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沐浴着父爱的阳光成长

2020-11-02吴鲜玫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0年7期

吴鲜玫

一、教材、学情分析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至六年级的统编教材中,父亲的形象应该说还是丰富多样的。[1]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课吴冠中的《父爱之舟》,以叙述为主,用工笔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写法,疏密有致地刻画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体现了一个画家的独特视角与写作功力。作者记忆中的那几个场景,那几个场景中的细节,读来让人感觉有一种脆脆的生香味。因为他有一个卖了茧子买枇杷给儿子吃的父亲,他有一个心疼儿子被虫咬的父亲,他有一个害怕孩子委屈亲手做个万花筒的父亲,他有一个充满期望、背他上学、灯下缝衣的父亲……这些事情小之又小,却爱得有声有色。通过课文的学习,就是力图让孩子们从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细节中体会朴实的父爱,以感受爱的启迪,爱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认识“茧、栈、冤”等9个生字词;快速默读课文,能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朴实的父爱。

三、教学重点

学习场景、细节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感受父子之间的温情。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关键词句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初识“父爱之舟”

1.出示四张与父亲在一起活动的图片,其中三张是父亲呵护儿女的,一张是儿子驮着父亲在天安门看升旗,请同学们说说看到这些图片的感觉。

预设:生1:父亲很爱儿女,儿女也爱父亲。

生2:和父亲在一起很快乐。

2.这种爱,吴冠中又是如何展现的?我们一起走进《父爱之舟》。(出示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等十余种。)

3.读了作者简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生1:作者是一名著名的画家。

生2:他是一名美术教育家。

4.是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可他却难以画出儿时满载父爱的小渔舟,这是为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找找原因。

(设计理念:借助一些图片直观地引发学生内心体验,然后直入课题,引出作者,意在让学生直观地勾连起对父爱的感受。介绍完作者后,随即设问“可他却难以画出儿时满载父爱的小渔舟,这是为什么呢”,设置疑问走进文本,水到渠成。)

(二)初读文本,联想“父爱场景”

1.检查字词的读音。

卖茧(jiǎn)子买枇(pí)杷(pá)

最便宜的小客栈(zhàn)

自己一分冤(yuān)枉(wǎng)钱也不肯花

2.用上自己的话把这些词语通顺、完整地串连起来,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一个_______的父亲啊!

3.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场景?

要求:运用“抓关键词”“连词成句”“带着问题去读”等方法快速默读课文,并记好阅读的速度(花了几分钟读完)。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场景,分别在哪个自然段?

明确:①买枇杷(第2自然段);②花钱住旅店(第3自然段);③逛庙会(第4自然段);④雨雪天背“我”上学(第5自然段);⑤凑钱给“我”缴学费(第6自然段);⑥送“我”报考师范(第8自然段);⑦缝补棉被(第9自然段)。

(设计理念:生字词的学习仍然是五年级不能放松的一个基本功。抽查这几个词语,一是“杷、枉”这两个字在组成词语时应读轻声;二是用这几个词能巧妙串起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训练学生运用词语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多雕之效果。)

(三)再读文本,感悟“父爱朴实、深沉”

默读课文2-9段,思考: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深刻?

1.逛庙会。(第4自然段)

(1)哪些细节、哪些词语特别能打动你?完成下列表格。

(2)这个时候如果你化身为一名摄影师,你会把镜头聚焦到哪个细节?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预设①:抓住“偏僻”“凉”和“盛大的节日”“热”,在庙会上什么都有的吃,父子俩却要到偏僻处吃凉粽子,父亲不让“我”太委屈还领“我”吃热豆腐脑,他自己却就是不吃,体会到父亲对“我”最朴实的爱,同时“我”又心疼父亲。

预设②:庙会上什么玩意都有,父亲不可能花钱买,回来给“我”糊了一个不花一分钱的万花筒,体会到一个如此穷的父亲却有一颗最爱孩子的柔软的心。

预设③:一个这么穷的父亲却还要带“我”到这很容易想花钱的庙会上来,体会到父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愛着自己的孩子,因为他知道虽然什么都不能吃什么都不能买,但却能让孩子见世面长见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带着这些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朗读这个自然段。

2.雨雪天背“我”上学。(5自然段)

(1)朗读这一段,找到关于父亲的细节描写的词语、句子。

明确:背着、扎紧、撩起、扎在、扎。(词语)

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句子)

(2)从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预设①:这细致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贫穷家庭中的父亲是怎样尽力来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很让人感动。

预设②:母亲的陪嫁本来应该用来做纪念的,但因为穷却不得以要拿出来用,这细致的描绘一方面说明家里确实很穷,另一方面让我读到了父亲不仅对“我”好,和母亲的感情也非常好。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3)带着这些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朗读这个自然段。

3.凑钱给“我”缴学费,品尝新滋味。(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一个贫穷的家庭,要凑一笔学费,怎么凑的?这么穷,为什么要送我上学?

