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信行”调查

2020-11-03陈平洁黄文颖林乃锋魏文康王晓虎郭霄峰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知信行犬类养犬

陈平洁,黄文颖,林 琳,林乃锋,林 哲,魏文康,王晓虎,郭霄峰

(1.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230;2.普渡大学管理学院,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 47906;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4.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狂犬病是一种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为100%[1]。全球每年约有60 000 人死于狂犬病[2]。我国每年的人狂犬病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3]。在人狂犬病病例中,5~14 岁儿童为主要受害者[4]。在我国人狂犬病病例中,15 岁以下儿童占22.47%[5]。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狂犬病知识教育,提高其防范意识,是狂犬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均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而96%的人间感染病例均由犬传播引起,因此控制好犬类狂犬病是降低乃至消除人间病例的关键。尽管有研究者开展了中小学生狂犬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6-7],但调查内容较少关注动物狂犬病。为了解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的犬类狂犬病认知现状及其养犬和防疫的态度和行为,2019年6月,在珠三角地区8 个地级市,针对中小学生展开了犬类狂犬病“知信行”调查,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惠州、江门、肇庆等8 个地级市的中小学生。

1.2 调查方法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统计数据显示,以上8 个市的中小学生总数约为716 万。在问卷设计时,设50%的预期答对率、95%的置信度、5%的允许误差,理论抽样量为385 人,实际抽样量定为800 人。采取配额抽样方式,确定在8 个市中每市抽取100 名中小学生。各市以兽医站或学校为依托,采取便利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共20 个条目,内容包括:所在地市、年龄、居住地、年级等基本信息,犬类狂犬病相关知识以及养犬和防疫的态度、行为。在犬类狂犬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从犬类狂犬病基础知识、犬猫抓咬伤害处置、犬类狂犬病预防3 个方面设计了10 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不回答得0 分,满分为10 分,以分数反映学生的犬类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

1.3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录入并整理数据,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单向方差分析进行两组或多组资料均数比较,对方差不齐的两组资料,用t 检验进行均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二分类资料关联性分析,以回归分析来分析两组资料的依存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共回收有效问卷747 份,回收率为93.38%。被调查学生中,平均年龄12.48 岁,最小的5 岁,最大的18 岁;78.98%来自城镇、21.02%来自乡村;29.45%养犬,乡村学生养犬比例(40.76%,64/157)高于城镇学生(26.44%,156/590),差异显著(P<0.05)。

2.1 犬类狂犬病知识掌握度

2.1.1 总体掌握度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的犬类狂犬病知识平均分为6.60±1.28,最高为10 分,最低为0 分。在犬类狂犬病基础知识问答中,绝大多数学生知晓狂犬病(93.44%),但能答出犬类狂犬病症状的较少(10.04%);仅4.69%的学生知晓除犬猫外的其他狂犬病易感动物;63.86%的学生认为狂犬病能治愈或不知道,仅36.14%的学生知道狂犬病不能治愈。在回答被犬猫抓咬伤害处理方面,95.45%的学生认为被外观健康的犬猫咬伤或抓伤要注射狂犬病疫苗;96.79%认为被犬猫咬伤或抓伤后最好在24 h 内注射疫苗,且越快越好;89.69%认为被犬猫抓伤或咬伤时,先用清水或15%的肥皂水清洗伤口是对的;62.12%认为在皮肤没有破损的情况下,被犬猫舔一下无须注射狂犬病疫苗。在回答犬类狂犬病防治方面,88.49%的学生表示,如果养犬,就会每年给犬免疫狂犬病疫苗;83.27%认为不让犬类得狂犬病的措施是每年都免疫疫苗并登记注册(表1)。上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对犬类狂犬病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不高。

2.1.2 不同城市掌握程度 珠海平均分最高(7.10±1.23),其次是佛山(7.09±1.01)、肇庆(6.89±1.28),广州最低(6.13±1.12),各城市平均分差异显著(P<0.05);经Games-Howell多重比较,珠海、佛山、肇庆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广州、东莞、江门(P<0.05),说明各城市中小学生的犬类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不一,珠海、佛山、肇庆中小学生的掌握程度较好。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不同居住地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识问答情况统计对比

