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准考核机制探究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2020-11-03萍,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概论精准机制

朱 萍,钟 霞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实践课程的教学是一个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向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升华的过程,实践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单设学分,并要求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高校思政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然而,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合理问题却长期制约着思政课的实效性。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2015年以来,我院逐步开展思政课考核方法的科学化路径研究,对思政课考核的方式、效果等进行调查,不断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并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进行试点,通过精准设计考核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考核的现实困境

1.实践结果重“知”轻“行”,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并将强化实践教学作为办好应用型高校的关键。各地方高校顺势而上,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硬件建设,均获得了显著发展。然而,思政课实践课程考核机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不相符合,计分标准随意简单,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考核指标体系,特别是对学生自身思想及其外化行为的考核不足等问题突出。在对我院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总评成绩能否反映学生素质实际情况”的调查中,60.8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打折扣”(见表1)。由此可见,考核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甚至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高校思政课重“知”轻“行”,以及课程实践未能达到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等问题。

2.实践形式缺乏课程特色,无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地区同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调研发现,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并按照教育部要求给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单列学分。但是,从实践开展的形式上看,大部分课程实践采取撰写论文、调查报告或者主题演讲、汇报等形式(见表2)。少数高校的“概论”课拓展出舞台剧、文艺汇报等形式,这些形式固然新颖,但却无法覆盖每一位同学。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常规的网上搜集资料完成课程实践报告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和解决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甚至出现少数学生抄袭,或者将其他思政课的课程实践报告用作“概论”课的课程实践报告等情况。

表2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

3.实践实施缺乏过程管理,难以客观反映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多是采取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完成的,但由于缺乏过程管理,原本是以培养合作、沟通能力为初衷的小组(或团队)实践,在现实中越来越貌合神离,“搭便车”“蹭快车”的现象明显。由于考核主体过于集中于思政课教师,而思政课教师又因为工作量大等原因很难做到全程跟踪监管每个小组(或团队)成员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因此,在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的情况下,“拖后腿”“坑队友”的现象纷纷被“合法化”,教师仅凭最后实践成果进行考核打分的方式助长了一些学生的敷衍态度。调查中,78.26%的被访者表示,小组(或团队)实践方式在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效果打折扣”(见表3),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

表3 小组(或团队)方式反映的学生学习情况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精准考核机制的创新方向

1.教学理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优化“概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要找到改革的方向,必须创新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考核一直存在评价目标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因此,“概论”课实践教学精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由教师集中各自优势,优化考核机制,精准破解“顽疾”。

2.组织管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是一个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养考核的过程,不应该是“一纸定结果”。因此,“概论”课实践教学精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优化考核机制,进行系统设计、全面实施、具体落实、科学管理和系统考核,强调课程实践过程的组织管理,掌握实时学习效果。

3.教学手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概论”课实践教学精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围绕“概论”课考核评价目标机制和考核主体,从教学手段方面守正创新,拓展思政工作的“输出路径”,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对思政工作的正面优势效应。

三、“概论”课实践教学精准考核机制的设计要素

1.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精准破解机制难题

高校应不断优化“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各项考核机制设计,如: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目标机制,构建任课教师、学生、同行教师、实践教学基地等多元化的考核主体;设计标准化《“概论”实践课成绩评定细则》,细化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权重、评价等级等内容。以主题演讲实践项目为例,总评分由实践成果和实践展示两个方面的考核结果决定,其中,实践成果可以从选题、内容结构、观点、论证、课件制作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实践展示可以从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论证思路、时间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2.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实践实效

鉴于以往“一纸定结果”的不科学做法所引发的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结果权威性的质疑,高校应采取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方案规划、实施过程到成果展示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开展实践中期检查和评估,及时指出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此外,针对合作式学习中的“搭便车”“蹭快车”现象,应打破无差别的成绩评定做法,充分结合团队成员在课程实践实施过程中的态度、任务完成进度、实践报告的质量、实践成果的展示等情况,建立更加详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差别化分级评分,充分肯定团队中表现积极的成员,严格考核管理机制,体现考核结果的公平性。

3.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2016年10月,我院与福建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发了“金山通”学习APP,并在全院进行推广使用。基于此,我院结合“概论”实践课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目标机制,借助“金山通”APP新媒体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考核。例如,开展优秀实践作品线上评选,将学生线下实施的课程实践的优秀成果进行线上展示,组织学生在线点评,优化考核评价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实施课程实践的创造性;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实践项目,通过线上学习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完成在线测试,将测试结果纳入课程实践的综合评分体系,并充分结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破时间、空间等因素对实践教学手段的限制,扩大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概论精准机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