子。哪怕后来领养了一个新儿子,实际上一开始也只是当作替代品。所以,他们一直无法放下的,不是失去了的儿子,而是没有好好照顾儿子的罪过。这种自我的否定造成了两个人之间的隔阂,虽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但彼此之间却总是平淡如水,两个人都在惩罚自己,也就只能彼此守望。所以,当沈茉莉怀了刘耀军的孩子之后,刘耀军考虑再三,终于发现自己要的不是孩子,而是与王丽云的孩子,放下了对过去的执着之后,刘耀军明白了自己的真心。王丽云则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想要成全刘耀军,最终被刘耀军救回来之后才明白自己还是放不下爱人。《地久天长》并不是说的刘王二人的爱情地久天长,而是指他们的家地久天长。东方人的家就是这样,虽然破烂不堪,虽然千疮百孔,但只要家人还在,就可以地久天长。

(三)和解才抵达自我

人与人的和解,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道歉、比如送礼,而人与自我的和解,往往很难。原因在于人往往无法抵达自我,也就不清楚与自己的隔阂在哪里。一位老奶奶很多年之后依然不愿意去医院看病,她不是讳疾忌医,只是单纯觉得医院很黑暗很可怕,因为自己的老伴当年就是在医院死去的。老奶奶表面看起来很讨厌医院,实际上却是放不下老伴的离开。所以,老奶奶也把这种执着迁怒于送老伴去医院的子孙,而子孙也很无辜地不想再理奶奶。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往往不是表面的原因,中国有句古话说,母女无隔夜仇。但如果彼此之间无法坦诚和解,这仇恐怕也无法简单破除。

也许我们要像《一念无明》里的父亲一样,在经历了阿东经历过的一切之后,才会理解阿东的选择。也可能要像《花椒之味》里的如树一般,在彻底理解了父亲的为人之后,才会明白自己的幼稚与软弱。甚至可能要像《地久天长》里的刘耀军一样,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明白放过自己才能放过爱人。东方家庭里的伦理关系,是复杂的父子母女关系,也是历久弥新的夫妻关系,这些关系里面裹挟着的,一定包含了每一个成员人性深处的自我。而要真正抵达自我,中国人靠的不是抗争,而是和解,与家人和解,与自我和解。

猜你喜欢

阿东矛盾家庭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不杀之恩
家庭“煮”夫
Interaction of β-Cyclodextrin Catalyst with p-Chlorobenzonitrile for the Synthesis of 5-Substituted 1H-tetrazoles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 DFT Study①
阿东的婚事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