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摄影与创作应用的再度思考——《影像评论》摄影理论研讨会总结

2020-11-14刘志超

海峡影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摄影理论创作

刘志超

本会主题“创意摄影与创作应用”研讨,内容十分丰富,四位摄影师的讲座角度不同、各有侧重,讲的有思想深度、有理论观点、有清晰明辨的案例分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取向,参会者颇受启迪。在讲述、观摩的基础上,大家围绕四个讲座内容,与本会特邀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点评和台上台下问答式的互动讨论。本会对创意摄影的演变发展,它的概念、定义、特征、内涵以及它的艺术创作规律有了较深入的讨论;对创意摄影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抓好具有价值与意义的题材、素材以及思想主题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如何理清创意摄影与纪实摄影、观念摄影等摄影门类以及跨界艺术的关系也有了较清晰的脉络;对如何运用摄影应用理论指导创意摄影一次性创作和前后期创作有了新的启发。与此同时对热衷于其它摄影门类的参会者创作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我结合主题讲座、研讨内容,结合专家为本会所撰写的文章,本着《影像评论》小组的会上会下意见和本人的观点,分三个题目向参会代表和微网读者,作本会《创意摄影与创作应用》研讨会的总结报告。

一、丰富创意摄影理论、思想、文化、艺术内涵,凝炼影像新境界

创意摄影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初见端倪,最具典型特征的是拍摄于1857 年瑞典奥斯卡·雷兰德创作的《两种人生》集锦摄影艺术作品。作者用25 个模特模仿名画摆拍定格、30 余张底片合成作品,寓意出崇高人生与邪恶人生的心理状态与人性的冲突,托出了扬善除恶的人生观主题。这幅作品能在当时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与雕塑、绘画作品同堂展出,标志着摄影登上艺术殿堂成为了摄影艺术。二十世纪初,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用创意构思的艺术手法,独辟蹊径,创立了中国式画意摄影。郎静山将中国绘画创意理论嫁接在集锦摄影的创意表现上,在国内外获得盛名。从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创意摄影的概念、风格和作品逐步被业内和公众认同,甚至纳入国展及各类摄影作品的分类评选和展出。

本会普遍认为,当前创意摄影应针对存在的思想误区和实践中的偏差,从理论高度和这一门类的特点、内涵的层面,深入剖析研究其创意摄影发展的规律。只有科学把握理论武器和规律,才能涌现更多的精品力作。赵大鹏教授提出:“创意摄影又称超现实非纪实摄影,它是由摄影题材纪实空间基础托起,进行创意形式滚动演变和重新架构意象的影像组构和呈现,它可以虚拟客观再现时空,又可以组合主观臆想的时空意境。”大家在讨论中针对创意摄影的多重创作思考和复杂或简单的创作、制作流程,较为一致提出摄影创作需要基础理论的统领,还需要成熟的应用理论加以指导和提升,尤其是创意摄影更需要将中国的创意理念和实现创意影像的方式方法,提炼出科学而实用的应用理论。赵大鹏教授将其应用理论归纳出主要两个部分:“一是摄影艺术的创作方法论所涵盖的摄影基础实践理论、摄影意识基本概念及其摄影用光和构图等结构画面的视觉规矩技巧理论;二是由基础理论实践过程托起,在艺术进取中形成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应用理论意识。”赵老师精准的表述,道出了这次研讨会主题的核心要义。

宋振军副教授针对创意摄影概念提出:“创意摄影和摄影创意不是一回事,创意摄影应该是一种摄影流派”。他认为创意摄影从发展角度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论怎样概念分类,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创意具有不可重复性,即某一个创意一旦公布,再使用就不是创意了。”他认为“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作品生硬的元素拼凑,许多场景反复出现或使用”是低级的模仿。应该是作者具有发散性思维,是独立思考创造主题、表达主题,避免传统摄影中出现的同质化、雷同化问题,切实体现创意应有的本质。”正如郑之老师所讲:“创意简而言之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突破传统、开拓新生事物,既符合客观之中隐藏的规律,又不雷同于重复出现的旧观点、旧观念。创意的重点在于一个‘创’与‘意’的关系上,要达到的目的,需要作品从内容形式体现其领先性、前瞻性的创意”。贾峻峰在文章中写到:“现在一说到创意摄影,人们自然会想到的是PS,想到后期,想到许多拍照之后的二度创作。其实,这只是对创意摄影的一种误解。现在的创意摄影存在最大问题就是重视‘创’而忽视‘意’,或者说是重‘创’而轻‘意’。把各种符号生硬地拼贴在一起,非常形式化、概念化地图说和呈现。不能为‘创意’而创意。要把握好‘创’和‘意’的关系,在‘意’的基础上‘创’”。

