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思考

2020-11-08王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军队专项

一、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的政策背景

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国防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要安置好,也要使用好,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1]。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中发[2016]13号)明确指出要“探索开展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2]。2017年初,为有效加强对军队转业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实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3],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探索开展军队转业干部进高等学校专项培训的指导意见》(国转联[2017]1号)。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教育培训对于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作用,地方上也有很多先行试验,北京市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军转干部培训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军转培训工作,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2017年,在中央号召下,全国各地方高校纷纷结合学科特长与退役军人岗位需求,踊跃承担进高校专项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在地便利条件和学科资源优势,主动创新承训形式、优化培训内容,探索多途径优化路径,充分保障了军转干部能够在高等学校的课堂上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实务技能,实现由国防军队建设人才向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的顺利转变,助力他们有序完成由军队工作到地方工作的平稳过渡,进而保障他们顺利实现工作转轨、事业转型、人生转段。

二、地方高校承接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意义

(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关心爱护

进高校专项培训是党中央安置好、使用好军队转业干部的一项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此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关心与爱护。实践证明,通过专项培训既有助于更好发挥军队转业干部作用,又有利于充分促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和地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推動军队转业干部转型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对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作用是国家投入资源开展专项培训的题中之义,这昭示了进高校专项培训的首要目标是推动军队转业干部的转型发展,决定了此类教育培训的逻辑起点与常规学历教育不同,其出发点是满足退役军人需求、服务用人单位需要,其根本依归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逻辑起点也要求培训过程必须始终围绕退役军人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双提升的培训旨趣,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在这一层面而言,军转干部为期一年的进高校带薪脱产教育培训对提升军队转业干部适岗能力,实现从军队人才向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顺利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

军转干部得益于多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品质,但多年的部队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专业技能与地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完全匹配,致使以往的专业安置工作长期存在着专业不够对口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军转干部专业技能不甚完全匹配。加之以往的岗前培训大多采用委托当地党校举办的短时间集中面授,其培训倾向于通识课程的讲授,而缺乏针对性、专业化技能的习得,难以满足新岗位的新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接收军转干部的积极性。而当前开展的为期一年的融入式进高校培训,无疑能够能有效弥补短时培训的不足,进而解决这一长期性问题,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四)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与水平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服务社会正是地方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在2010年7月颁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地方高校更是被赋予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期待。地方高校在开展专项培训的过程,无疑正是服务国家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又助力自身办学水平提升的有力践行。如,转业到党政机关文书岗位的军转干部可在文科高校的讲堂上习得文字写作技能、转业到政法机关的干部则可在法学类院校学习司法操作技能,凡此种种无不是地方高校依托自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知识传授、技能养成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助力退役军人转型发展的使命践履,有力贯彻了社会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三、地方高校优化进高校专项培训的路径探索

(一)在教学上牢牢把握需求导向、实务导向

按照进高校专项培训的主要目的,结合西北某高校的典型示范来看,地方高校承接专项培训,需要牢牢把握需求导向、实务导向。专项培训需要各方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首要目的就在于切实提高军转干部的适岗能力。为真实掌握各方需求,有必要建立囊括退役军人事务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地方高校的沟通联络机制,形成反馈及时、沟通有效和落实有力的互动反馈渠道。承训高校在与送训单位沟通互动中,可以细致了解年度培训需求、用人单位特点、参训学员岗位分布及岗位能力要求,并随之及时调整教育培训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教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务导向的贯彻还体现在地方高校积极邀请送训单位、用人单位相关领导及实务专家走上专项培训讲台的探索上。实务专家来校为参训学员作针对性专题报告,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提升学员实务处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可以针对优化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设置针对性专项课题,调动专家学者就提高专项培训质量等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此类研究成果亦可直接用于教学实践。

(二)在管理上注重规范专项培训全过程

在开展专项培训的过程中,西部某高校以班级为单位集中管理参训学员。一方面明确责任单位,整合资源,为之配备足额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为顺畅学员管理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注重制度建设,综合考虑工作实际与往年培训经验,逐条逐项立章建制,不断提升专项培训管理水平;再一方面,严格日常管理并强化制度执行,充分保障学员能够按时参加专项培训。

(三)在考核上健全联合督导机制,优化培训质量监测

西北某高校在提升专项培训质量监测水平的探索中,建立了由送训单位、用人单位、承训高校三方共同参与的联合督导机制;在监测职责上,注重提高主管部门和送训单位在进高校专项培训中的参与度;在监测深度上,尝试建立以联合督导机制健全专项培训全过程的质量监测体系,力争做到教学过程全覆盖、培训环节全覆盖、培训考评全覆盖,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过程管理评价能力,优化专项培训供给水平。

四、关于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思考

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是促进退役军人充分就业的有力举措,而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培训之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还需开发更多样的培训就业形式。专项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岗位适应性为追求的培训理念更是启示我们要坚持培训围绕就业做、岗位跟着培训走,通过技能的传授助力退役军人职业转型、事业转轨;在培训实施中,主管部门可以打通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充分结合退役军人就业远景,探索实施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在做好非学历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学历教育渠道,鼓励退役军人充分享受高职扩招政策红利,加大高层次学历教育提升探索力度,努力为退役军人提升学历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助力退役军人实现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心关爱军转干部 创新安置工作机制-新华网(xinhuanet.com)

[2]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Z].2016

[3]关于探索开展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进高等学校专项培训的指导意见[Z].2017.

作者简介:

王恩,西北政法大学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与退役军人事务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传播、退役军人事务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军队专项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