明确:卖稻子、卖猪,所有家里能卖的东西卖了,也要给孩子凑上一笔钱。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上学非常支持,这种动力来自于父亲的心愿——父亲经常说要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以后孩子就不会像自己这么穷这么苦,可以过上光鲜的日子。

(2)再次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并做批注:这个“新滋味”是什么?

思考之后,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个“新滋味”是什么滋味?

补充介绍背景:那一年吴冠中从村里初小毕业,考入鹅山高小。那年他十一岁,是长子,家里还有弟弟、妹妹,母亲长期卧病。

预设①:心酸的滋味,因为他拿着家里东拼西凑的钱,他感觉非常对不起他的家人。

预设②:理解了父亲的艰难,理解了父爱,关心父亲。

预设③:因为父亲的疼爱让他深深地感动,他在这里的哭不是发脾气时的哭,也不是与家人撒娇似的哭,而是一种自己长大了,理解了父亲的爱,为父亲的辛苦付出而心酸……

(3)小结:这新滋味意味着成长,从初小到高小,到无锡师范,再到世界各地,童年的一个个场景,一处处细节,依然那么清晰,还有故乡的那条小船,常常入梦来,醒来,枕边一片湿……

(4)带着这种新滋味抓住关键词句朗读这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用抓细节的方法学习其它场景,体会最朴实的父爱。

集中交流:“住旅店”场景,从“父亲心疼极了”“动心”两处细节,联系生活实际,能深入理解父亲无私爱着儿子;然后借助“我虽年纪小却已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这句话,在品读中能体会到儿子理解、体谅父亲的懂事性格。父子之间的这种温情很让人感动。

(设计理念:多次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读熟是理解的基础。让学生静心读文,真正走进文本,为理解情感主题作好铺垫。且引导学生学习从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情感的方法,从关键的词句中深入。然后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父亲朴实的爱,以及父子之间的温情。)

(四)学以致用,激起父爱共鸣

1.学习并运用这种抓场景、捕细节的方法写一写父亲或身边亲人对自己的爱。

(设计理念:学习通过场景、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运用抓场景、捕细节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父亲平常举手投足间、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所表现出的父爱。引导孩子从细微处体察父爱,从而加深感受,引发共鸣。)

(五)浏览首尾,知文章结构

浏览课文开头和结尾,看看有什么发现?

明确:由梦境开始,然后由梦境结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首尾呼应,或者叫照应,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设计理念:浏览开头结尾,引导发现作者以梦的形式回忆往事,明确课文场景事件组织的结构特点,这是五年级学习作文谋篇布局、组织材料的一项内容。)

八、作业布置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并思考两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九、教学反思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母爱比父爱更令人感动,因为母亲常常爱在生活细节里,令人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文章非常之多。而在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中,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教材中,父亲的形象有时很笼统很模糊,是粗线条式的,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以致于80后写父亲是“父爱如山”,90后写父亲是“父爱如山”,00后写父亲仍然是“父爱如山”,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情况。统编教材选入的《父爱之舟》正是一篇饱满地刻画父亲形象的佳作,孩子们读了这有趣有味又有情的文章,学习了从平凡的场景中抓细节体味情感之后,课堂上的小练笔(也写自己的父亲),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在交流汇报环节,好多孩子听着听着就流泪了。自古以来,父亲疼爱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但疼爱孩子的心却永远一样。《父爱之舟》中的穷父亲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爱着自己的孩子,明明什么都买不起却要带着凉粽子领孩子去逛盛大的节日庙会,这令人不可思议。在今天的孩子看来,一碗热豆腐脑太廉价了,但对于当时的父亲,却是付出了最大的能力来安慰一下太委屈的孩子。也正是这样一个点,这样一个细节,却让无数人看了唏嘘不已。文章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让读者从朴实的语言所描绘的场景、细节处读到那能让内心为之一颤、为之泪目的父爱。正如李健的歌曲《父亲的散文诗》,“一九八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儿子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每一句歌词都是一个生活场景,每一个生活场景里都是生活的細枝末节。这便是李健眼中的父亲,一个贫困年代的老父亲,有血有肉有爱的父亲。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儿子成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质朴的歌词,娓娓道来,戳得人心酸到泪流不止。最是动人细节处,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初中课本里有朱自清的《背影》,高中课本里有黄方国的《父亲》,这些作品都从细节处体现出平凡父亲的不平凡的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多引导孩子从细节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细节丰富父亲的内在形象。沐浴着父爱的阳光慢慢成长,男孩会更阳刚、挺拔,女孩会更柔美、优雅。

注释:

[1]王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父亲形象之我见》,《教育》,2015年第11期,第88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