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农业扶贫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2020-11-06程钲徐翔徐佳佳

时代金融 2020年23期

程钲 徐翔 徐佳佳

摘要:金融支持对于农业扶贫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具有局限性,缺乏信用及抵押物的农业主体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撑。农业供应链金融对这一现状的解决提出新的思路,本文以金寨县猕猴桃产业的供应链金融作为分析案例,对其供应链金融的运转模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其对于农业扶贫创新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 金寨县猕猴桃产业 扶贫创新发展路径

一、引言

长期以来,金融缺位和供给不足现象的“乌云”笼罩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空,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成为农业主体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在信贷供需上的一种常态,贫困农户沦为“金融贫困恶性循环”的受害者。而以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帮助农户有效实现信用增级,减少了农业种植以及融资环节的不可控风险,为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为例展开实地调研,搜集农业供应链金融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分析该地供应链金融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机制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以促进减贫效果并加以总结,进而为如何解决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主体的贷款可获得性和增收有效性等问题提出建议,给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扶贫路径的研究以借鉴的经验。

二、金寨猕猴桃产业的实践

(一)运作机制

以合作社为中心的金寨猕猴桃产业由“联合社-合作社-信托机构”三重担保模式和农户小额贷款反哺模式两个部分组成。“联合社-合作社-信托”三重擔保模式如下:多家合作社组成联合社向银行贷款。联合社与中粮信托签订协议并在支付保费之后得到无抵押担保。政府提供保证金为联合社担保。联合社将贷款按约定进行分配,合作社再将资金用于投入猕猴桃生产。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与猕猴桃种植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给予技术支持。联合社下设润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润泽猕猴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与猕猴桃种植基地达成协议,提供销售和技术服务。

农户小额贷款反哺机制:在政府担保下,蚂蚁金服为贫困户提供上限为3万元的无息贷款,合作社通过向贫困户借款的方式获得无息贷款,增加自身现金流,再帮农户按期偿还。

(二)金寨模式运行分析

1.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

(1)“联合社-合作社-信托”三重担保模式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借贷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合作社、政府、担保公司三重担保加上政府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项目的保障,对借款方来说促进了信用的增级、降低了贷款难度,与金融机构协定的低利率也帮助其减少了部分融资成本;对贷款方来说,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贷款的违约风险,也使得银行由原来一对一为小农户或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转变为直接和联合社对接,减少了审批流程和银行运作成本,也缩短了合作社得到贷款的时间,有利于合作社资金周转。

(2)金寨猕猴桃产业模式有利于减少产业链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即风险大收益低在本模式中向风险稳定,收益高的方向转变。

合作社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的新型猕猴桃品种口感、营养价值比同类产品更好,市场价值高。下属技术公司和科研院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猕猴桃基地的农业生产率,提高了银行对联合社的还款能力的评估水平,降低了联合社无钱还款的风险。

猕猴桃种植基地生产的猕猴桃大部分由联合社统一销售,并通过线上销售和在大型生鲜连锁线下相结合的合作方式,保障了猕猴桃的正常销售,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3)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利于打造品牌效应,带动整个地区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从基地建设到育种、种植再到产品销售、品牌宣传以及正在投入建设的冷藏环节和猕猴桃深加工环节,每个部分都由联合社、合作社与优质的高校、销售平台以及政府等主体合作,这些努力都将进一步完善金寨猕猴桃产业链,使其向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打造金寨猕猴桃的品牌效应。

2.金寨供应链金融扶贫效果分析。

①贫困户收入多元化,降低贫困户承受的风险。

大部分农户在入社之前收入模式较为单一,且收入少、个人管理风险高。而加入合作社入股之后,农民依靠地租、工资、分红三个来源获得收入,收入渠道大大拓宽,收入来源增加。其次,农业风险基本由农户转移到合作社,农户只间接承担一部分风险损失。而且有合作社进行管理,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支持,和农户个人劳作相比,种植工作简单化,问题最小化,使更多贫困户不再受“能力贫困”和“机会贫困”的困扰。

②依靠猕猴桃产业持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脱贫稳定性。

金寨供应链金融的扶贫方式并不是简单的“物质扶贫”,而是以猕猴桃产业扶贫的形式,提高贫困户通过劳作脱贫的信心和热情,激发脱贫内在动力。

贫困户在基地劳作的效率和成果直接影响基地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从而间接反映在贫困户的收益分红之中,两者相互挂钩,这就使得贫困户和合作社利益捆绑。再加上金寨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以及电商平台、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为联合社提供的帮扶,果园的效益越好,贫困户受益就越多,从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脱贫的稳定性,降低返贫的可能性。

