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心灵交往,激发数学兴趣

2020-11-10张振锋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个别辅导培养兴趣情境创设

张振锋

摘 要:根据教学经验可知,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交往,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才能进一步促进他们去努力探索、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将从沟通师生情感、巧设教学导入语、努力创设情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这几个角度探讨通过师生心灵交往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培养兴趣;师生情感;个别辅导;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72-02

兴趣是人类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学习品质,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只有不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才能进一步促进他们去努力探索、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对单调、枯燥的数学感兴趣。

一、沟通师生情感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作为一名学生,他们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知识的接受者,我们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长辈,还要做他们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笔者都能给予学生全面、公正的评价,有的学生即便回答错误或回答不上来,笔者也会耐心诱导,及时点拨,并抓住某一处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如“你的回答声音很大,很自信”“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切入点”等。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爱与其有关的事物。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好的情感,就一定会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课堂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演”。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笔者的具体方法是: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验证。学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曾经在初三的复习阶段碰到一道中考题:正整数按图示(右上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20行,第21列的数字。

学生思考讨论后,班上一个数学思维很好的学生刘某举手回答道:“按照行列的规律,先判断第21列的第一个数是20的平方加上1得401,然后第20行就是401加上19,结果为420。”此时大家都为刘某鼓掌,笔者也表扬道:“刘某同学思维敏捷就敏捷在能善于观察并大胆猜想,他解题的关键在于第一步能发现行列的规律:每行的第一个数都是行数的平方,而每一列的第一个数都是前一行第一个数加1。第二步发现每一列的数往下是依次加1。谢谢你!”笔者话刚说完,又有另一组的一个代表缪某举手回答:“顺着刚才刘某的思路,也可以先找到第21行的第一個数是21的平方是441,接着第21行第21列是441减去20得421,最后421减去1就得到第20行第21列的数是420了。”“好啊,我要的就是大家的这种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气氛,大家把掌声送给缪某同学。”笔者高兴地说道。接着笔者又问道:“还有其他方法吗?”班级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好了,没有其他思路,那么……”笔者正准备接着讲下面的一道题目。“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不知道对不对,我算出的结果也等于420。”学生章某举手打断了笔者的话,这时全班同学“唰”地一下都转向了章某并且用惊讶的眼光看着他。章某羞答答地说:“我看到第1行第2列的数是2,第2行第3列的数是6,第3行第4列的数是12,我突然发现那些数都是相应的行数与列数的乘积,所以我就猜想第20行第21列的数是20乘以21等于420。”“这方法既快速又准确,张老师根本就没想到。”笔者竖起大拇指。话音刚落,全班自发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样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了富有创造性和轻松的互动气氛。

再次,课后积极开展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的有效办法。有的教师这么想 :我把学生每天作业中的普遍错误都在课堂上给讲评了,还要个别辅导干吗?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首先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还没听懂,教师还需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思路引导;其次通过个别辅导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时刻在关心他、关注他,不断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自发产生了一种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冲动。一个学困生曾经在语文教师布置的作文中写道:“张老师经常在课外辅导我,对我格外关注,使我重新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同时有了信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好数学。”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能不断地培养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的归属感,使学生从厌学转变为乐学、爱学,再发展到会学。

二、巧设教学导入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吸引学生不眨眼地观看,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一次函数图像的运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片段:

师:同学们,我希望我们的课堂轻松愉悦!《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谁来讲一讲,让大家轻松一下?

学生讲得声情并茂。

师:讲的太棒了,掌声送给他!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

师:同学们,我们在得到教育的同时,你们可曾想过故事背后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生:没有。

师:前面我们学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像,老师现在把乌龟、兔子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用一次函数的图像表示出来,请大家注意观察(多媒体显示图像)。

片刻后,教师提出问题:……

对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有龟兔赛跑的故事作为背景,再加入自己的思考,表现得非常积极,特别是成绩属中下层次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踊跃回答,笔者及时给予了回答者充分的表扬与肯定,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滋味。

三、努力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因此,如果把学生当作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设置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等于多少”的內容时,学生经常不注意“用绝对值过渡”来进行保护,即=∣a∣,而是易犯=a的错误。笔者便通过创设幽默情境,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加深理解,减少或避免错误。可以这样告诉学生:要简化,得先让a从屋里(根号)走到院子里(绝对值),如何出院子,得看a的身体如何(非负数或负数),“身体好的”(a≥0)就直接从院里走出来,“体质差的”(a<0)就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才能走出院子,否则会“着凉”。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认识100万”时,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充分感受100万,笔者在课前创设了四组生活情境:第一组主题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学生计算100万棵树能绿化多少平方米土地,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操场那么大。第二组主题是“知识就是财富”。让学生计算100万本数学书摞在一起有多高,相当于几层楼高。第三组主题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学生估测自己的步长,计算100万步大约有多长,相当于在我们操场上走几圈。第四组主题是“节约用水,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计算100万滴水有多少立方米,相当于多少瓶矿泉水。这样,笔者把实验项目由教室转向户外,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打下基础。另外,还刻意给每个活动项目都赋予了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无形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并进行比较,使比较枯燥的数据显得更亲切易于接受。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让他们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学生李某,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而且上课又经常发呆、打瞌睡。有一次,笔者在检查数学练习的订正情况时,意外发现他这次订正得特别工整,当时笔者马上抓住时机大加表扬:“李某同学订正得非常认真、详细、工整,而且都用我要求的红笔来写。这说明他课堂注意力集中,及时记笔记且课后肯花时间。”从那以后的几天时间里,他听课时特别注意记笔记,基本上没再发呆和打瞌睡。没过几天,又有一次在下课时间,笔者发现他居然拿着数学问题向陈某请教,笔者当时心里很高兴,因此又在第二天的课上很夸张地表扬了他的学习态度,而且鼓励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经过这两次表扬后,他意识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从此改掉了上课发呆和打瞌睡的坏毛病,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三十分左右提升到现在的七八十分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经验深刻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师生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邢改萍.新世纪中国教育文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葛静亚.以情为纽带,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7):102-103.

[4]吴寿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J].凯里学院学报,2012,30(3):164-165.

[5]潘观利.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教师,2012(10):77.

猜你喜欢

个别辅导培养兴趣情境创设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