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新时代深化高职产教融合共建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0-11-04周志武JuliAlcalVictorYepes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卓越校企技能

周志武 王 旭 Julián Alcalá Victor Yepes

([1]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 402247;[2]瓦伦西亚理工大学 西班牙·瓦伦西亚 46022;[3]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教育事业是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复兴的基础建设。如何在21世纪培养适应企业需求、时代发展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中国1430多所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培养”路径,如何改变旧的书本教育理念,让当代大学生走出教室,步入新的产教融合创新教育之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已刻不容缓。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愈发紧密,担负着为地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特别是中国在加大对外开放与提升自身国民素质的关键发展时期,如何引领新时代高职教育,推动高质量产教融合共建的人才培养尤其重要。高校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全面人才势在必行。

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是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

1.1 国外校企结合研究现状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

第一,确定的标准。表1所示CDIO对整个模式的实施和检验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引,使得工程教育改革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并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国内校企结合研究现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仍然都归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责任及职能,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 “产教融合”创新研究

2.1 培养方案的拟定

第一,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构架组建了重庆某职业学院铁道与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卓越技能人才班(下称:卓越班)。该班是经学院与中铁集团某公司(下称:中铁公司)协商,由铁道与建筑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三个专业学生中选拔组成。学生在具备各自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为中铁公司重点培养掌握工程施工测量必备理论知识高技能人才,要具备地形图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工程控制网布设、变形监测的能力,毕业生主要面向中铁(中建、中交等央企)施工单位一线测量技术岗位,可从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培养规格。卓越班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测量平差等深理论工程测量专业知识,学生掌握形状、数据和点位计算、数据采集与处理、施工测量放线、AUTOCAD绘图等技术技能,具有根据不同工程采用不同观测方法和检查校正手段,高精度和快速度完成施工测量任务的能力。

第三,课程设置。卓越班的课程设置,除了按照原专业课程执行外,新增八门专业课,分别开设在第3、4、5、6学期(增设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在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上,认真做好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将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所需知识和技术技能嵌入到教学中,采用“教、学、做、练、实习、竞赛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学分互换的方式,与原专业类似课程进行学分互认。

表1:CDIO实施与检验测评标准统计表

表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统计表

表3:选拔流程统计表

第四,教学组织。卓越班第3、4学期增设课程穿插在原专业班级课表中进行,可安排在周三下午或者晚上时间。第5学期增设的课程开设在第1-5周(第5周完成课程考核),第6-7周学生开展2周集中实训,第8-14周到企业进行顶(跟)岗实习,第15-16周返校进行工学交替实习返校教育,第17-20周学生被企业招聘后进入企业顶(跟)岗实习。

第五,培养模式。卓越班计划旨在强化培养学生“识图与布测,采集与处理、计算与绘图”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依托卓越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组建“工程测量”竞赛小队,将竞赛与卓越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卓越班学生人数以15-20人为宜,采用独立组班、独立行课、并由专业教师管理,实行“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四化二结合”培养模式。

3 “产教融合”创新研究实施办法和思想

3.1 卓越班选拔方式

第一,选拔原则。卓越班学生选拔工作,由铁道与建筑工程系组织实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动员的基础上,学生自愿报名,专家组将重点考察第一学年综合成绩,综合能力、职业素质、从业意愿。

第二,选拔程序。表3所示流程进行考核选拔,系成立卓越班面试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面试工作。面试工作组一般由3~5人(企业高级工程师1名、副教授1名、双师型教师2名、专业负责人1名)组成。

按照公式⑶计算评定成绩为最终录取成绩。

第三,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分为三个阶段。分为四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校期间,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和初步技术技能;第二阶段是在企业实习期间,通过工程测量项目的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技能;第三阶段是通过返校教育,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反映出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困难与问题;第四阶段是学生被企业招聘后进入企业顶(跟)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第四,教学方法~四化二结合。(1)课程教学项目化~增设课程围绕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民用工程施工测量、工业工程施工测量、公路工程施工测量、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等五类项目的工作进程构建课程,按照“控制测量在前,其次是点位加密测量表和复测,最后是工程施工测量”来开展教学工作。(2)课程实习综合化~将《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等二项课程实习整合在第四学期,而且二项实习连续实施,即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根据企业工程进展情况,可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3)实训项目生产化~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共同承担完成企业生产任务。(4)实践教学任务化~学生到企业参与实际生产任务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双师型教师负责质量检查。(5)二结合。 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竞赛相结合,课程实习与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相结合。

