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

2020-11-06赖海芸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建议教师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的阅读指导,优化课程流程设计以突出阅读,在课堂中用多种方法强化阅读,以课后阅读实现拓展与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阅读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49-03

阅读,是人们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是理解、应用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有其特殊性: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性强、严谨、抽象的特点,数学阅读需要在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认知过程中实现。

传统数学阅读具有以下特征:“硬件固定”——看教材所写、听教师所讲、观教具所演;“软件单一”——教师描述的数学世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阅读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变化中可见一斑:教材的编写不再以大篇幅的文字形式出现,而是大量留白;教材以“你知道吗”栏目介绍数学史、数学知识或方法拓展等相关数学阅读资料,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前的数学阅读具有以下特征:“硬件、软件多样化”——多媒体世界、教具多样化、课堂互动多样化。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南宁市凤翔路小学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开展“书润凤翔,快乐悦读”主题阅读活动,学校数学教师团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在此,主要谈谈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的所思与所得。

一、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的阅读指导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实现有效阅读,必须眼、口、手、脑并用,实现多种感官系统参与。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起始环节,特别是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应该高度重视预习环节。预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若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预习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指导学生在预习环节阅读教材时,我们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通读课题,明确学习内容。如果是每个单元首节课的预习,要数一数本单元共有几道例题、几道习题。

(二)熟读内容。在例题上批注数字或图形之间的联系,完成例题中预留的练习;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模仿教材动手做实验;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注出关键词、数学概念、规律或性质等。

(三)试做练习。试着完成教材中“做一做”的練习,在不会做的题目上做标记。

(四)勤提问题。在例题或练习旁边的空白处简洁写出不明白的问题;初拟学习目标,将其写在一节课的教材首页处。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主要经历了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评价信息这三个过程,眼、手、脑等感官系统联动,基本完成了课前阅读的要求。实践证明,教师加强预习环节的阅读指导后,学生在上课时大多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动力,听课时就会联想课前预习的课本内容,更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

二、优化课程流程设计以突出阅读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把教材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将指导学生阅读当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始于阅读的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我们在不同的年段运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优化课程流程设计,突出阅读。低年段:学生进行主要依靠教师的学习,问答与阅读相结合,教一点,学一点。中年段:学生进行基本依靠教师的学习,问答与阅读相结合,逐步自己阅读。高年段:学生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先课前阅读,再在教师适量的、必要的指导下课中学习。下面以中高年段阅读在课前的教学进行举例说明。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的内容时,在课前预习阅读中,学生识记了课题,知道了百分数的结构(数字+百分号),了解了百分数的读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按以下步骤开展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小视频(视频内容为电脑格式化进程),让学生边看边把视频中的百分数读出来。将课本例题中的静态信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有现场感,在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意义的同时检查了学生课前阅读教材的情况。

(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什么占什么的几分之几”,从“已经格式化的占整个安装程序的14%”入手,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即:整个安装程序)和部分量(即:已经格式化的),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100份,部分量占总量的份数用百分数表示成14%。视频展示了格式化进程,陆续显示完成27%、35%、56%、80%、95%等,所出现的百分数都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较,直到格式化进程结束用100%表示。接着出示例题中的衣服含量标牌,让学生想一想:羊毛含量是65.5%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思维方式理解65.5%的含义。在学生讨论、回答时,教师用线段图、百格图辅助学生理解部分量与整体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解120%时,引导学生4人小组合作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充分理解两种独立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借助几何直观图形来描述、分析数学问题,收到快速阅读、理解的良好效果,可以说“一图解百语”。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说”,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每一个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的含义。

(三)对比分析,感悟百分数的必要性和价值。通过命中率、营养成分含量等具体问题,感受百分数的必要性和优势。

(四)对比总结,提炼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通过辨析题的练习,借助举例子、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说清楚”“想明白”,把握分数与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五)回顾整理,内化提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知识进行回顾整理:①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②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样的数?问题紧扣本节课的中心知识,让学生的回顾有章可循,并把“百分数是一种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方便人们比较数据的大小”记录在教材的合适位置,解答课前阅读教材的疑惑之处。

