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探究

2020-11-06余子纯

新闻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把关人新媒体

余子纯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进步带来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日渐分散。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两微一端”以及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融媒体的优势愈加明显,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媒介融合和竞争并存的新格局下,对“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式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把关人;新媒体;传播技术

一、传统把关人理论在网络媒体传播中的改变

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而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行为方式的便利与言论的自由。而新媒介的出现也意味着新的传播方式的诞生,网络媒体的应用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新媒体环境下的个体拥有传播者和接收者双重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将传播活动带入了“众神狂欢”的时代,而“狂欢者”的不理性和非专业性也会使真相与谣言并存,这种局面下,不论是普通受众还是媒体,都会陷入信息沼泽之中,举步维艰。

“把关人”理论又被称为“守门人”理论,其最早出现在库尔特.卢因发表的《群体的生活渠道》一文中,他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凹在网络出现之前,媒体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信息的流通权掌握在媒体手中,什么样的信息可以被刊载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不能,都掌握在媒体手中。在媒体身兼发布与审核双重责任的情况下,学者们开始反思“真相”是否还是真相?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越来越丰富,媒体形态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都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把关的难度增加,“把关人”的责任也更重,“把关人”注重的不再仅是新闻价值,还有对新闻真实性和舆论引导责任的考量。

二、媒体间激烈的竞争催生更专业的“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为受众提供独特的、个性化的服务,争取更多的受众关注、抢占更广阔的市场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对社会的重大新闻承担“把关”功能,是任何一家大众传媒都面临着的问题。马克.波斯特在他的论文集《第二时代》中提出:新的传播关系将是“双向的、去中心化的、异质的”,这种传播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将是“不稳定的、流动的和多重的"。因此人们有理由提出“第二媒介时代”这样的时代标号。则在坚持新闻价值的同时,社会价值也同样不可忽略,新闻传播本质上是满足人的信息知晓需求的行为,其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而这种情况下媒体不仅要遵从新闻价值这个单一标准,同样要遵循受众需求这一标准,对于“把关人”来说也将是更加严格的考验。虽然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集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三重角色于一身,但这并不代表“把关人”这个角色在传播过程中失去了原有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将由固有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媒体、新媒体平台以及受众共同担任,单一的把关不复存在,而多重把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占据主流。

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提升,认清自身扮演的角色。虽然把关环节增加,但媒体作为生产者和第一道把关,其责任并未减轻,如无法从头做好把关,而在后期被拦截,也会损伤媒体公信力。在互联网环境中,各界声音不断扩大,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专业媒体的声音不断被削减。在竞争的过程中,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是也充满了机遇,媒体应守住新闻专业主义大厦,不断凭借极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把关标准来征服受众,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个人把关”的重要性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具有双向性、交互性和无限性等寺点,传播过程中受众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媒体并非单一的信息发布源,受众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传播和接收双重属性的生产消费者,所以对于媒体端的内容,受众会进行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接受,并可能对信息进行否定从而断绝扩散路径,受众层面的把关往往减弱媒体的传播声量。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不再是第一手信息源的垄断者,自媒体和受众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新闻源头,并通过开放性的内容生产平台如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进行发布。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并未得到具备专业能力的新闻媒体筛选把关,所以常会出现虚假新闻和谣言,扰乱信息环境,尤其在公共安全卫生等引起社会恐慌的事件爆发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其技术门槛也逐渐降低,人人都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成为网络的一个传播节点。与传统媒体环境不同的是,UGC内容平台的开放性以及互联网的海量资源能够让一个普通人利用互联网成为可以媲美媒体声量的意见领袖,而流量之上的互联网逻辑也不会对此类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进行严格要求。此类意见领袖不仅在传播过程中承担重要的传播节点角色,有时也会凭借其独特的受众粘性获得第一手消息源从而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如果并未能够从自我开始把关,那其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都无法保证,基于算法的平台并不具备人性化的审核能力,因此未经发布者把关的内容发布后,其发展走向无法得到保证。

四、传统把关和新媒体时代把关的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职业把关人”的媒体的责任比以往更加突出和重要。如何在网络大环境下引导受众进行信息选择,变成新时代下的“意见领袖”,是增强“把关人”权威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把关人”掌握着信息的绝对垄断权,一定程度上还引导着舆情的走向,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受众在面对繁多的各类信息时,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摘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在此种情况下,需要专业的“把关人”从新闻价值的角度为大众挑选出最适宜和最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传统媒体的单一选择标准,团队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责任,都让媒体在进行信息筛选时呈现出同质化或片面化的现象,长久下去也会形成负面的“涵化”效果,使得受众逐渐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传播手段也不断革新,人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弱化,但依然掌握着决定权。如何将人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的“工具理性”相结合,让开放的互联网“公共领域”也能成为言论自由的净土,需要双方的努力。传统媒体的原有“把关人”转型为新媒体的“把关人”一时在把关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模式,而且原有的“把关人”相对于新媒体需求的“把关人”数量上差距巨大,根本无法满足新媒体所需的数量,因此现在的新媒体中的“把关人”很多都不具备专业素质,这也对新媒体的把关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即媒体发布者应当继续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继续从专业角度选择发布信息,同时需要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了解舆情民意,做正确的、真实的新闻,同样做受众想看的新闻。从平台角度来说,充分利用技术的便捷性但并不尊崇“技术至上”,要能够将人的思想融入工具,做到在不良信息发布前进行技术把关,阻断其传播路径。而受众作为信息的接收源,要从个人的选择上提高把关标准,这就需要提高用户的个人媒介素养,使得不良信息失去市场。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个人“把关”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传统媒体的“把关”权力会不断被更多的受众主体分化,这就要求媒体“把关”和个人“把关”角色共存,相互促进以形成更好的网络传播环境。

结语

在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发展成为主流,“把关人”也并非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单一角色,但“把关人”在任何时代的传播过程中都无法被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内容生产工具的不断演化,传统“把关人”的作用逐渐削弱,随之而来的是把关的多元化、立体化。由单次把关到多重把关,把关的节点增多,把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导致舆论引导的方向越来越难以把控,正面宣传的效果也被逐渐削弱,这并不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要能够承担起把关者的角色,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需要专业的“媒体把关”和非专业的“个人把关”共同建构。1

参考文献:

[1]库尔特.卢因.《群体的生活渠道》[R].《HumanRela-tion》,1947.

[2][美]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范静哗,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2-26页.

[3]李肇.新媒体时代视频网站内容“把关人”角色初探[J].中国报业,2019(02):25-27.

猜你喜欢

把关人新媒体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传统媒体微传播的“把关”角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