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俄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3陈思雨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俄语实验班

张 薇 陈思雨

(吉林外国语大学 中东欧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了《新时代高教40条》[2],其中包括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大力推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线下的传统课堂和线上的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俄语微课是针对俄语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以“微课件”“微练习”等扩展性资源,以提高学生的俄语专业知识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视频资源。

一、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俄语语法教学效果。俄语属于屈折语,名词大多数有12种形式;形容词达30多种形式,兼具短尾、比较级;动词形式100多种,包括体、态、时、式、副动词、形动词等[4]。语法体系庞杂,是俄语学习者的难点。俄语教学不同于英语学科,学生大多是零起点,教师面临更多的输入性教学任务。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特点,语法知识教学中需采取语言知识输入和言语训练输出相结合的方式,而目前高校俄语专业语法课程的课时为周2~4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输出型练习比重偏低。

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语言技能向言语技能的转变,教学目标从对语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转变为应用,完成从低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过渡。目前,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法监控预习情况;二是缺少教师指导下的预习效果不佳,课前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三是教师不能提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后置,不利于教学设计;四是学生因掌握程度不同呈现个体差异,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二、课程的基本情况

《俄语实践语法》是俄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授课时长共四学期,涵盖4本书的内容。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向学生讲授词法和句法的基本知识。

词法包括名词、形容词、代词等的性、数、格变化及用法;动词时、体、态、式的变化及用法;副词、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数词的变化及用法;前置词的用法;常用连接词的用法。

句法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构成及用法;简单句以谓语的构成为主,复合句以并列复合句与主从复合句的构成和用法为主。

该课程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熟练运用与否直接影响到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它是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

三、混合式教学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的分析

(一)教学实验的设计

1.教学实验内容的设计

选用教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编著的《大学俄语》新版1-4册。编者遵循语法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法知识相对分散,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初学者接受和理解,但是条理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且语言性练习偏多,言语性练习偏少。笔者首先将书上的知识点整合、归类,对部分练习题进行了重构、精选,设计了言语类习题,将涵盖4册教科书的语法内容以碎片化知识点的方式梳理为80个知识点,录制了80节微课,每个视频时长5~20分钟,使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准备并上传了视频、课件、作业、习题集等教学资源,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2.教学实验对象的选择

选取本校俄语专业1801、1803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将1801班(31人)作为实验组,1803班(30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无须观看微视频,课堂以教师讲授新知为主,课后完成作业。

3.教学实验时间

对实验组实施基于微课的混合式语法教学改革,本研究实验时间为2个学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4.教学实验指标

根据俄语专业两个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实验教学前后分别进行测试,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实验前,选取了能够反映学生俄语语法水平的三项指标,即连词成文、翻译句子和造句子(每种题型10道题);实验后,同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俄语语法学习效果的测试,以检验他们俄语语法的语用能力为目标,设计6个题型。

5.教学实验控制

为了保证本次俄语教学实验的实效性,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客观条件的差异引起的误差。

首先,在教师的控制上,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担任教学;其次,在学生的控制上,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实验前对两班的学生进行俄语语法水平的测试,保证二者水平上不具有差异性,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带来的误差;再次,在教学的控制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等教学环节都保持一致;最后,在教学实验后的测试上,采用两班学生统一进行闭卷的测试形式,并由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评卷工作,从而保证测试成绩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课前

(1)制作微课和课件

课前,教师通过学校的微格教室录制微课视频,环节包括导入、目标介绍、语法知识讲解、例句分析、真题解析以及小结。知识点的重难点突出,有较强的针对性。

(2)设计课前练习

针对视频内容,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和章节测验,在学习通平台设置成闯关模式,作为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方式。

(3)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学习通为学生发布预习任务通知,包括学习指导和课前测试。学生参照学习指导观看预习视频,做笔记,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完成任务单中的课前测试。小组组长将组员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汇总,并在课前向老师反馈。教师通过学习通统计功能可以监控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测试和反馈设计课中教学,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观看视频,提高了预习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前处于同一水平,解决了两极分化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课中

(1)预习反馈

教师对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2)课堂成果展示

根据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展曲线,上课10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下降,此时采取小组汇报方式,学生将与小组协助预习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有助于调动积极性。各小组之间对汇报进行自评和互评,优秀的思维导图作为范例展览。此项环节的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3)答疑讨论

本环节解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首先展示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误,请学生改正并说明原因,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和延伸。

(4)知识拓展

本环节是为了将语言性练习转为言语技能的训练,在学生理解语法基本用法后,将语法知识应用到对话和口头表述中,提高交际能力。选取内容新颖的素材,对其中包含的语法点进行分析、翻译,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篇章理解能力。

以形动词为例,课堂的言语训练包括如下教学环节:

1)以游戏的形式请学生快速说出某一动词的所有形动词形式,如читать,читающий,прочитавший,читаемый,прочитанный(读)。

2)用词组来描述图片,会涉及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如:читающая книгу девушка(读书的女孩),прочитанная девушкой книга(被女孩读的书)。

3)将词组转换成从句的形式,如:читающая книгу девушка-девушка,которая читает книгу.