表2 不同城市、年级和居住地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识问答情况统计对比

2.1.3 不同年级掌握度 分析年龄与分数之间的回归趋势发现,拟合模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年龄学生间的犬类狂犬病知识掌握度没有差异。从不同年级看(表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平均分分别为(6.60±1.26)、(6.63±1.20)、(6.52±1.51),差异不显著(P>0.05)。在10 个犬类狂犬病知识问答中,仅犬类狂犬病症状、被犬猫咬伤或抓伤后注射疫苗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能说出狂犬病易感动物的占比分别为2.77%(11/397)、8.16%(20/245)、4.00%(4/100),差异显著(P=0.01);答对被犬猫咬伤或抓伤后注射疫苗时间的占比分别为97.73%(387/396)、98.38%(243/247)、93.00%(93/100),差异显著(P<0.01)。就以上两个问题分别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初中生能说出狂犬病易感动物的占比(8.16%,20/245)高于小学生(2.27%,11/386),差异显著(P<0.01),其余未见显著差异(P>0.05)。

2.1.4 不同居住地掌握程度 城镇学生平均分(6.65±1.21)明显高于乡村学生(6.40±1.49),差异显著(P<0.05),说明城镇学生对犬类狂犬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乡村。除犬类狂犬病症状、皮肤没有破损被犬猫舔一下无须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其余8 个问答的城镇学生答对率均高于乡村学生(表1)。15.92%的乡村学生能说出犬类狂犬病症状,远高于8.49%的城镇学生(P<0.05);96.59%的城镇学生认为被外观健康的犬猫咬伤或抓伤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显著高于乡村学生的92.99%(P<0.05);97.95%的城镇学生认为被犬猫咬伤或抓伤后最好在24 h 内注射疫苗,且越快越好,显著高于乡村学生的94.90%(P<0.05);60.20%的城镇学生认为,如果皮肤没有破损,被犬猫舔一下就无须注射狂犬病疫苗,远低于乡村学生的70.51%(P<0.05);91.65%的城镇学生赞成,如果养犬就要给犬注射狂犬病疫苗,远高于乡村学生的78.85%(P<0.05);在狂犬病预防措施上,85.51%的城镇学生答对,远高于乡村学生的77.41%(P<0.05)。

2.2 养犬和防疫的态度与行为

29.45 %的中小学生家中养犬。从养犬行为方式(表3)来看,养犬学生的犬类狂犬病知识平均分(6.86±1.34)远高于不养犬的学生(6.49±1.24),差异显著(P<0.05)。31.99%的学生会逗犬并抚摸犬,92.77%抚摸犬后会洗手,91.83%遛狗时牵狗绳并清洁粪便,81.53%知晓犬伤人的法律责任。具有以上行为方式的中小学生狂犬病知识平均分均高于不具有该行为方式的(P<0.05)。

2.3 获取知识

从能否经常获取狂犬病相关知识来看,25.03%(187/747)的学生自认经常获取狂犬病知识,经常获取知识的平均分(7.13±1.17)远高于较少或从未获取知识的平均分(6.42±1.26),差异显著(t=6.78,P<0.05),说明能经常获取狂犬病知识的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好。

从狂犬病知识的答题结果(表4)看,几乎所有题的答对率均为经常获取知识的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的。其中,经常获取知识的能说出犬类狂犬病症状的占比(16.58%)远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的(7.87%),经常获取知识的能说出其他易感动物的占比(11.29%)远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的(2.52%),差异均显著(P<0.05);在狂犬病能否被治愈问题上,经常获取知识的答对的占比(50.53%)远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的(31.54%),差异显著(P<0.05);在处理抓咬伤口问题上,经常获取知识的答对占比(94.62%)远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的(88.69%),差异显著(P<0.05);在回答犬猫舔舐无破损皮肤是否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时,经常获取知识答对的占比(71.66%)远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59.25%),差异显著(P<0.05);在给家养犬注射狂犬病疫苗的问题上,经常获取知识答对的占比(95.16%)远高于较少或从未经常获取知识的(86.89%),差异显著(P<0.05)。

