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时代,教师须用“心”构建师生关系

2020-11-09高慧斌

教育家 2020年37期
关键词:责任心敬畏师生关系

高慧斌

信息技术时代,师生关系中本已存在的知识权威消解、鲜活生命体互动弱化、情感疏远等问题,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呈加剧之势。在“技术+教育”的背景下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怀有敬畏之心、责任之心和服务之心,担当起人民教师的时代重任。

敬畏之心

敬畏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采取的智慧生存策略,是人类的美德。生命是人,乃至万物生长之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让人成为人;教师是培养人的人。三者相互依存,始于敬畏,成于尊重,终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敬畏生命。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青少年自杀率的上升,则是对学校缺乏生命教育的血的警示。“善”应成为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向善”,是对教育工作者基本的职业伦理要求,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善待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应成为教师向善的基础。教育应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相信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在认识今日之我不足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更为完善的明日之我。

敬畏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要培养真正的人,使人成为人。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学习,更关键的在于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另外,教育还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归根结底都建立在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只有对教育保持起码的敬畏和尊重,才有可能享受到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敬畏职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彰显教师职业的崇高,体现教师的道德情操;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描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体现精神对精神的濡染;用“春蚕”“蜡烛”来赞扬教师的奉献精神,彰显生命对生命的灌溉。教师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因此,应对教师职业怀一份敬畏之心、尊重之情。

责任之心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新时代,教师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与责任,职责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用责任之心担当这份使命和重任,或许不比“牺牲”“奉献”伟大,却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显得更为平实与基本。

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需要教师具备责任心。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性,是一种生产性的道德力量,是教师仁爱之心的智慧表现。责任感与负责任的态度是教师工作能否成功的道德基础性保障,它能催生智慧和能力,促使教师认真工作,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与满足。新时代的教师應把“传道”之“道”蕴含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方法诠释科学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诠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汲取世界文明,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使命要求教师具有责任心。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教师知识权威的形象面临极大挑战,但教师的重要性并未削减,反而增强了。这是因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时代发展要求教育的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向人格、道德情操、审美、责任等的培养,教师将从“教书为主”转向“育人为重”,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德性和更好的行为表现,责任心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服务之心

伴随着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这必将影响未来教育的发展。虽然“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但教师角色将发生改变,知识性教学大多由人工智能承担,教师更多担负设计、督促、激励、陪伴及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任务。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航员、学生学习的评估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发展的交流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专业成长的自主学习者。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和“精神导师”。用服务之心应对教师角色变化,更有利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服务之心需要教师具有包容之心和终身学习之志。信息化条件下,知识获取渠道多元,教师垄断知识、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已不复存在,学生掌握某些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快。这种文化反哺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特征之一,需要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同时,在社会发展变革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责任心敬畏师生关系
责任品格培养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敬畏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