本会中大家普遍的认识到研究创意摄影首先要理清它的概念、特征、内涵、价值意义。在此基础上丰富创意摄影的理论、思想、文化、艺术的内涵。这一结论,在四人讲座、专家学者同参会人的研讨中都从不同视角涉猎了这些内容。

其一理论内涵:创意摄影既然独立于其他门类摄影的传统模式,就应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语境。《影视评论》小组与赵大鹏教授不约而同率先在本次会议提出摄影广义上的三大理论:一是摄影基础理论、二是摄影应用理论、三是摄影前沿理论。基础理论是摄影的核心理论,它是应用理论、前沿理论的基础性、统领性、主导性的理论根基,这一概念涵盖了摄影的本质、本体、本能、价值与意义的论述;涵盖了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以及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等学说;涵盖了摄影邻近、边缘、交叉学科乃至艺术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学说等。应用理论是尚未有形成系统性、权威性、通用性的理论体系,但在教学与创作中从未脱离实践性的学理应用。但应用理论是实现基础理论统领下摄影创作质量与品质的保证。应用理论涵盖了摄影创作的构想、选择题材、提炼素材、影像结构、场景整合、技巧设计、技术运用、影像制作、成品编辑、传播与市场化运作等。尤其是创意摄影对这一应用理论的运用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前沿理论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提升摄影事业发展的新思维、新理论。它涵盖了摄影发展演变中出现的新思潮、新趋势、新类别、新风格、新学说等。它具有先锋、开拓意义的话题,突显出它的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特征。本会恰恰通过创意摄影与应用实践的讨论来丰富应用理论的内涵,为创意摄影也包括其它摄影门类,提供更丰富而实用的应用理论的支撑。

其二思想内涵:本会四位主讲人所提出的题目和观摩作品点评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在强调创意作品的思想性。主讲人张荫鳌在《创意摄影中思想主题与艺术表现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评价一幅摄影作品,首先要看作品反映的题材和作品的思想性。思想性需要艺术性来实现、艺术性要为主题思想服务。两者必须相统一”。胡毅田教授在本会文章《说说创意摄影》中提到“创意摄影主题思想是第一位的,先有思想,后有手段,手段是作品实现的技术保证,思想是作品完成的灵魂。”他批驳了“主观概念摄影不需要有主题思想性”的观点。他提出:“一幅好的主观创意摄影艺术作品,一定是某一主题思想的体现。”“是有寓意和反映着一定的思想性的,是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是作者主观思想的外在表现,是作者力图通过作品向人们表达一定的主观观点和情感。故而,这些作品的主题性和思想性都十分鲜明。”贾峻峰在文章中针对“意”中的思想内涵提出:“创意摄影更应该强调摄影的内在语言、强调观念的科学有效呈现”。其作品“无不渗透着创意的精神内核,充满了思想的光芒。”大家的发言充分说明创意摄影不论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同时清晰阐述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创”与“意”的关系、创意与制作的关系等。创意摄影不是简单的花样翻新和视觉感观的突破,而是要紧跟时代的脉搏,以理性的思维,用不断提升的思考深度、思想高度、心灵的温度统领创意摄影创作攀升的全过程。

