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东:被误解不一定是表达者的宿命

2020-11-02

新晨 2020年1期
关键词:错话记性听者

我说过一句话,叫“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好多人都引用这句话,在网上转来转去。我理解他们的意思,但其实跟我讲的,有那么一点不太一样。

当然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明我有先见之明,因为每一句话说出来,都是用来被误解的。

所以,今天我就想聊聊,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本来我是想说什么来着。

小时候,你上课打瞌睡,老师会骂你说:“你怎么这么不专心?你给我站起来听。”你在家犯了错,你妈会唠叨你说:“我说三遍了,你长不长记性啊?”意思是说,表达失败的时候,责任在听的人身上,这个叫“听者责任制”。

可是到了社会上,情况不一样了。

比如,我在台上主持节目,底下的观众,人家不耐烦了,交头接耳,旁边的观众全都聊起来了。

这时候,我能不能过去跟他们说:“你看节目,你给我专心点,你出去,你出去洗把脸,你回来清醒清醒接着看?”我不能这样,我只能说:“不好意思,今天我的表现不精彩,下次努力。”

又比如说,你跟客户介绍一个产品方案,宣传的一个slogan(口号),客户一直记不住。TA就是记不住你说的这句话,这时候你不能跟客户说:“你什么记性啊?我都说三遍了,你还记不住?”

你不敢这么说对不对?所以你只能说:“不好意思,没让你留下深刻印象,是我工作不到位,我再找一句你一定能记住的slogan。”

意思是什么?表达失败的时候,责任在讲的人身上,这叫“讲者责任制”。

那为什么说这个?因为在我看来,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强调“讲者责任制”,也就是表达者的责任。

尤其是当众说话,你越来越不可能有那个权利,让别人去洗把脸过来听听,所以,以前在公众场合,台上的人说错话,TA可以怪台下的人说,你们误解了我的意思。

但是现在,當众发言,说错话,只能怪你自己,你没有表达清楚,造成了听者的困扰。

所以,当我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的时候,我其实内心那句话叫作:“这应该是表达者的责任”,也就是“讲者责任制”。

不管误会是怎么造成的,表达的人,永远得把这个责任扛下来,永远都要去想,我是不是表达得足够清楚。

所以,与其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如说,认命的时候,咱们其实只能想想:有没有在认命的前提下,更好的表达方式。

几年之前,提到当众表达,很多人的困扰,其实都是上台,我会紧张,我该怎么办?

这几年,我觉得很多年轻人最大的困扰,已经从“当众会紧张,不敢多说”变成了“当众找不到分寸感,随口乱说,祸从口出。”所以,当众表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程。

在以前,想要当众表达,其实机会挺有限的,你是得有这个身份,你才能被邀请到典礼上,去说你那一二三句话。

但今天这个社会,“当众”,已经是一个“随时随地发生”的场景。

你拿出手机,你开个直播,你立马就“当众”了;你录段短视频,介绍一下你淘宝店的产品,这叫“当众”。

在网络时代,我们的每段表达,技术上其实都已经没有门槛,让它随时随地被“当众”,被别人听见,或者看见。

所以,现在教当众说话,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主要是教大家如何克服紧张啊,如何写稿背稿啊,如何字正腔圆啊,如何抑扬顿挫啊,这些都是过去式,现在要强调的,是听众跟场合的多变性。

如何说一段话,放上网,大家听了,觉得有意思,你又不会挨骂?

如何在三五分钟之内,不啰唆,不废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让大家听完之后,觉得有所收获,还能记住几个词儿?

这才是我们今天这个课程,想跟大家分享的,在我们看来,也是大家最需要的当众表达的方法。

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和其他几位导师和主讲人,会负起讲者的责任,让你这个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当众”的人,在这个随时随地被“当众”的时代里,做一个更有趣的表达者。

猜你喜欢

错话记性听者
一共几个人
劳工(外二首)
该来的和不该走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好记性
记性不好
三人成虎
记性与悟性
允许每一个人说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