③降低贫困户融资难度,促进“三农”目标的实现。

蚂蚁金服给提供给的无息贷款首先减轻了贫困户的还贷压力,其次通过手机平台申请注册操作便捷,减少了贫困户的贷款流程,节省了手续费和时间。除此之外,贫困户如果对贷款的需求不大还可以通过一定利率转手给合作社融资,再由合作社还款,从中获得收益。最后,这种贷款方式不需要担保和抵押物,提升了贫困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综上,这种互联网无息小额贷款减少了贫困户进行小额贷款的顾虑和负担,促进“三农目标”的实现。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结论与总结

(一)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营利性,降低风险性。

在产业链上游,整合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服务公司、农技站等展开稳定合作关系,增加对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实现农产品增值,降低病虫害等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有效提高银行对贷款主体还款能力的评估。

在产业链下游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保障正常销售,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建设冷藏库等配套设施和开展深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产业链,使其向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打造品牌效应。

(二)多重担保模式显著增加农业主体的信用

目前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担保模式主要有:1、农业主体以自身拥有的抵押物作为担保。2、多户联保,共同承担信贷风险。3、聘请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注入信用担保。4、政府设立风险保障金,偿还用尽一切法律手段后仍无法偿还的贷款。5、实物流担保。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运用多重担保模式的组合,可以显著增信,提高贷款可获得性。

(三)发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

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是核心主体,合作社集中分散的农户,要素聚集,形成规模效应,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提高贷款可获得性,在销售市场中获得更大竞争力。龙头企业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在某一领域的深耕,可以作為信用中介、技术中介、销售中介等,龙头企业参与或担保的信贷项目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

(四)加强贫困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农户脱贫动力,提高农户脱贫质量

目前许多供应链产业扶贫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贫困户缺乏自主脱贫、自我提升的能力,没有脱离“精神脱贫”的“沼泽”。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以及后期返贫迹象出现,就要加强贫困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帮助贫困户短期物质脱贫之外,增加贫困户在合作社、基地管理的参与度,提高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以保障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又不会出现农户“消极脱贫”,不注重脱贫方面的自我发展的情况。贫困户和合作社的利益捆绑越紧密、贫困户在其中的参与感越强,就越有利于提高农户脱贫质量,帮扶贫困户真正实现长期脱贫。

(五)形成多方支持品牌建设的局面,推动产业扶贫方式下根基产业的发展

政府要积极发挥支持辅助作用,在农业基地建设前期投入环节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资上的支持;在合作社或企业融资环节通过设置风险担保金等方式承担信用担保作用,帮助其解决资金链运转不畅的问题;最后在市场销售环节帮助企业和线上或者线下销售平台对接,降低农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

合作社或农业企业首先要注重品牌建设,突出产品特点,尽量走精品高端农产品路线,增加自身竞争力,减少扶贫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坚持统一的高标准管理,保证产品品质。

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一方面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良品种;另一方面配合合作社对基地劳作的贫困农户进行种植专业技术培训以降低减产或品质下降的风险。

(六)多重担保模式下,金融机构积极尝试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贫困户获得小额贷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网点,具有实体依托的局限性,且办理手续较为繁杂且对客户资信要求较高,而且往往不能和贫困户进行及时沟通,存在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产品例如蚂蚁金服为金寨猕猴桃合作社下的贫困农户提供的贷款,无息或低息,贫困户还款压力小。其次依托互联网不受网点的限制。且操作简单,手续简便、对用户资信要求低几乎是零门槛、中间费用少。最后可以通过网络交易信息信用记录及时了解用户信用以及还款情况,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何毅.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防范的主要金融风险[J].甘肃金融,2004(08):35-37.

[2]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J].财贸经济,2013(08):47-57.

[3]赵岩青,何广文.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7(07):61-77.

[4]杨丽萍.中国农村金融贫困效应分析[J].武汉金融,2005(01):45-46.

[5]徐文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D].天津财经大学,2018.

[6]胡国晖,郑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J].农村经济,2013(05):45-49.

[7]周月书,俞靖.农业产业链融资与农户收入[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09):303-307.

[8]程杨娟.农业供应链金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到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扶贫路径及创新——基于六安金寨的调研》(编号201910357225)资助。

作者单位:程钲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徐翔、徐佳佳现就读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