其三文化内涵:本会讨论中许多参会代表在发言和文章中提到文化底蕴、文化传承与创新。白玮教授借鉴中国古代文化巨匠的名言之精髓,解读了历史文化扩展到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创意文化领域的文脉演进,提出创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深入浅出借用镜子、窗子和鞋子喻义出创意摄影的三大要素:“镜子——创意摄影的技术保障。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摄影艺术是更复杂的照镜子过程......创作摄影作品是照镜子,欣赏摄影作品也是照镜子,尤其是创意类摄影作品更多地反射出创作者的特别经历和欣赏者的独特风格。窗子——创意摄影的客观条件。创意摄影是一扇开启的窗子,欣赏眼前的风景并联想起了与之相关的经典诗句和动人的故事,真实的拍摄对象是被艺术化了的艺术真实,是被技术化了的技术真实,是被人性化了的人性真实。鞋子——创意摄影的主体作用。他针对古人所言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能不与鞋相伴之意。他指出:“无论中外,无论古今,凡艺术家只有胸中脱去污浊,才能自然丘壑内营,除了技术因素、外部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人,艺术产品创作主体的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人是最善于学习的行为主体,创意摄影从来就不曾孤立存在,而是在对其它艺术门类的不断学习借鉴中得以丰富和发展。美的本质是拒绝重复,正是这求新尚美的艺术创作法则,才催生了创意摄影形式上的出新和内涵上的深化。我们都不会忘记行万里路的历史提醒,不会淡忘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主体责任,不会满足包括创意摄影在内的发展现状。”专家的论述集中反映了丰富创意摄影文化内涵的苦心积累凝炼,以及文化价值、社会意义的重要性。

其四艺术内涵:本会突出强调应用理论的探索与应用,应用理论不仅应用于创意摄影创作前期的选题、命题、构思和素材的提取上,更重要的是应用于艺术的表现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它是实现上述三个主要内涵的关键性创作与应用的环节和结合点。庚钟银教授《关于创意影像生成的思考》的主题讲座中,从影视学学科视角讲到:“创意是一种运用创新思维挖掘资源、激活资源,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创新影像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灵感等多种认知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纪录片艾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片从来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的确,在过去近百年时间里,不断有人将新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手法融入纪录片创作实践进行创意表达。创意丰富了纪录片的类型,拓展了纪录片内涵,茁壮了记录状态。近些年来国内外出现跨界、跨行、跨屏等为特征的纪录片,比如创意纪录片、动画纪录片、广播纪录片、剧情纪录片、微型纪录片等,以其创意品格不断引发人们关注,需要我们积极回应”。这段跨界视角的讲话同样回答了创意摄影所面临的思考与挑战。

李万江《观念创新与影像创意》主题讲座中提出:“创意摄影属艺术范畴,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要应达到三项要求,一是“观念创新要先行,坚持观念创新是艺术摄影求新求变的先决条件,追求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高度就是要在拍前具有创新的观念来引领拍什么、如何拍、拍后如何后期创作。从而使你的作品达到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二是前期拍摄要有素材的积累。几乎所有创意作品应该都是在设计中、大量的原始文件中经过挑选、构思和后期创作中产生的。换言之素材的积累也要有主题、有技巧、有新意。三是后期创作要追求新奇特。利用一切创意手段紧扣思想主题来体现形式美感。谁能奇思妙想、推陈出新,谁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而获得成功。”

侯亚丽《创意摄影元素构成和后期运用》的主题讲座,围绕艺术内涵的架构提出创意元素的三个环节:“创意摄影可以对画面主体元素内容进行创意设计,把生活中原本普遍存在的元素,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艺术效果。二是可以运用特殊的拍摄手法对现实生活中事物进行拍摄,从肉眼看不到的视觉效果元素中提练不同的视觉影像,利用后期的手段,形象的抽离出创作元素和对象,进行还原现场的创意摄影;三是打破传统摄影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借用其它门类的某些具象元素,通过使用PS 的后期技术,对图像进行后期的置换重组,其堆叠出创意以外的意念,赋予熟知事物以新的形象、新的关注点,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实现创意设计中的理想画面的艺术化效果,增加作品观赏力与感染力。”

张荫鳌在主题讲座中围绕艺术内涵及呈现方式提出主要的五个表现形式:“一是具象表现形式。具象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可视与可读的形态。具象表现形式用现实中实景视觉元素进行现场创意化提练的形式。创意摄影并非都是后期完成的作品;二是抽象表现形式。抽象是具象物质的画面经过后期抽象化处理的影像。朦胧与梦境、真实与虚拟、纪实与纪虚等交叉多变的特征是创意抽象的主要形态。三是谐趣表现形式,通过拟人化、巧合化、幽默化等手段表达不同事物的联系,以独特的构思使作品带给观赏者某种幽默感与谐趣感。四是寓意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某种现实和寓意的非传统、超越时空的、有思想深度的,让观赏者对作品产生更多的遐想与启迪。五是超现实表现方式。依据现实生活人物的现状、渴望、期待以及文化审美的需求,用作者深入生活的人生感悟与情怀,注入超现实、非实存物象的创意画面中,让观赏者在陌生的感怀中找到更丰富的想象与回味。”

