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美促德”

2020-11-10欧阳晶龙霞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

欧阳晶 龙霞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要矫正时弊,最紧要的莫过于先救治人心,而救治人心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倡美。美育与德育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美育既是德育的方法之一,也是德育的阶段性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以美促德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85-0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要矫正时弊,最紧要的莫过于先救治人心,而救治人心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倡美,这都说明了美育与德育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王国维的“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又阐述了德育、美育、智育三者间的关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美育与德育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美育既是德育的方法之一,也是德育的阶段性目标之一。

一、美育是德育的方法之一

美育与德育是并举的,美育中包含德育,德育中包含美育,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德育是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自身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小学阶段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必然要涉及美育,所以我们应该把美育作为手段或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美育是德育最好的教育途径或方法之一。

(一)课堂中展示美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用到教材中的精美插图,以让学生从感官上喜欢该教材;教师精心制作课件、教具,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来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最终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既定教学目标和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装扮我们的教室”时,首先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其他学校教室的照片,又到本地其他学校教室里拍了一些照片,把照片展示给学生看,用“哪些教室看着最舒服?”“你觉得哪些教室最漂亮?”来引导学生鉴别美的事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设计自己的教室?”,这就是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我们分工合作,自己动手来装扮吧!”,这时再通过实践活动,便达到了“自己动手”的德育目标。

(二)社会中发现美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社会。离开了社会,学生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尤其不能离开社会,因为很多内容就是要学生到社会中去学,再到社会中去检验的。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象密切结合起来,教学才真正有效果,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学路上”和“交通‘信号要知道”等内容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社会中美的事物和现象:家长接送孩子、环卫工人打扫卫生、交警指挥交通等。只有学生发现和认识到了社会中美的人或物,教师才能要求学生去学习、模仿、亲身实践,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

(三)生活中创造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教育即生活”,道德与法治教学绝对离不开生活,学生要到生活中去学习,并把所学用于生活。

人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存在螺旋上升性,其中德育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要把德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地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都联系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相同、层次却不断提高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学习是离不开家庭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美育目标不一样,德育目标也不一样,有时阶段性美育目标就是阶段性德育目标的体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创造美,从创造美的过程中去达成德育目标。例如,五年级“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学生从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到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做好社会服务等就是一种创造美的形式——劳动美。应让学生认知劳动美,到社会上去实践,去创造美,从而达成德育目标。

二、美育是德育的阶段性的目标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目标反映出:美育是德育的阶段性目标。我们在开展德育与法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美育与德育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利于德育效果的形成。

(一)外在的物化美

在对小学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要求学生衣着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爱护花草树木等,这些其实就是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美的形象、美的环境,什么是丑的现象、丑的事物。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保持整洁有方法”“怎么才能不马虎”“爱护花和草”等都是发现环境美、自然美的内容,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广告宣传图、公园景观、文化古迹、城市规划等也处处透着美。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从而去创造美,在这些美育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学生的这些活动既是美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德育的目标之一。

(二)内在的心灵美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德育是人类意识形态的改造,终极目标是改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反思、改善生活,回归本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和情感。而“完美的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美。思想是不可触摸的,但可以体现在语言和行动等方面。我们平时要求学生文明用语,要求学生关心同学、尊老爱幼等,就是提倡追求心灵美,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这是美的东西,要保持,要发扬。我们让学生朗读一篇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体现出这篇文章文字的优美、朗读者朗读技巧的美、朗读者内心感触的思想美。有些是物化的,如文字插图,有些是内心的,如思想感情。这些即是美育效果之一,也是德育效果的体现。

总之,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自觉地把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的综合性,才会使德育效果更理想,才能达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佳荣.小学思想品德课美育滲透漫谈[J].教书育人,2015(3):18.

[2]黄顺爱.浅谈如何运用美育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J].少男少女,2018,2(3):86-8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