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读毛泽东《菩萨蛮· 黄鹤楼》

2020-11-12刘泽峰

火花 2020年4期
关键词:崔颢黄鹤黄鹤楼

刘泽峰

前言:

武汉是一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城市。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使其呈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6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盘古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都邑,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当是武汉建城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荆州牧刘表将江夏郡郡治移至龟山的却月城。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在蛇山夏口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为郢州的治所。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李白在此写下“江城五月落梅花”,自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元、明、清,均为州府治所。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汉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1927年4月初,陈独秀率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至武汉办公。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毛泽东对武汉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后曾48次下榻武汉东湖宾馆,是毛泽东仅次于首都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的第一站也是武汉。

2020年(农历庚子年)初,武汉突发疫情,截止3月2日确诊病例超4.9万人,病亡超2千人,随即扩散至全国及世界多国。疫情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动员部署,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且越挫越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1】。在此关头,不禁联想起1927年春革命形势异常严峻的武汉,毛泽东写下的《菩萨蛮·黄鹤楼》,重温这首词,对于我们坚定信心,战胜疫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作者自注: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为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8月7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注释: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44字,两仄韵,两平韵。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武汉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黄鹤(鹄)矶上,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黄武二年(223年),临江而立,南朝以后就有“江南绝景”之称。一说楼因矶得名。亦说源于神话,又有两说:一说,古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因而得名;一说,三国时蜀人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这些传说更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到唐时已成为官商行旅“游必至此,宴必至此”的名胜。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留下千古名篇。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登临怀古,以神话传说入诗,写成千古绝唱《黄鹤楼》。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而后黄鹤楼更负盛名。据后人笔记记载,诗仙李白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初,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看到崔颢所题,诗性顿收,为之折服,随口叹吟两句打油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词在上头”,更使黄鹤楼名噪天下。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径江夏时又作《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弦外之音,倍感凄凉。贾岛、王维、刘禹锡、孟浩然、白居易等名家均有吟诵。此楼屡废屡建,最后一次被毁是光绪十年(1884年8月)。1956年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选址需要,旧址被拆除,后改在原址南面五百米处蛇山顶上重建,于1985年竣工。

茫茫:辽阔的样子。

九派:语出汉代刘向的《说苑·君道》:“禹凿江以通於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这里指长江武汉至九江一带的河流。唐皇甫冉的《送李录事赴饶州》:“山从建业千峰出,江到浔阳九派分。”又说,“九”形容多的意思,不是确数。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致钟学坤的信中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中国:亦即国中,国之中间。长江中分中国,江北谓北国,江南谓南国。

一线:指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即今之京广铁路。

龟蛇:指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龟山形如龟,蛇山形如蛇,两山隔江对峙。

黄鹤知何去:崔颢《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贾岛《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这里是借句。

酹:引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但这里的“把酒酹滔滔”,只是说持酒对着滔滔的江水,不是要将酒洒入江中。

时代背景: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病逝,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面临新的形势。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遍布城乡的工农运动和北伐战争为标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进入高潮。与此同时,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限共、反共步伐日益加紧。而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等人被动应对,妥协退让,一步步丧失了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1927年初的武汉,是国共两党的政治中心。稍前的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这次会议并未解决迫在眉睫的危局中我党如何生存和斗争的问题,反而决定了压制工农运动,以谋求同国民党右派妥协的右倾机会主义方针,提出要限制农民运动的所谓“过火”行为。直至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仍然对国共合作心存侥幸,幻想依靠汪精卫来挽回危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共产国际代表团和苏联顾问出席大会,大会无视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等武装农民的正确主张,甚至剥夺了毛泽东在大会上的表决权,致使局势继续恶化。

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二届三中全会。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何健及该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制造“马日事变”,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迅速走向反动。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主持国民党中央常委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随后,南京的蒋介石与武汉的汪精卫“宁汉合流”,共同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搜捕、大屠杀。李大钊、赵世炎、陈延年、罗亦农等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31万多人惨遭杀害,党员数量由五大召开时的5.8万人骤减到1万多人【2】,中国革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927年春,毛泽东在忙碌与期待中度过。年前,他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中心问题。”“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随后他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历时 32天,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等地的农民运动。2月12日,毛泽东回到武汉,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3月5日开始,先后在湖南的《战士》周报、汉口《民国日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发表,又出版单行本,瞿秋白作序。紧接着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杂志《共产国际》以俄文和英文转载,这是毛泽东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报告用大量事例批驳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各种责难和谬论,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在历史紧要关头,为革命指明了方向【3】。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一同登上黄鹤楼,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毛泽东深感忧虑:中国革命向何处去?面对苍茫空阔的楚天,滚滚东去的大江,毛泽东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情涌动,吟诵出了慷慨激昂的《菩萨蛮·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澎湃的革命豪情和继续战斗的信念与决心。

内容浅析:

此篇为写景之作,又是情景交融的杰作。全篇皆景语,仅在结尾半句抒情,这在毛泽东诗词中绝无仅有【4】。

全词从大处着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开头两句,是登高望远,一个“流”字,一个“穿”字,将东西奔流之长江和南北贯穿之铁路立体化、动态化。下面两句,“莽苍苍”、“锁大江”,既在字面上与前面两句相呼应,更在意境上反映出作者惆怅的心境。特别是一个“锁”字,为上阙的点睛之笔,此“锁”乃“心锁”,有江断帛烈之感【5】,准确地表达了毛泽东那种正确主张得不到采纳,面对大革命失败的危险,万分沉重的心情和对民族未来的无限关切【6】。

下阙“黄鹤”两句,借用典故,怀古思今,应物斯感。

崔颢苍凉的诗句和传说的神话故事,并不能消减毛泽东心中的忧思,作者并非为了登楼赋诗,因为黄鹤楼此时已毁,只有遗址可寻,实际上是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忧虑。词的最后两句,一个“酹”字,一个“逐”字,将情感推向高潮。作者借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一樽还酹江月”,但心境截然不同,苏东坡的“酹江月”表露的是消沉情怀,是对“人生如梦”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叹惋。而毛泽东“把酒酹滔滔”虽是假托,但万般真情,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的追求【7】,是不畏艰险革命到底的壮行酒。面对滚滚滔滔的长江,“心潮逐浪高”,思绪起伏如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彰显出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译文:

多少河流汇集成奔腾浩荡的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我国中部,

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在这里连成一线,纵贯南方和北方。

武汉三镇笼罩在迷蒙的烟云细雨当中,

龟山和蛇山隔江对峙,紧锁着激荡奔腾的长江。

传说中的黄鹤飞去了何方?

如今这里只剩下供人游览的空阁。

我端起酒杯面向滔滔长江,

心中翻腾起伏的思绪,随着汹涌澎湃的浪涛,一浪比一浪高。

猜你喜欢

崔颢黄鹤黄鹤楼
“黄鹤楼”安全教育更上一层楼
黄鹤手绘插图作品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难忘黄鹤楼
黄鹤楼的由来
黄鹤楼找崔颢
黄鹤楼
崔颢诗的艺术追求
黄鹤楼
《黄鹤楼》成就诗坛崔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