上述创意摄影的四大内涵,基本概括了创意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还需要更多摄影人伴随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不断丰富和扩展这一思考。

二、摆正创意摄影与其它摄影类别、跨界艺术的辩证关系,丰富创意新风格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创意摄影已经形成在摄影门类中独有特色的影像文化形态。尽管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但越来越多的摄影人早已进行创作探索,尤其是年轻人和高校的师生,同时越来越多读者开始喜欢和鉴赏它。创意摄影被国内外读者接受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审美和需要也在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求新、求变、求新风。诚然这并不影响,也不能否定传统摄影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多人从认识到绘画的“一切皆有可能”,同时又转向摄影的“一切皆有可能”。而创意摄影的兴起打开“一切皆有可能”的封闭而牢固的大门。本会研讨的宗旨就是让更多人去面对开了闸的大门,站在学术的高度,理性思维去剖析和感悟创意摄影内涵、本质、本体、本能和它的价值意义。

本会讨论中大家充分阐述了创意摄影与其它艺术门类的不同理论、不同创作构想、不同的影像呈现方式、不同的审美取向。其实其它摄影门类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内涵、风格和评价标准,也包括创作的规律。大家普遍认为,不论哪类摄影都有其共性的话题,也有差异性、趋同性的个性话题。我们应承认在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创意摄影找出自身的共性与个性的话题来深入探索。围绕创意摄影与其它摄影的关系,赵大鹏教授讲到:“这一非纪实的摄影创意是对艺术摄影创作的前期和后期用想象创意意识加以重新整合,使非纪实的影像构成,可提供一个比较多的关于观念虚拟世界的视觉象征性时空影像。创意摄影就是在表现和组合主观创意意境而形成多样可能或多种渠道,让写实的摄影有了创意的变化融合,或者转换成超现实的创意摄影。这类摄影创意是根据创意构思和联想意念,把客观世界里不可能相邻或相近的物象,在创意想象或照片布局中主观飞逸地组合在一起,虚拟表现具有时间运动性的空间。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够创造客体根本不存在的、主观架构的时空样式。一切艺术都是创作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态。视觉艺术物理空间的运用只是手段,最终实现精神空间的意象表达。”他的表述,即解释了创意摄影区别其它艺术的个性和特征,又表达了创意摄影营造精神空间的意象与其它艺术初衷的共性话题。

概括表述,创意摄影与其它艺术门类共性有其三个主要作用:一是摄影的本质、本能是共同一致的,摄影所产生的艺术品都是精神产品,给人们于精神力量和思想的启迪;二是摄影作品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求知、传播、应用的需求;三是摄影所产生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将是影响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进步动力。

创意摄影的个性特征、价值与意义可概括为六个层面:一、创意摄影是反叛于贯性思维、反叛于传统摄影思维方式的连贯性、计划性、求异性、抽象性的思维方法与独到的观察方法;二、创意摄影是在保留纪实摄影本能的基础上,以非纪实或改变纪实的手段来创造具有超纪实、超时空、超常理的摄影题材与素材;三、创意摄影打破传统影像的结构布局、视觉空间、视觉感受和审美取向,突显与众不同的影像虚拟空间、联想空间、寓意空间、穿越历史与当下时光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新感观、新思考、新感觉;四是创意摄影游离传统影像之外的呈现样式和制作方法,常常呈现出的多重、拼贴、叠加、飘移、分解、组合、渐变、嫁接、对比、虚化等聚焦技巧与制作手法,打造另类而不守规矩的艺术作品;五是创意摄影是原生态、原创、拓荒心态的创造性、智慧性的精神劳动。它拒绝重复性、摹仿性创作,每一幅作品不遵守这一游戏规则就淡化“创意”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六是创意摄影是最富有思想、诗意、趣味、幽默乃至真实与虚拟特征的万象诗篇。它不仅把影像的审美提升到新的观景台,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意将托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想精髓。因此创意摄影的创作升级要比其它门类艺术显得更艰难。我们这次创意与应用的研讨,就是启发大家在创作中把看不到的,想不到的,做不到的,看似不可能的创作,转化为可能,这是我们由“高原奔向高峰的艺术攀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时代主旋律、针对问题、兴利除弊、开辟创意新路径

