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从北方来

2020-11-12贾雄伟

火花 2020年4期
关键词:套娃萧红

贾雄伟

我们的黄金时代

在呼兰站下火车,直接坐公交前往萧红故居和萧红纪念馆参观。这是一座位于哈尔滨市郊区的小站,站体外面涂着橙黄的涂料,让人仿佛穿越回了1980年代。火车是慢速的,公交是快捷的。驶过有裂纹的一段油路,进入呼兰区繁华地段,司机告诉我前面是萧红大道,往左拐是目的地。萧红是这个区最有名的人,不光是文化名片,也是精神图腾。对每一个熟知萧红的访客,老百姓都投来希冀的目光——看看小城吧,文脉不断,生生不息……

发表过萧红的书评,查过萧红的资料,看过关于萧红的电影,萧红在我眼里跟在其他文学青年眼里一样,是至真至率的文坛“洛神”——文字洗练,满怀悲悯,性情刚烈,来不得半点虚假。萧红大道很长、很直,许是呼兰区最热闹的一条街道了吧?萧红故居依大道而建,大道依故居而名。故居前面的广场十分开阔,有健身器材和休息长椅,当地百姓休息、聊天,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故居左侧是新修缮的萧红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依萧红生平年谱依次布展,从童年时光到少年奔波,从青年离落到撒手人寰,看着放大的照片、充满情感的手稿、带着体温的雕塑,我一分钟一分钟地被感动、震撼!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言,萧红是一个漂亮姑娘!她的仪容充满女性的美和清秀,透明的眸子里放出善良的光。她追求新文化新思想,为了追逐理想和爱情,宁做乱离人。

萧红写了许多书,发表了许多文章,娟秀的字迹里透出执着和对世事的不谙及让人怜惜的天真!读读这首诗:“去年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候,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萧红1931年把它用钢笔小楷轻轻誊抄在稿纸上,笔触纤细、舒展,似在呼唤真情,又似体贴爱人。

一幅画出萧红一生漂泊路线的中国地图前,立着一座萧军、萧红夫妇的石膏塑像。萧红伸直腿坐着,有些疲倦;萧军则昂首伫立,有股豪壮和粗暴之气。从东北到京城,从京城到日本,从日本到山东,从山东到沪上,从沪上到西北,从西北到中南,从中南到南粤……短短的三十一年光阴,她流落了几万里地,接触过那么多的男人和女人,名流与草根!她是不安分的人吗?不然怎么会嫁给三个男人,视几个男人为知己?流入松花江的呼兰河那般潺湲,严肃的父亲供女儿读私塾念新学,依旧留不住她较真儿的心、坚定的爱。

我在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给“二萧”的信笺前停留许久,“二萧”对鲁迅的崇敬是真心的,鲁迅也给他们以真诚的引领、无私的照料。在鲁迅面前,萧红像个活泼的小姑娘,无忧无虑,无猜无惧。先生像一座威仪的冰山,转身,襄助,消耗了自己,庇佑着后学们的蓬勃和精进。萧红是敏感、勇毅的人吗?当然了,东北乡村的风情画,一坑一炕,一瓜一马,一颗果子,一朵云彩,一个长工媳妇的死,一个麻面婆子的忍耐,都被她白描得那般仔细,那么自自然然。正如她所说:“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不勇敢、不心细的人怎会具备这种越轨的笔致?

瞻仰萧红故居的游客要比参观纪念馆的人多许多。故居坐落在萧红家老院落,很宽敞,四方的一个大套院,估计有六、七亩地大小。故居门前一个老汉在看守,穿着公家的制服,检验着入门游客的身份证件。套院里是东、西两进院落,盖着十多座正房和厢房,青砖青瓦,歇山顶样式,镶着纹格的窗户,看起来那么古朴,仿佛隔着窗子就可以触到生活的温暖。院落里错落地种满了黄瓜、豆角、芸豆、蜀葵花、大梨花等等,是小菜园儿,小花地。树秸插在园子里,豆角、黄瓜攀援上去,就是豆角架、黄瓜架。豆角花、黄瓜花素朴地、不动声响地开着,不指望游人青睐,只想安静过一秋。一只小猫在园子里跑,我抓住它,它不挣脱,还任别人拍照。一只小猫在靠近门口的榆树下睡大觉,听不见呼噜声,却怎么扒拉怎么不醒。这是萧红逗引过的那只老猫的后代吗?