将教材阅读作为教学的前置环节、课堂活动作为教学的后续环节,始于阅读的数学课堂教学能有效落实“获取、理解、评价、运用信息”这一完整的学习流程,解决了课堂中没时间质疑、没时间写作业、来不及总结就下课等问题。

三、在课堂中用多种方法强化阅读

(一)创编儿歌

儿歌有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编儿歌,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记录知识的形成过程及运用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在归纳解题技巧时,以儿歌的形式呈现:数数时要仔细看,数量少时逐个数。数量多时方法多,两个两个为一组,五个五个为一组,十个十个为一组。数数方法真是多,牢记方法把数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又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的教学中,学习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后,教师让已领悟的学生进行小结:除法笔算要注意,先从最高位除起,高位不够多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商1就写0,商的首位定数位,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运算才算对。这样归纳笔算除法的过程,学生易记易运用。

(二)利用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重要、实用的方法,它是数学阅读可视化的重要检验方式。学生如果能将抽象的数学学习对象,如数学概念、符号表征、结构关系、思想方法等,用看得见的图形、图像等表征形式表示出来,说明其对数学学习对象有了形象、直观、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线段图等方式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内容,课本例题在描述120%、241%这两个百分数时,举了A品牌汽车连续两年同期销售情况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两种独立量之间的关系。文字的描述比较长,学生不易理解,此时,借助线段图直观描述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到达阅读的可视化。

像这样“能用形解释数”或“看到数想到形”的例子,在数学教材中经常出现。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若能适时渗透,久而久之,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加强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生个人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引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例如,加强生生互动可用同桌互说、4人小组交流后展示汇报说等形式。在互动中,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把习得的知识口述表达出来,即“把数学讲给同学听”。通过“小老师”的“说”,让大多数学生在质疑与解疑的“聽”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联系旧知推敲和理解数量关系或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说”和“听”之后,在课堂上留10分钟时间给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验知识理解的效果。通过读、说、听、写等活动,由“小老师”推动整体学习,使全体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发生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组织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设计一些可操作性、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培养能力、塑造良好个性的舞台。例如,我们精心设计“我是小小销售家”“谁是销售达人”等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设计销售方案、宣传画册等,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促销”“优惠”“打折”“买二送一”“等价交换”等。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学会了分析销售差异的原因,总结经验,把在数学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场景中。

四、以课后阅读实现拓展与延伸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目前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后,课本上的知识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后阅读中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书润凤翔,快乐悦读”主题阅读活动中,我们鼓励家长给学生购买数学读物,用自由读、主题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自由读活动中,为避免学生过多关注趣味性的情境叙事,我们以假期特色作业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主要做法如下:寒暑假收假后,开学第一周的周三阅读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在假期中进行数学阅读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呈现的作品一般有连环画、思维导图、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阅读卡等。低年段学生以画图的形式把在数学阅读中的数学发现和感悟串联起来,总结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中高年段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把在数学阅读中的数学思考、推理记录下来,记录自己的“新发现”以及“如何发现”的思维过程。在主题读活动中,以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为引子,根据本节课知识的内容展开课外主题阅读。例如,在教学“圆周率”后,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书籍《植物大战僵尸——科学漫画之数学卷》《数学故事专辑——爱克斯探长数学侦探故事》《数学的历史》《数学家的故事》等。学生阅读后,以数学手抄报或阅读卡的形式记录阅读的收获,提高自身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学习能力,拓宽数学视野。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学习应讲究“阅读+运用”,即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评价信息、运用信息。教师要把数学阅读当作数学教学的常规来抓,让数学阅读在数学课堂扎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郑祥旦.始于阅读的数学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19(17)

[2]方芳.让数学学习向纵深处漫溯——特级教师周卫东《认识百分数》一课的教学赏析[J].江苏教育,2018(81)

[3]戴锡莹.基于TPMK的数学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生东.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数学阅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9)

[5]李瑾.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书润凤翔 谦谦君子——用悦读浸润学校君子文化建设的研究”(立项编号:2017B0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赖海芸(1977— ),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数”山有路“读”为径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