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西兰媒体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现状分析

2020-11-11冯双艺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媒体文化传播中华文化

冯双艺

摘 要:新西兰媒体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情况直接影响到当地白人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看法。本文通过研究当地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网络媒体中有关中华文化的传播情况,提出今后的对外文化传播应该客观全面,从受众需求出发,且不能只站在国人的角度等建议,同时指出应该联合国外华人作家及编辑、国外电影电视制作机构和孔子学院进行文化传播。

关键词:新西兰;媒体;中华文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

新西兰的中华文化传播效果一般,除了不了解中国的新西兰人以外,不少接触过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学生、老师、当地居民,都曾或多或少问过一些尖锐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厕所有没有门”,“中国人开不开车”等。于此可见,不了解中国的人占大多数。由于中华文化传播的效果会受到新西兰人心中的、被塑造出来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因此在西方媒体影响下,新西兰人对中国的了解也不够客观全面。因此,如何正确宣传中华文化,如何突破重重阻碍让其接触到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值得研究问题。

一、主流媒体中华文化传播现状

研究中华文化在新西兰主流媒体中的传播效果,必然离不开对三大媒体的数据统计。本文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收集得出以下数据及分析结果。

(一)电视媒体中华文化传播现状

新西兰电视台1962年正式播放节目,下设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以及五个地区的电视台。新西兰电视台的信号覆盖全国,收视率达70%。电视三台是新西兰唯一的一家私人电视台,由加拿大公司控股。新西兰的电视栏目共有28个,节目类型大体为新闻节目、体育节目、纪录片节目、影视节目四种。通过对2018年和2019年两年节目排表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节目数排名前六的国家):

根据表1中的数据得到各国平均每周电视节目占比的结果, 美国的节目数量安排得最多,其次是与新西兰关系密切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美国节目排片数量极高,有很大一部分节目都是消费性、娱乐性的电视剧和电影。比如占比极高,几乎每周都有的《Big Bang》和《The Simpsons》。英国的电视节目主要以BBC的节目为主,大多为一些以英国为视角拍摄的纪录片。澳大利亚的节目则更加“亲民”,比如,有个节目讲述如何自己建房子。在涉及中国的电视节目中,纪录片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影视剧。除此以外,印度的节目占比也较高,因为其主推体育竞赛节目,因此非常受欢迎。中国纪录片中的一些非常优秀的节目大多来自中国与英美等国栏目组的合作。比较优秀的纪录片有《How China works》《The Very Edge of China》等。

(二)纸质媒体中华文化传播现状

1.小镇图书馆中国书籍藏书情况

本文研究者选择了一个华人稀少,白人较多的小城市的图书馆进行调查。由于调查范围小,数据误差也会相对较小。该小城市的图书馆共有14000本藏书,其中有254本关于中国的书籍,占比1.8%。一年内,当地人借出的有关中国的书籍只有17本,小说类书籍占35%,非小说类书籍占65%。非小说类借出的中国文化相关书籍主要有军事、历史、地理人文、建筑艺术和中医类型的书籍。

第一,中国书籍类别统计

图书馆的254本关于中国的书籍中,非小说类书籍有156本。其中,介绍当代中国类的书籍有56本,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有37本,旅游指南类的书籍有25本,珠峰冒险类的书籍有18本,宗教指南类的书籍有10本,中新友好类的书籍有9本,科幻小说类的书籍有1本,还有三分之一的为小说,均是以中国为背景的故事,基本分为三大类:与美国争霸的科幻故事;外国主人公在中国的奇遇;讲述中国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第二,三类中国书籍分析

图书馆的中国藏书不多,有三类中国书籍占比较高:有关当代中国的书籍、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有关中国旅游指南类的书籍。有关当代中国的书籍大多以作者在中国居住为背景,多为对中国目前经济和政治的描述。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类的书籍多以历代帝王为背景,有的还讲到了宗教信仰问题。旅游指南书籍中,有一本书叫《Lonely Planet》。这个系列的书籍有非常详细的关于中国人文地理的介绍,甚至还有中国政治、经济等简介。

2.学校推荐学生中国读物情况

在学校,校方推荐学生订阅书籍共有362本,只有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籍《China Town Girl》。

这本书提及的唐人街女孩生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其中出现了以下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比如恋爱观、中国式教育、节日活动等。

