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邵阳学院为例

2020-11-03张微

关键词:人际健康状况新生

张微

(邵阳学院 政法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

自2018年起,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逐步迈入高校。不同于“80”后、“90”后,“00”后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富足丰裕、网络媒体资讯发达、文化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其个性更加彰显独特,思维更加活跃开放,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1-2]。因此,为更好地开展“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需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等因素,对其心理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方能制订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为他们的个人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本研究旨在调查“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各学院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从邵阳学院5 774名大一新生中共抽取57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7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5份,有效率达到95.6%。见表1。

表1 学生基本情况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1.2 调查工具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该量表的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0.01),重测信度[4]为0.73~0.91。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总分在160分及以上提示阳性症状。各因子均分<2表示心理健康,2.0~2.9表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0~3.8表示存在中度心理问题,≥3.9表示存在重度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分析

在被调查的545名大学新生中,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是15.8%。从各因子分分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焦虑、恐怖5个方面,阳性检出率分别达到32.5%,20.6%,12.2%,10.1%和10.1%。

由表2可见,545名大学新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5]的比较,各因子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45名大学新生的各项因子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545名大学新生与全国常模[6]的比较,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躯体化、抑郁和敌对的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

表2 525名大学新生SCL-90得分与常模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SCL-90 scores of 525 freshmen and the

2.2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3可见,在各因子分的比较中,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reshmen of different

2.3 是否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4可见,在是否有留守经历这个维度上的各因子分比较中,仅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是否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reshmen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or

3 讨论

3.1 “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发展状况

本调查发现:“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心理健康者占调查学生的84.2%,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5.8%。这与同时期其他学者做的研究[7-8]结果相似,均提示“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本调查发现:545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这与国内一些研究[9-10]报道基本一致。如陈顺森和陈春玉[11]发现大学生的SCL-90的多项因子分呈现出随年代的发展而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上升。这些良性的结果与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联系,国家自2008年颁布《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明文规定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及早进行预防,增强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的心理防御起到基础支撑作用[12-14]。同时也需考虑此全国大学生常模建立时间久远,不适用于“00”后大学生,且该常模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效度有待考证[15]。

本调查发现: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敏感及情绪问题上。这一结果出现与现代大学生频繁使用手机有关。“00”后生活在一个信息和科技均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使用网络媒体的程度要远远高于“80”后、“90”后[16]。与此同时,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迅速发展,他们大多数更倾向于在网络虚拟平台中与人沟通交流,弱化了与人现实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智能手机频繁的使用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倾向于做“低头族”,对社交活动的兴趣较低,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17]。总言而之,这种生活现状更易使他们在现实人际交流中受挫,继而造成人际敏感及一系列的情绪问题的出现。

3.2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本调查发现:与男大学新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和恐怖。这与国内一些研究[18-19]结果相似,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情绪问题困扰。这一结果可以从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及男、女性不同的情绪宣泄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赵淑芹等[20]认为女生心思细腻、内心体验深刻,刚进入陌生的大学校园更易多愁善感;男生相对而言更坚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其次,大多数的“00”后是独生子女,有可能女生会受到来自家庭及学校的过度保护,使其社会阅历相对较少,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步入大学环境更易受到负性情绪的困扰[21]。再者,女性倾向于通过倾诉去宣泄不良情绪,若是初入大学校园未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她们更易积压负性情绪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而男性倾向于通过运动去宣泄不良情绪,打篮球、踢足球等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2]。

3.3 是否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本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差。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23-25]结果基本一致,有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精神病、焦虑、抑郁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本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这结果与杨雪岭等[26]的研究结果相似,由于个体在青少年时期身心受到心理创伤,留守父母未能及时帮助排解此心理创伤而使其压抑至潜意识,这成为个体成年后出现心理病理症状的诱因。在既往的研究中,BOYCE[27]认为早年经历与环境会影响成长中的儿童的大脑结构,继而留下长期信号导致身心健康。

本调查发现:所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这一良性结果与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联系,同时也需考虑此常模建模时间久远,不具有实效性。本研究调查还发现性别和留守经历可能是影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因素。

猜你喜欢

人际健康状况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新生改版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