我最属意两座萧红的雕像。一座在院子里的中轴线上,白色石膏所塑,青年萧红梳着学生头,穿着旗袍,扎着围巾,手捧一本书,坐在石台上托腮凝思。我在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给她照了相。我觉得这是萧红最好的状态,闲适、安恬、无诤、无扰,是我理想中娴静贤淑的萧红。另一座雕塑在一座仓房后面的菜园里,是铁制塑像,女童娇俏地搂着爷爷的脖子撒娇,爷爷戴着斗笠,披着对襟上衣,瞅着孙女儿,嘿嘿地笑……在《呼兰河传》里,爷爷是作者最亲密的玩伴。萧红后来也回忆,童年里尽是父亲的严厉和礼教的专制,只有爷爷的温情带给她少许安慰。老式房子里,摆放着老式家具和老式农具,所有的陈设都印着那个年代的灰尘、气息和味道。透过它们,回味旧时东北乡村的生活,那么亲切,那么随缘自在……

1936年身在日本的萧红,在写给萧军的一封信上说:“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回程的路上,正好路过呼兰河,丰沛的河水雍容地从城外流过,泱泱,汤汤,流得那么从容,那般浑厚,河上渔歌互答,两岸草木繁茂,庄稼生长,一派祥和景象……这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吧?我想。

套娃

喜欢俄罗斯文化,宽厚雄浑,深沉凝重,从果戈里的戏剧到托尔斯泰的小说,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到列宾的画,莫不充溢着一股浩然之气、壮烈之风。2016年,俄罗斯世界杯举办之时,电视主持人手里的吉祥物——套娃吸引了我,它漂亮、绚丽、小巧、精湛。整体图案是一个椭圆体的、身着俄罗斯传统服装的女娃形象。彼时,我还不知道套娃是俄罗斯传统手工艺品,是大娃套小娃、层层包裹起来的玩具“尤物”。

9月,赴哈尔滨旅游。中央大街上,俄式风情店铺林立,马迭尔冰棍儿的凉和甜、里道斯红肠的香和腻让人喜欢,而名为安德烈维奇的店的连锁纪念品商店里展示的套娃产品更让人着迷到不忍离去。一排套娃醒目地立在展柜上,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红有蓝,有全景上色,有局部渲染……圆柱形的娃娃线条均匀圆润,俄罗斯小姑娘的发髻、头饰、眉眼、目光皆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有的套娃上面还有圆顶教堂图饰的装扮,十字架,彩色门廊,亮晶晶,光闪闪。套娃底座和外包装盒上绣着秀丽的俄文,店员告诉我说,这是俄国工匠在椴木上亲自挖空、雕塑、描摹、制作而成,凝聚着他们高超的创意和心血。我挑选的那个套娃高近20厘米,由外到内,有十多层重叠。打开最外层“大娃”的头顶部,豁然看见里边是空膛的,第二层“娃娃”安坐其间,依然绚烂逼真,如描如绘。如法炮制,依次类推,余下的几层娃娃抽丝剥茧一样展开,她们的容颜精灵一样呈现,温婉,柔情,显出非一般的异域浪漫和人文之风。

套娃,多么温暖而多情的名字!追寻它的传说,发现那是一个踏入疆场的士兵给心中恋人的手做信物。战士采撷家乡山岗上的树木,一刀一刀挖掘下去,刻出恋人的脸形和神态,连衣饰也是美仑美奂的,充满故乡风土的质朴和清纯。他对恋人的爱无以复加,雕完一个再雕一个,携带起来不方便,便茅塞顿开地用由大套小的方法将娃娃们罗列起来、套圈放置。

多么心灵手巧的人!多么勇敢而有爱的士兵!俄谚有云:英雄不是回到故乡就是战死杀场。我们不记得第一个套娃制作者的名字,他很可能长眠伏尔加河畔或高加索山脉的缝隙里,顶着硝烟和炮火,冲杀在队列的最前面,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为着胜利,为着光荣,为着高贵的灵魂,献出年轻的身躯和宝贵的生命!就像歌曲《喀秋莎》《白桦林》所歌唱的那样,“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倔强、可爱的俄罗斯年轻人为亲人和祖国献出一切,平凡而伟大,缱绻而坚强!而展示峻烈、豪迈的悲剧美是俄罗斯文学的一大主题。《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论是俄罗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还是前苏联建国早期的长篇小说,都以浩翰、白雪茫茫的战争为背景,表现人民的劳动、奋斗、爱好和平的品格和崇高的人道。俄罗人好饮、多饮度数高的烈酒,见面时会有拥抱、接吻、握手等非常奔放的问候礼仪。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粗俗,而是在广袤的高纬度大平原,远离繁华,亲人远去,地广人稀,高寒、荒凉和无尽的孤独常常与人们如影随形,不畅饮开怀不足以浇愁,不友善好客不足以心宽体胖!所以,见到一个胡子拉茬、冰天雪地里穿高筒靴的俄罗斯人你千万不要惊异,不要害怕,也不要嫌恶,他本善良——人本来就不可貌相。

