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MIA在梅毒特异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11-03黄作良刘众齐魏洁蒋传命

关键词:梅毒敏感度符合率

黄作良,刘众齐,魏洁,蒋传命

(邵阳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居性传播疾病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Tp不能在体外很好地培养,血清学试验是目前梅毒实验室诊断最主要的检测方法[2]。血清学试验以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为主,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Tp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3]。近年来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late immunoassay,CMIA)在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中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简便省时等优势[4],已在临床实验室逐渐开展。本研究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为梅毒特异性抗体确证金标准,通过与TPPA比较,评价CMIA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CMIA检测S/CO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得出本实验室梅毒特异性抗体S/CO的最佳临界值,以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疑似梅毒病例的血液标本396份,其中男239例,女157例,年龄(35.0±8.6)岁,分离血清置于-20 ℃条件下保存。对以上标本血清分别采用CMIA,TPPA和WB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1.2 试剂与仪器

CMIA检测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厂家配套试剂;TPPA试剂盒产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WB试剂盒购自欧蒙医学诊断(中国)有限公司。以上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3种检测方法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梅毒特异性抗体S/CO比值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

2 结果

2.1 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及其比较

在396例血清标本中,以WB为金标准,CMIA检测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7.1%,阴性预测值为100%,与WB的总符合率为93.7%;TPPA检测敏感度为96.4%,特异性为91.2%,阳性预测值为89.1%,阴性预测值为97.2%,与WB的总符合率为93.4%,具体见表1和表2。

表1 CMIA与WB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MIA and WB results

表2 TPPA与WB结果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PPA and WB results

2.2 CMIA与TPPA检测结果比较

以WB为金标准,比较CMIA与TPPA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见表3和表4,可以看出CMIA的敏感性要高于TPPA,而这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约登指数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CMIA方法要优于TPPA(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表3 CMIA与TPPA敏感度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nsitivity between CMIA and TPPA

表4 CMIA与TPPA特异性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pecificity between CMIA and TPPA

2.3 探索本实验室CMIA的最佳临界值

以WB为金标准,对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S/CO比值绘制ROC曲线,以最靠近左上角的点作为最佳临界值。计算得出,S/CO最佳临界值为3.420,此时敏感性为97.71%,特异性为98.57%,具有的诊断价值最高,见图1和表5。

表5 CMIA检测S/CO比值ROC曲线数据Table 5 ROC curve data of S/CO ratio detected by CMIA

图1 CMIA检测S/CO比值的ROC曲线Fig.1 ROC curve of S/CO ratio measured by CMIA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中,WB是通过在印迹膜上包被高纯度的Tp特异性抗原(如TpN 15,TpN 17,tmpA和TpN 47)来检测相应抗体的存在。该法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较高,对一期、二期梅毒、神经梅毒的阳性诊断率达100%;对治疗前后梅毒患者血清中抗体检测阳性率达100%,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梅毒特异性抗体确证方法,可作为实验室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金标准[5]。但在实际应用中,WB法存在试剂较昂贵、操作复杂费时、结果影响因素较多等缺点,一般用于疑难样本的验证,不适用于临床上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大规模批量筛查。

TPPA是用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抗原致敏明胶颗粒,通过致敏粒子与待测血清中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来判定抗体阳性。该法可以对Tp抗体效价进行测定,是目前较多实验室采用的一种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特异性、敏感度均较高[6]。然而,由于TPPA包被抗原缺陷可出现部分假阴性,在抗体产生的“窗口期”和一期梅毒患者抗体检测中的敏感度较低[7]。另外,该法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仅依靠人工肉眼判读结果,易导致人为误差出现,原始实验结果也无法长期保存。这些不足限制了其用于临床大规模标本的筛查[8]。

CMIA是以磁性微粒子包被Tp特异性蛋白抗原和酶标记Tp特异性蛋白抗原,两者与血清中的Tp抗体形成双抗原夹心复合物,通过加入化学发光底物后检测其发光强度来判断是否含有Tp特异性抗体。本研究的396例血清标本中,以WB为判断金标准,CMIA的敏感度为100%,TPPA的敏感度为96.4%,CMIA的敏感度高于TPPA,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CMIA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时加入了激发液,产生的光信号经过百万级以上倍数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与刘洋等[3]的报道类似。CMIA的特异性为88.9%、与WB的总符合率为93.7%;TPPA的特异性为91.2%、与WB的总符合率为93.4%。CMIA的特异性、与WB的总符合率和T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立娟[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本研究中TPPA检测结果阴性标本中,有6例经WB确证试验为阳性,通过查阅临床资料及随访病例,均确诊为一期梅毒。而此6例标本CMI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WB确证试验吻合,这说明CMIA在一期梅毒等早期梅毒诊断中敏感度明显高于TPPA,这与林炳柱和刘小燕[10]的研究结论一致。以上研究表明,与TPPA比较,CMI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尤其在一期梅毒等早期梅毒抗体检测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CMIA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省时、重复性好、高通量等优点,可作为临床实验室大批量筛查梅毒抗体的首选方法,这与张丽等[11]的研究结论相符。

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进一步确定本实验室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的最佳临界值为3.420,此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MIA的特异性由原来的88.9%提高到98.57%,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敏感度(97.71%),表明此时诊断价值最高。因此,在保证结果质量的前提下,从节省医疗成本和减轻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考虑,当梅毒特异性抗体的S/CO≤1.0或S/CO≥3.42时,可直接报告检测结果;而当梅毒特异性抗体的S/CO值在1.00~3.42时,为避免漏诊和误诊,建议对标本进行WB试验复检,以WB法检测的结果为准。

综上所述,CMIA作为一种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试验检测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与TPPA比较,在方法学评价和实际操作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从技术的发展角度,还是从节省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考虑,CMIA可作为临床上梅毒特异性抗体大批量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梅毒敏感度符合率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不同镜片参数对人眼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