4)在对话中应用形动词。

Какой студент сидит за окном? (什么样的大学生坐在窗边?)

Студент,читающий книгу,сидит за окном.(正在读书的学生坐在窗边。)

Вы знаете студента,читающего книгу?(你认识正在读书的学生吗?)

Да,я знаю студента,читающего книгу.(是的,我认识正在读书的学生。)

5)从俄语网站下载题材新颖、难度适中的小短文,请学生分析文中形动词的用法和含义,进而加强篇章理解能力。

6)口语表述。以“冬景”为主题使用带有形动词的句子描述大自然,如:

Поле покрытый белым снегом стало белом...(被白雪覆盖的田野银装素裹……)

通过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从词到词组、句型、对话和篇章训练,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内容由简入深,将语言知识输入转变为言语技能输出,从而实现语言的高阶目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5]。

3.课后

(1)成果展示

根据成人遗忘规律,新知识学习一周后会遗忘一半,为了加深记忆,督促学生对语法知识再理解,再总结,要求学生归纳学过的语法知识,并录制成视频的形式,教师对视频做出评价,优秀作品作为范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将作业变成作品,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2)作业

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包括阅读、写作、分析外文报刊中语法现象、翻译作品等。目的是把语法与培养其他语言技能的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语言产出。

(3)考试

课后通过线上限时测试的方式,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达到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知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语法社团、口语角等活动,在实践中完成言语输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反馈和评价定期

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学生评教、督导测评和每月学生信息员的信息反馈等,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制订修改方案,进行完善提高。

(三)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

第一部分:课前评价

课前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任务点完成情况,即观看视频和笔记;完成任务单规定的预习内容和练习题。该部分占比30%(见表1)。

表1 课前评价的情况

第二部分:课中评价

课中评价包括三部分:出勤、课堂展示和课堂表现。课堂展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汇报。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互动情况等。该部分占比为30%。

第三部分: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包括三部分:作业、考试和实践活动,占比40%。

作业方面,为学生设计口、笔头作业,如制作思维导图、录制对话视频等,占10%;考试方面,实行单元测验,每周一次,占20%;实践方面,学生参加社团等活动,给予学分奖励,占10%。笔记和作业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笔记和作业评分标准

四、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实验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本次教学实验的目标,在实验进行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俄语语法水平进行测试,以保证实验对象选取的科学性(见表3)。

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俄语语法水平指标前测(N=61)

实验前测选取了三种题型,每种题型设计10道题,每题1分。

通过前测的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测试中水平相当,在语法的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满足了本次实验教学的要求。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实验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后测。试卷设计以考察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标,包括6个题型。选择题属于考察学生理解能力目标类的题型,占总分值30%,考查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能力;连词成文属于考查学生语法词形变化的记忆类目标题型,占总分值10%,考查学生通过篇章阅读辨析语法变化的能力;改错题属于考察学习者分析能力目标类题型,占总分值10%,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翻译句子属于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类题型,占总分值20%,考察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造句子属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目标类型题,占总分值的10%,主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问题属于记忆能力目标题型,占总分值20%,考查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见表4)。

表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俄语语法水平指标后测(N=61)

通过表4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整个试卷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目标,试卷质量较高。在测试题中,低阶目标占试题分值的40%,高阶目标占试题分值的60%。在总得分的对比中,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0.23±0.34分,而对照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5.14±0.45分,实验班学生成绩在整体上比对照班的学生的成绩高5分。经检验,T=0.76,P<0.01,可见,两个班学生的俄语语法水平有了明显的差异,并且呈显著性。

由上面实验教学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成绩,也反映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从两方面开展评价: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体验(满意度)调查。

1.学习效果分析

学习效果评价基于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1801、1803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分析,包括课前章节测验、课后一课一闯关和阶段测验。成绩分析如下:

(1)章节测验成绩(见图1)

图1 章节测验成绩

(2)课后考试成绩(见图2)

图2 课后考试成绩

图1为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课前章节测验成绩,对照班学生未学习微课,自主预习;实验班学生参照任务单观看微视频,完成章节测验。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证明通过学习微课减轻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了预习效果。

图2为课后考试成绩对比,考试内容增加了言语应用类题型,如改写、造句等,着重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两班成绩差距进一步拉大,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效果较为突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2.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学习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于学校质量评价处平台数据和学习通教师发布的调查问卷,汇总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满意度调查

评价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目标、教学方式、学习资源、章节测验和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形式、教学策略养成和能力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总体上看,学生对教师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高达98%,说明学生认为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信息量充足,资源丰富,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模式普遍认可,掌握了语法的学习策略,提升了归纳、总结能力、合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基本达成。综上所述,“俄语实践语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较好,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基本达成。

五、结语

基于微课开展的《俄语实践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实现语言技能转变为言语技能,教学目标从对语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转变为应用和创造,完成了从低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过渡。教师利用数字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通平台实现师生的高效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平台,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动态,促进知识内化,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俄语实验班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