是啊!套娃虽小,却是俄罗斯国宝一样的标识。套娃、挂毯、树皮画、木雕等手工艺品古灵精怪,惹人喜爱,诞生于山村、郊野、河边、墓园,诞生于百姓对亲人翘首引颈盼望时,诞生于捷报传来、喜极而泣的磅礴激情里,惟妙惟肖,一板三眼,巧夺天工,呕心沥血……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上的历史传承,是人民辛劳、团结、自强、坚不可摧的薪火接力!

我把套娃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带回家,沉甸甸的,稳当当的。拆开包装,女儿爱抚着,注视着,不忍释手。她提到了布老虎,那是东北乡间老婆婆闲余时间信手绣制的产物。布老虎鞋、布老虎蒲团、布老虎玩偶甚至名噪一时的布老虎图书,皆把勇猛的虎作为图腾,描绣于物外,默念于心怀。布老虎金刚怒目圆睁,虎纹斑斓华丽,气势威武强大,祛邪避凶,见招拆招。人们喜欢虎,把虎形珠符挂在胸前,把虎形饰物置于案头,甚至喜欢看以虎为主角的影视片,不是喜欢虎的狰狞,学习虎的残暴,而是期望体格像虎一样强健,借虎的威猛吓退罪恶与奸狡,让平安吉祥之花绽放眼前!

晚上,月漫星河,女儿摩娑着套娃,嘴里念叨着好听的俄罗斯童话。她仿佛看见了北方凛冽、挺拔、一望无际的白桦林,她把梦做到天边,寄托到活泼的套娃身上——那是一个没有战火,没有饥寒,没有欺瞒的地方,世界充满爱,真情永驻,漂漂洒洒向人间!

刚毅柔情哈尔滨

哈尔滨,地处北国,号称“冰城”。历史上,许多俄国人、犹太人曾经商、定居于此,商旅辐辏,过客云集,亦称“东方莫斯科”。幼时,听广播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我党地下工作者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长大后,看电视剧《闯关东》,哈尔滨浓郁的异国风情、刚毅的城市性格,又一次深深吸引了我。人说哈尔滨人长相俊朗、白净、挺拔,我多么想莅临这座英雄城市的脚下,亲眼仰慕她的威仪峻峭啊!

初秋,趁着休年假的当口得以乘坐高铁跨越三省八市寻访梦中的哈尔滨城。一路上,东北大平原的草甸、稻田、森林、河湖画轴一般在眼帘徐徐展开。万里森林、千里稻田、四方草甸,整齐如矩,平顺如阡。还有温柔河湖之水,充沛丰盈,宽厚、沉静流淌,灌溉着两岸植被和村户人家。草甸的野、森林的绿、稻田的香、江水的清泠合起来就是辽阔无垠的天域赞歌,听起来沉醉,品起来纯粹!

在哈尔滨西站下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高铁站,流线形、陶红色、竖条纹站体设计是前卫鲜活的现代派风格,极具视觉冲击力。1元公交车不贵,安全员师傅目光炯炯,指引黄金路段。一路经过哈工大、萧红中学、哈药六中这些人文地标,进入老城区,领略哈尔滨站——这座统辖四十万平方公里黑土大省的中央大站的气魄和豪情。正值秋日黄昏,八方旅客流水一样涌进哈站前南北广场,或徜徉,或静坐,有的不约而同地围成圈,封闭、圆融,抬头看看落日,看看霓虹,及欣喜的脸、大大的城池。我却一头扎进果戈里大街的果戈里书店,被她的优美浮雕打动,由她庄重的气场俘虏。《拾穗者》《煎饼磨坊的舞会》《包厢里的女人》等印象派绘油画被放大张贴,画面强烈的色彩、坚硬的线条、凝重的情愫牵念着心。果戈里和大卫处子一样伫立在书店二楼当央——在我眼里,仿佛那不是雕塑的偶像而是神圣的精神模范。