第五,班级管理。(1)规范管理。卓越班选拔确定后原则上不再补充人选。卓越班学生无特殊理由,一般不得申请退出卓越班学习。但对于难以适应卓越班教学要求的,学生可以提出书面申请退出卓越班,经系卓越人才培养工作小组和教务处审核通过后方可退出。(2)考核淘汰。每学期学业成绩达不到卓越班培养计划要求的学生,须退出卓越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出现考试违规、打架斗殴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取消其卓越班学习资格,并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过程监控。卓越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制定《“工程测量”卓越技能人才班学生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4)就业优先推荐。卓越班学生在第三学年完成阶段顶(跟)岗实习后返校经学院与企业综合考核合格者,优先推荐进入中铁公司。

4 培养就业工作情况

经过三年学院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98.6%的就业率,全部上岗工作,主要在央企公司担任技术岗位工作。

4.1 2017级就业情况

(如图1)。

图2所示在学生的就业工作安排数据中发现没有入选学生与卓越班学生的差别较大,就业率低19%,进入国家企业差80%。主要原因自身成绩一般、实习经验不足等。

4.2 2017级就业回访分析

学院根据制订的保障机制和联动培养机制,做了第三年交流实习、第四年企业公司见习回访调查,见图3所示。

回访数据分析,大型国企在招收熟悉的院系学生后,经过了入职培训1个月后,根据在交流期间的熟悉情况,进行专业分工,安排到工作岗位,以师带徒的模式开始了实习工作。卓越班学生已经熟悉了工作环境与要求,稳步地踏入了实习岗位,逐步的验证了个人的能力与知识,得到了企业的逐步好评,部分同学走上了关键岗位。

自主择业与私企入职学生,在入职初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伴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步加大,工作岗位责任的束缚,在时间的长期考验下,逐步的出现了厌倦与懈怠,私企的用人机制与严格的约束制度两者的作用下,企业的满意度出现了下降。

5 研究实践的创新与成果

5.1 “产教融合”创新点

通过两年的校内培养,一年的工学交替采取了以下的创新办法:

图1

图2

图3

第一,依据学院与企业的需要理念,让学院认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合格人才,让企业明白学院的人才培养观念与历程,通过双方制订的培养计划来塑造企业型高校人才,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铺平道路。

第二,学院行政人员积极地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建立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与激励奖罚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与奉献性。

第三,政策问题,学院通过铁建系与中铁公司的试点,总结改进与运行的成熟管理模式、教育与培养经验,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协会来推进和随时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形成一整套的培养管理体制和指导实施手册,便于今后在全院开展工作。

第四,运行问题,对“校企合作”整体推进,由管理协会从全院、企业总体的目标考虑,统筹运作,以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旗帜,有机结合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院系特色,构成一个具有特殊培养机制的载体,最优化地实现兴企、促教发展的办学新局面。

第五,解决本质矛盾问题,在世界各国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中的两个本质要素。但是,认清楚两者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前提,企业是培养人才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演练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集散地,不能创造价值的学生培养是失败的,也是企业会抛弃的人才。学院是为国家、为人民、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能胜任岗位的、能肩挑大梁的、能为国家、为人民敢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人才造就基地,没有合格的技能标准、崇高的理想、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操作本领,高职院校何谈发展。

按照签订的合作方案,定期派遣专业工程师来学院授课,讲解现场实时操作与管理经验等。打破以院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应成为实施“校企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

5.2 “产教融合”取得成果

总结2017级卓越班成绩,总结出以下成果:

第一,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更多地符合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企业也必须支持和积极配合院校“校企合作”,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培养院校和企业双方的情感。时刻牢记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逐年的推进回访与上岗学生思想工作,培养人三年、育人一世,时刻保持双方共赢的理念,扩大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亮点,热情经营“校企合作”。

第三,完善与长期更新“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根据每个企业的特色制订长期合作的制度,并随时进行更新,配套的后勤企业服务、学生服务保障制度完善,副院长挂职,半年一回访、年终一总结、年初一反馈、院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各种应急预案与保障机制,为院校和企业发展铺平道路。

6 结论

通过2017级学生的培养,验证了产教融合共建~人才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用人企业和培养院校双赢的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需要探索的疑点,需要在长期的回访中逐步的解决和处理,最终经过专家会议认可了试点取得研究成果值得全院实施。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扩大其它院系专业步入真正的校企合作序列中,为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人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努力。

猜你喜欢

卓越校企技能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秣马厉兵强技能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卓越之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