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融·亚洲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展”综述

2020-11-09单丽菲ShanLifeiandShangYi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亚洲

单丽菲 商 毅/Shan Lifei and Shang Yi

编者按: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世界文化的深度碰撞、融合,给当代亚洲艺术设计带来了新面貌、新成果、新趋向。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在“2019•融•亚洲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展”的 每一件作品之中,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承办的这次展览,既反映了亚洲视觉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在“融”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立足本土的文化自信,也彰显出各国艺术家们兼容并包、文明互鉴的文化立场;而本次展览为亚洲艺术设计师们所提供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必将对亚洲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览链接:

2019·融·亚洲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3日—17日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展览开幕式现场

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承办的“2019•融•亚洲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展”,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于2019年11月3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一、展览概况

“2019•融•亚洲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展”展出了来自中国天津、山西、台湾,以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充分体现出“融”的主题,融汇了亚洲设计师的创作精华,充分展现出亚洲艺术设计与设计教育的新面貌、新成果、新趋向,引发了我们对亚洲视觉艺术设计的深度思考与理性审视。

在亚洲经济日益崛起的背景下,经济地位的提升增强了亚洲设计师的自信心。此外,文化的进步也来自于融合——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融合”的结果是亚洲传统文化的输出和新的艺术网络的引入。二者在冲突之间寻找平衡点,在不断的改进设计中寻找认同感。

来自韩国的全中瓒教授在展览现场发言中提到,“融合”不仅是我们这个展览的主题,也是我们整个时代的社会文化主题。在艺术领域,传统流派的围墙正在被新技术和新媒体推倒和改造。在这种背景下,“融合”显然符合展览的理念,并且正在寻求一种新的艺术网络。特别要指出的是,数字媒体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正在显著增加,它代表了艺术界的一种新的趋势。我们期望未来能创作出更优秀的具有“融合”导向的作品。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小林昭世教授也在发言中指出,本次作品展能为观者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融合”形式,而并非一种形式;本次展览所产生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对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融合的生命力来自于在继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整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结合自身特色发挥优势,来形成和谐的“融合”形式。亚洲设计充分利用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些带有亚洲符号的新颖设计,在这样多元化的设计背景下,在世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Kasai, Noriyuki(日本)

Hur, JoonYoung(韩国)

二、亚洲是世界上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地区之一

亚洲人民勤劳、智慧,亚洲文明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和当今世界的发展。由古至今,亚洲都表现为文明的多样性:不仅多民族、多国家,而且还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世界上没有哪个洲能像亚洲的民族分布及宗教分布这样错综复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道、禅道、书法等对于整个亚洲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各国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文明,促使亚洲不断发展。亚洲就像一个篮子,盛满各种颜色和风味的果实和种子。文化多样性是让亚洲人民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个因子。

亚洲各国之间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语言、信仰和距离,还有每种文明特殊的经历和方式、价值与伦理。亚洲的设计元素也随着不同的生活、建筑、宗教、文化的互鉴而迎来了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文明的多样性给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巨大的思想空间,将我们的设计风格无一例外地卷入这场浪潮之中。

三、百花齐放、纷繁艳丽的亚洲设计面貌

亚洲平面设计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大晚于欧美国家。其大概经历了萌芽酝酿、模仿借鉴、形成自我风格、融合交流、百花齐放的发展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亚洲设计师崭露头角。他们在吸收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也将自己本土的文化融入其中,从全面模仿到借鉴,体现了文化的融合。亚洲经历了风格的趋同与特色的消失之后认识到:对于现代设计,所谓的追求国际式的文化并不是最终目的;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从本民族文化中吸取养料,吸收、消化、裂解与重构文化才是我们当前应该做的。

Pi, Yuchen(皮雨辰 中国)

Shang, Yi(商毅 中国)

Goto, Masanobu(日本)

Peng, Bo(中国)

沉睡的亚洲设计一经启动,世界将为之震惊。

亚洲设计师从混乱的外来多种设计特点中提炼精髓,在此基础上融入传统本土文化,使设计在借鉴外来先进观念的同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由此,亚洲设计有了自己的特色,找到了真正的设计方向,更加国际化。这也证明了本土文化的审美观念加上现代文明与西方设计风格相融合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

亚洲设计师们的设计更注重内心情感和自我哲学思想的表达,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再者,亚洲的独特设计元素、浓重的东方色彩,使得亚洲的设计面貌神秘而不乏清新。

但是亚洲文明体系过于庞大,难以对设计元素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完整的评判。每个国家与地区都有自己的独有设计元素,各种元素之间又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来发展,相互融合、相互关联。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断融合,使得设计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及时尚风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赋予新的文明与元素之后,设计又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类别。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在实践中被不断总结,从而使设计超越技巧,返璞归真。

亚洲的文明与设计,交融盘旋,相互滋润。亚洲文明中的设计元素,雍容、沉静、清灵;而简约大气的现代设计,诠释着整个亚洲的文明与文明中的精神元素。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以前、现在还是将来,设计都有不同的定义和意识形态,设计和文明是互为推手的一对共同体。

Oh, Sechul(韩国)

Ikeda, Seisuke(日本)

四、本次展览的意义

这次平面设计展览的主题“融”,是对亚洲文化、习惯和自然的感应、了解和分析,是对亚洲现状有意识的观察和反省。命名为“融”的初衷,就是希望在融合的过程中发现差异,找到个性与不同,找到地域性的文化认同,体现亚洲平面设计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展现独树一帜的优秀设计风貌——感性与理性并存。亚洲文化的源流多样,有各种不同的设计流派,从呈现样貌的角度来说风格各异,既古老传统又年轻鲜活。设计的本土化、创新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和科技发展的关系,设计如何去传递自己的力量……这些关于设计和亚洲的议题都在本次展览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展览中,很多设计作品呈现出来的是文化的问题。细品展览的获奖作品,会有很多关于设计角度的新发现。本次展览的作品多关注亚洲文化传统,致力于寻根或重新诠释文化的异同,凸显出温柔细腻的人文关怀,在情感的表达上呈现出含蓄内敛的设计风格。通过参与这次展览,设计师也会受到不同的启发,并生发出关于设计的新思考。

Han, Heejung(韩国)

Hsu, ChengKun(中国台湾)

Huang, ChienFang(中国台湾)

Huang, ShuYa(中国台湾)

Lee sangeun(韩国)

Lee, Kyunglim(韩国)

Nakamura, Shotaro(日本)

Lee junga(韩国)

Takahashi, Nobumasa(日本)

wang hao(王浩 中国)

Kwon, Sungha(韩国)

Jayasanka, Udara Indunil(科伦坡)

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文化融合、文化整合,也带来了文化冲突以及文化领域的紧张态势。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其特点是超链接性和超智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各个领域之间的壁垒正在消失,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融合”。我们有必要通过跨文化沟通,创造新的手段和方法来更好地了解日益发展的多元文化世界的真实情况。本次展览旨在探索多样性的关联,表达美在不同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亚洲的文化就如同我们在视觉上呈现的那样,绚烂多姿、纷繁复杂,但最终融汇成令人瞩目的美景,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展览的优秀作品让大家感受到亚洲的设计力量,呈现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亚洲视觉艺术设计的多元文化特征,必将对探讨中国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国家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际视域下符合国情、面向未来的中国视觉艺术设计发展方向,以及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走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亚洲各国设计院校与设计师之间必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设计与设计教育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亚洲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选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李戬
亚洲足球
书封与现代艺术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