(三)网络媒体中华文化传播现状

一项新西兰新闻媒体受欢迎程度的研究发现,Stuff是最出色的新闻媒体,其次是新西兰先驱报Herald。除这两家媒体外,其他媒体均无法与之抗衡。本研究对两个网站近十年的有关中华文化类新闻进行了统计。Stuff报道的有关中华文化的共有83条,节日类和习俗类占比最高,分别为25%和17%;Herald近十年的新闻中,有关中华文化的新闻共有301条,其中,移民宣传类占16%,习俗及生活信仰类占14%,节日类占13%。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中比较吸引他们的是节日文化和中国人的习俗信仰及生活方式。

二、建议

(一)客观全面传播中华文化

新西兰的图书馆中,关于当代中国的书籍非常多,占比最大。有的是外国人编写的,有的是华人华侨编写的。一部分书籍是对当今中国制度文化的客观评判,一部分则评价过于极端。甚至有的小学图书馆还有《Tibet 西藏》(谈论人权)这样的书籍。出现这样的问题,对外文化传播就要注意客观展现我国真实的制度文化,即从批判性思维出发做好对外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有“优性文化”,有“劣性文化”,也有“中性文化”。對于精华部分要向世界介绍;而对于那些糟粕,也应该适当加以批判性介绍。批判糟粕文化的传播态度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吸引西方受众承认中华文化传播诚实性的前提,也是优秀文化推广的基础。

(二)根据受众需求传播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传播需要按国别、职业、社会阶层、年龄性别及对华态度等进行细分,精确定位受众目标。根据受众需求传播中华文化的前提,是研究目标国家受众最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

根据上文数据分析可知,在电视节目中,中国纪录片占比最高,收视效果较好。那么今后的对外文化传播也可以和国外纪录片制作公司合作,推出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纪录片;在对外图书方面,也要根据新西兰人的需求出版一些有关当代中国的书籍;在网络媒体方面,可以多多更新有关中国习俗和节日文化的新闻。

(三)中华文化传播不能只站在国人角度

美国文化产品的制作抹去和淡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代之以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同时表达人性普遍的娱乐性和消费性诉求。对于文化传播者而言,需要在与本土“文化”的对话过程中,去寻找连接两种文化的普适性元素。这样的具有普适性元素的文化就是“本土化”的中华文化。“本土化”的中华文化传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首先,保持民族性与独特性;其次,考虑与当地文化的共性。最后,还要学会改变电影文化。拿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电影来说,美国在拍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时,就把“三从四德”变成了“叛逆个性”,于是深受欢迎。

(四)对外传播可以联合国外作家、媒体和孔院

新西兰最大的书店之一Whit.coulls公布了一项读者喜好调查。在读者最喜欢的一百本书中,有66本是小说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新西兰受众偏爱小说类故事书。借鉴西方创作的关于中国影像作品的成功经验,他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其一是影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其二是情节设计和场景设置。影视剧的经验可以扩展到书籍的创作。在小说类书籍中,关于中华文化部分也可以从人物和背景两个角度出发。同时,还可以与华裔作家、友好的外国作家、孔院合作,可以推出更多有关中华文化的小说类书籍和非小说类书籍。非小说类书籍可以侧重于当代中国、历史文化及旅游信息的介绍。

三、结语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文化传播中受众对文化的误读也是无法避免的。研究新西兰主流媒体对中华文化的传播现状,不仅能发现新西兰受众的需求,还能分析今后我国在新西兰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方法。由内而外宣传要注意内外有别,正反皆说,注意物质文化传播和中华文化的“本土化”;至于新西兰本地媒体对中华文化的宣传,可以根据当地白人的喜好进行传播,再联合当地华人华侨作家和孔子学院等扩大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力。

参考文献:

[1]Damian Harper , Shawn Low ,Daniel McCrohan.Lonely Planet China[M].Lonely Planet: Melbourne, 2011.

[2]陈佛松.世界文化史(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S1).

[4]李宇.对外电视与文化传播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5]逄增玉,孙晓平.中国文化跨语际传播中的价值定向与方法论问题[J].现代传播,2010(6).

[6]季芳芳.調适“全球”与“本土”:传统文化话语的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9(7).

猜你喜欢

媒体文化传播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