第二日,寻访中央大街。这是一座聚合了欧陆建筑精华典范、充满浪漫人文情怀的步行街道。柔石铺道,绿植树立两边,欧式煤油灯罩古朴典雅,《卡秋莎》《贝加尔湖畔》的歌声萦绕耳边。街道两侧门店房屋主体剖面圆润,檐角垂直、平行、交叉,颜色有或浓艳或温和的红色、黄色、橙色,招牌上写着“安德烈维奇的店”“秋林里道斯”等汉译俄文名字——这座是百多年前的洋行原地,那座是开埠营商时的公司旧址,颇具有时尚品位、小资情调和历史带入感。漫步欣赏,间或步入一爿小店,带上一只俄罗斯套娃,喂上一群落地的鸽子,跟一座拉小提琴的贵族坐像合影,看那么多背包客甜蜜自拍——瞬间之内,也有了学艺的冲动,购物、读报、谈情、旅拍,琢磨下手工艺,听隽永的钟声,像鸽子一样幸福的生活——哈尔滨人爱读《生活报》,一份发行全国、享有盛誉的市民报纸。一大早,冰城草野宇下的大事小情图文并茂,在报上一览无余……在两公里长的中央大街上,我还品尝了人们都爱吃的马迭尔冰棍——始创于1900年,吃起来香脆,甜而不腻、爽而不滑,营养成分极多,营养价值极高。

中央大街尽头是松花江畔。松花江是一条英雄的江河,5000多米宽,浊厚、澎湃、汹涌,解放前多次上演决口冲堤的戏码,解放后也汪洋恣肆,洪峰最多冲到120米上下。我军民众志齐心,顽强驯服,松花江自此如温柔多情的慈母,赐予两岸军民以风光、以物产、以浪漫的情怀和绮丽想象。江边百多米高的抗洪纪念塔巍然耸立,仰视她就是仰视一种英雄主义的硬度和高度。那是一股搏击风浪、誓死向前的精神,它铭刻我心,大音稀声。

搭上游船,驶到松花江对岸的太阳岛。太阳岛是江水冲击成的中型沙洲石丘岛,长10公里,宽8公里,岛上植被极其茂密、丰厚,且种类齐全,花草林泉树、鹿鼠鹅石湖,一应俱全。岛上步道4条,环绕、贯穿岛内中央、边境。爱骑行的人骑行,爱跑步的人跑步,呼吸着江水润过的、植物滤过的空气,看湖水倒映青天,天鹅戏舞湖畔,美人拨弄琴弦,老人引颈歌唱——你浑身的燥气和戾气消失得干干净净,融化在这块著名避暑胜地、融化在清新永净的大自然怀抱里。太阳岛上还专门设有东北抗联浮雕园林。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抗联英雄群像矗立在那里,衬着绿草如茵,托着天光水色,栩栩如生——工作时低头,冲锋时嘶吼,就义时昂首,牺牲时潇洒自若。山压不垮,枪打不灭,荣华富贵哄不服——这就是英雄的抗联战士,把鲜血洒在异乡,洒在白山黑水,迎风傲霜,凛然壮烈,女儿身冰清玉洁,男儿志比金更坚!哈尔滨市内许多街道以英雄的名字命名:尚志大街、兆麟大街……以示对英雄的纪念和尊敬。

离开太阳岛,步行3里来到索菲亚广场瞻仰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东正教建筑,由俄国传教士于1906年牵头建造。整座教堂为庭式建筑,高大、雄伟,通体红砖筑就,内部木制结构。俯瞰教堂,宛若拉丁十字。仰视教堂,巨大饱满的绿色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庄严肃穆,慑人心魄。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迎面飞来袅袅婷婷的鸽群,钟楼敲响钟声,广场上游人如织,让人觉得天地如此之广阔,胸怀已经盛满了全世界的爱与美好!

回乡给家人带上几根哈尔滨红肠,鲜红、醇厚、香腻。哈尔滨,浪漫阳刚!你英姿飒爽的气质,你柔美多情的风景,常存我心,念念不忘……

猜你喜欢

套娃萧红
暴脾气的俄罗斯套娃
Package Deal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俄罗斯套娃
套娃为什么被叫作“玛特罗什卡”
萧红致萧军信札:北京匡时拍卖价64.4万元
萧红的遗憾
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