把握时代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深扎大地,创作不负于伟大时代的好作品,是摄影人的时代使命与担当。本会讨论,大家认为创意摄影的春天已经到来。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鲁文围绕讨论主题提出:“作品一定要有时代感,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情感才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鉴于问题他提出四个方面要解决的问题:“1、创作选题很重要,作品要表达作者思想观点,要与观者产生共鸣,要有独立艺术观念;2 提升艺术修养,要多学、多看、多实践,学习其它艺术(电影、音乐、美术、戏剧,包括西方艺术)掌握艺术规律;3、创作前做好功课,前期的构思很重要,如何表达主题、内容和思想,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终极目的,创作前要画出草图;4、熟练掌握电脑及软件技术,电脑应该自己操作,表达自己创作意图,重要一点不能用他人创作素材包括网络图片。”白玮教授讲到:“对外开放与矢志复兴的中国呼唤着文化新空气的涌入,让人们在春天的气息中捕捉创意的灵感和分享新的成果。”

田立依据全国创意摄影出现的问题,以文艺批评的视角在本会文章中提出:“纵观近些年有一定影响的创意摄影作品为数不多,看上较好作品也为之甚少。首先在主题方面缺乏有社会关注度的选题视角,与社会当代问题离境较远,反映人文社会、民族、历史与自然生态状况的诗性般宏大题材更为少见。纵观这类选题,创意洽洽是创意摄影所能解决及表现的题材。再看看那些大多创意只是在风花雪月、小虫雕花、飞溅流水中搅拌。况且有的制作生硬粗糙,编辑方面也是低级堆砌、复制重复、缺少生机,违反规律怎能引人入胜。在一个艺术的类型中没有重大题材、社会共鸣的题材和对这类作品的强烈表现,本身就失去了影响力与关切度。”“创意摄影要发挥它无所不能的‘创意’去能解决其它摄影门类无法解决、表达的想法与思想,它首先取决于对主题的创意。创意的一切表现手段服从于主题的需要。”田立这段论述准确揭示了创意摄影存在的要害问题和当下创作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理论困惑与创作阻力的挑战。

邵奎威副教授针对问题讲到:“创意摄影创作应防止老瓶装上新酒,过度注重技术与技巧而舍本逐末的重复性创作。艺术创作规律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永远是内容为大。艺术创作应有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即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笔中之竹。三个阶段都要一丝不苟,不可忽视其中任何环节。任何一位摄影者都会千方百计的利用各种摄影样式和摄影语言去构建和表达自己的主观构思创意。这种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将这种主观的构思创作成作品的桥梁便是意象思维。即主观的‘意’被物态化为客观的‘象’,也称其为心象与物象。”

本会对当下创意摄影概括归纳了主要八个问题。

其一、缺乏主题思想,片面追求形式完美。摄前缺乏具有思想深度的题材选择与事物本质的判断,命题模糊,以唯美为创作的追求目标和过度谋求技巧与技术的表现,忽略内容的内涵,重视形式感官的冲击力。

其二、缺乏摄前题材的精心设计,热衷摄后碎片化图像的整合,拼盘或堆积,很难在后续的创作中生成主题思想鲜活的作品。但主张有专题、专项倾向意识去积累更多必要的素材。

其三、缺乏对其它摄影门类和跨界艺术类型的科学把握,生硬利用跨类、跨界艺术的图像拼贴,元素杂乱无章,喧宾夺主,失去摄影应有的本质特征和创意内涵。

其四、缺乏对色彩、光影、影像架构的科学合理的把握以及主体与陪体的烘托关系。热衷于五光十色的“鲜光亮”,淡化了作品主体的视觉中心。

其五、缺乏创意型摄影题材、命题耳目一新、独树一帜的切入点的发掘能力和选择能力。题材内容呈现时有标签化、脸谱化倾向;有细腻的物象特征,却没有深刻动人的心象特征。对题材、主题缺少区别于其它摄影创作独到的思考路径和设计制作手段。 其六、缺乏创意中的创造性思维,过度效仿国内外经典、美作,甚至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已发表的创意作品的题材、内容和样式。

其七、缺乏对创意摄影本身的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度的思考。不少人只局限于多重曝光或者完全依赖于PS 制作,忽视创意摄影的一次性完成的创作积累;忽视了创意摄影的黑白影像呈现;忽视了创意摄影的专题性课题;忽视了创意摄影可以转化为商业摄影的新路径;更忽视创意摄影如何步入图片市场,以及社会应用的消费。