表3 中小学生养犬和防疫的态度与行为问答情况统计对比

3 讨论

3.1 亟须加强中小学生狂犬病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除犬猫外,狂犬病还会感染猪、牛、羊、兔等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家畜以及鼠、蝙蝠、獾等野生动物。学生识别易感动物范围的扩大,能提高他们防范风险的能力。狂犬病是100%致死的烈性传染病,但大部分中小学生对“狂犬病不可治愈”这一核心内容缺乏认知,不能充分了解狂犬病的危害,存在麻痹大意思想,这对主动防范狂犬病极为不利。按照WHO 建议,与疑患狂犬病动物接触,如果皮肤完整,则属于Ⅰ类暴露,接触后无须处理。本调查显示,有1/3 的学生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学生是狂犬病暴露和发病的重点人群[8],而广东省狂犬病的高暴露人群为6~15 岁儿童[9]。本调查发现,珠三角地区8 个市中小学生的犬类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普遍较低,与在深圳、宜昌、三亚地区的调查结果相似[10-12],主要是犬类狂犬病基础知识答对率不高,不清楚犬类狂犬病症状,不能有效辨识传染源——发病犬。这些可能是中小学生易遭发病犬袭击,造成抓咬伤暴露的原因之一。本调查还发现,城镇学生的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乡村学生,这与蒋静等[11]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城镇学生获取狂犬病知识,如抓咬伤处置、给犬免疫等方面,要好于乡村学生。一直以来,乡村犬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于城市,农村地区不注重给犬免疫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与农村地区没有便利的疫苗购买渠道、经济负担额外增加等有关。在识别犬类狂犬病症状上,城镇学生不如乡村学生,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养犬数量多,狂犬病发病率较高,乡村学生接触病例的概率相对较高。有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狂犬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改变学生对狂犬病的态度[13]。因此,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根除或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14]。在目前中小学生狂犬病知识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尤为迫切,特别是乡村学生。建议卫生、农业、教育等部门加强联动,紧密合作,将狂犬病防疫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范畴,并作为狂犬病综合防控的重要内容。

表4 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识不同问答获取知识频率情况统计对比

3.2 加强立法和普法,规范养犬行为

为规范养犬行为,在珠三角各市中,深圳、广州、珠海已颁布了养犬管理条例,东莞、佛山、中山的相关条例已经到了立法听证或立法审议阶段。从法律层面上规范犬只管理和养犬人行为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和普法宣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狂犬病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狂犬病防控观念,树立正确的养犬态度,从而在行动上科学、文明养犬,主动防范狂犬病,如不逗陌生犬,抚摸犬后洗手,遛犬时牵犬绳,自觉清理犬粪便,知晓犬伤人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建议加快犬只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规范养犬行为和狂犬病防控,引导广大市民依法养犬、文明养犬,截断狂犬病传播链条,减少犬对人的伤害,从而最终达到保护人的目的。

3.3 狂犬病知识掌握度与地区经济水平无关

有人认为,地方经济状况对当地小学生的狂犬病相关知识和防范意识有较大影响[6]。本次调查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广州、东莞两个城市的中小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高,因此,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与地区经济水平无关,而可能与各地健康教育普及程度息息相关。

3.4 局限性

由于受抽样时间、可支配资源和调查对象意愿等客观条件限制,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便利抽样等非随机抽样方法,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但调查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调查与余春等[15]的调查结果不同,未发现年龄、年级与学生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联,这可能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此外,深圳问卷回收率较差,部分问卷应答不完整,也可能对调查结果有一定影响。

4 结论

调查认为,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对犬类狂犬病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不高,尤其是乡村学生普遍较低,需要加强中小学生的狂犬病防控教育,提高其狂犬病知识掌握度,从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养犬和防疫的态度与行为。

猜你喜欢

知信行犬类养犬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犬类友好型”商业体进入2.0时代
文明养犬倡议书
浅谈犬常见皮肤病的诊疗
分析犬类动物的常见疾病和有效预防
HOTS·HOTS 2017年度犬类摄影师大赛作品选登
基于JCI标准下哮喘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药食同源知信行及建议研究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