其八、缺乏创意摄影的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理论探索,更缺少创意摄影的理论文章和著作。

本会总结的八个问题,只围绕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提出。

庚钟银教授的跨界讲座提到:“纪录片创意与主流价值追求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趣表达、有效表达,创意与国家形象建造涉及到如何根植时代、根植人民、根植生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民族文化。”他的跨界表述实际也在为创意摄影指出了同样的时代课题。当前我省创意摄影正处于良好的创作氛围,但仍不尽人意。众多的摄影人开始理性思考如何让创意作品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如何走出唯美的困惑期、量动期和摹仿期;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创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时代新作。大家研讨感悟到,任何摄影门类,不论何种样式、风格、流派的作品都应抓住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的成果涌动出鲜活的思想、精神的力量、正能力的信息和心灵之美、社会之美、自然之美。

本会针对创意摄影的理论实践问题,十分强调讨论的针对性、实效性。借总结之机略谈《影像评论》小组的几点建议。

1、增强理论意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用科学的理论引领摄影创作是财力、精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最低的实践捷径。既要学习摄影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也要及时掌握某些前沿的理论。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会延长摄影创作的青春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需要。同时还要学点国内省内时政、学点哲学、美学、社会学以及与摄影创作相关联的理论,让摄影人成为学人,有其更厚重的学养、涵养和修养。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

从创意摄影到其它摄影的创作,创新是摄影人艺术创作生涯的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使命感的第一选择。艺术的生命与活力也来源于创新。创新意识的增强会带来成果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才能日益激活和提高创新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能力,也可概括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摄影艺术的动力与源泉。

3、增强主题意识、提高开阔视野的发现能力

主题意识是创作中最核心、最直接、最有标志性的思想、观念、艺术呈现的头脑思维的反应。既然是创作,主题的确立是创作中首要的关键所在。大千世界、万象纵横,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庞杂的题材又从何处下手找到切入点、融合点、落脚点来确定主题,要靠作者的思想水平、洞察分析能力、判断选择能力。没有主题也不会延生出专题的创作。尤其是创意摄影更需要主题领先才能进行系列的设计。

4、增强个性意识、提高文化自信的想象能力

个性意识涵盖作者的思想意志、核心价值观、是非判断、艺术的想象力、个人的专长和特有的品质,以及区别与他人的艺术水准和风格所形成的个人意向。创意摄影的作品生成,更需要独立的思考与设计,更需要以否定以往的自我,去超越当下的自我。而上述的思想与艺术行为,需要激发自己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作的个性意识中最重要的是不跟风、不扎堆、不摹仿、不拘泥于传统性艺术创作,追求属于自己认知社会万物的视角,属于自己独创的艺术观看与呈现方式;属于自己想象力所创造的个性化心灵写照。

5、增强本土意识、提高不负使命的担当能力

本土意识从狭义上论,系指辽宁,从广义论,系指大东北,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可含内蒙。创意摄影应把创作题材更多集中于辽宁本土;集中于辽宁的工业摄影原有的优势和特色;集中于辽宁模范人物和普通劳动者;集中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集中于辽宁一带一路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建设;集中于辽宁生态事业;集中于辽宁多彩的遗存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艺术创作根植本土是摄影人最有效率、最明理入情、贴切、最有民族根基,而拓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是摄影人应担当的时代使命。我国卓有成效、有影响力的摄影家,绝大部分成果是本土的创作成果。

6、增强内涵意识、提高文化艺术的表达能力

创意摄影其主要特征是诸多元素的合理构成以及出乎意料的艺术表达形式。作品内涵是创意摄影最主要的表现特征。应着力丰富作品的文化、思想、艺术的内涵。应让更多摄影人尽早从娱乐型创意,迈入文化艺术型创意的创作大军。让更多学习创意摄影人尽早走出摹仿的初级阶段,走自己开创的路。为实现中国梦,打造更多更好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佳作。

本会虽是专题讨论创意摄影与创作应用,但对其它摄影都有借鉴,许多理论和创作应用问题均有不少是共性,值得彼此学习共勉。以上第六期摄影理论研讨会总结报告,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大家、读者谅解。

谢谢大家!

二0 一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猜你喜欢

摄影理论创作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Jazz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