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折扣”困境下的电视剧翻拍

2020-11-02王藇

戏剧之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电视剧

王藇

【摘 要】翻拍高分日剧是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新风尚,在原版日剧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的情况下,翻拍的中国版却屡屡受到质疑。本文将从文化折扣的角度出发,以日剧《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和中国翻拍版《不负时光》为例,分析翻拍电视剧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如何提高翻拍电视剧的吸引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折扣;电视剧;翻拍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12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翻拍国外经典电视剧成为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新风尚,日本和中国地缘相近,许多高分日剧都被翻拍成了中国版,如《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战》《卖房子的女人》等。遗憾的是,这些翻拍电视剧与原版相比,都表现得不如人意:不仅收视平平,观众反响一般,在豆瓣等大型评分网站上也无法延续原作的高分神话。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是日本电视台在2016年制作播出的电视剧,由日本人气女星石原里美和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菅田将晖这两位青年演员主演,讲述了时尚女孩河野悦子进入校对部工作,给朴素无趣的校对工作带来新气象的故事。该片在日本播出时平均收视率达到12.36%,豆瓣评分7.8,女演员石原里美在剧中对丝巾的运用在日本和中国都引起了年轻女孩的模仿热潮。

在原版大火的背景下,中国版“校对女孩”《不负时光》在2019年以网剧的形式登录腾讯和爱奇艺,累计播放量2.3亿,在开播后播放量一路走低,豆瓣评分3.4,和原作相比在评分和观众接受度上都逊色不少。

文化折扣这一概念由霍斯金斯和米卢斯于《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中首次提出,霍斯金斯指出:“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的主要原因”。[1]本文将对比日剧《校对女孩河野悦子》与其中国翻拍版《不负时光》,从“文化折扣”这一理论视觉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电视剧翻拍质量不高的原因,尝试探索降低电视剧翻拍产生文化折扣的路径与方法。

二、《不负时光》弱化了《校对女孩河野悦子》的文化表达

职业剧是近年来影视剧行业的热点,是指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下,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主人公围绕其职业展开的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电视剧。[2]职业剧所触及的社会阶层广泛,在剧情设置上存在丰富的故事表达和戏剧冲突。主人公在职业剧中的成长过程和职业特点的生成息息相关,一个人在精神上的成长和成熟所需要经历的过程或许是相同的,但是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却不相同。成功的职场剧既要表现出职场文化,又要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

作为一项职业,“校对”是编辑出版中重要的一环,其专业性的特点对大多数受众来说是陌生的。《不负时光》的编剧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向不熟悉这一职业的中國观众展现校对工作的魅力,对中国校对人员的工作常态和职业道德进行逐一展示。为什么中国观众对于翻拍版的接受度不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对校对工作的理解粗浅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是一部职业剧,讲述的是对日本观众来说比较陌生的“校对”工作,在电视剧的许多场景中,都校对工作的细节都做了详尽展示,包括如何校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事实核查等。也对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关系、编辑和作者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对不同的文学类别做了普及。以“校对”工作为依托,展现了日本文学的魅力:比如儿童文学,作家写出的版本容易理解并且文字华美,但是河野悦子认为这样的文章对于儿童来说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应该进行修改,展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原文和修改意见能让观众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区别,既表现出了日本文学文字精巧的,语义丰富的一面,又表现出通俗易懂,详略得当的一面(图1)。

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校对”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非常适合通过“校对”这个形式来表现,根植于中国文学的土壤可以让校对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富有本国魅力,如果仅仅把校对工作定义为修改“生僻字”“病句”“成语误用”等情况,将《说文解字》当作主角“卖弄”的工具,就无法充分展现出中国文学的魅力。比如同样是对儿童文学进行修改,《不负时光》用“内容全对,风格也合适”两句话匆匆带过,对文学本身的展现比较少。

(二)对职场文化的疏离

《不负时光》的主创团队对女主角李校的塑造在服饰上就脱离了中国职场文化的语境,中国职场的穿衣法则是“什么样的岗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其实中日两版的女主角刚出场的服装如出一辙,都是低马尾、大耳环、西装套装,让人觉得非常自信,有气场。(图2)。

同样类型的服装和装扮,为什么河野悦子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而李校却让人觉得尴尬呢?这是因为河野悦子是去应聘时尚杂志的编辑,她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尚专业度,所以一套大方得体、精干利落的正装穿在她身上是合适的。而李校作为一个实习生,穿的却像一个时尚编辑,不符合一个实习生的身份。作为一部职业剧,设置这样一位对职场规则一知半解的主角,无疑是弊大于利的。

更重要的还在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作为一部喜剧,《校对女孩河野悦子》虽然没有涉及日本职场文化中的上下级紧张关系,为了公司舍弃尊严、逆来顺受的情况,但是河野悦子在工作中依旧是小心谨慎,处处以校对部的利益为先。在校对部前辈告诉她工作相关事项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谦虚,耐心倾听有关校对工作的要点,没有表现出对工作的排斥。

而在《不负时光》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剧想塑造一个对时尚高度敏感、直言不讳的女主角形象。但是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却让女主角去偷看别人电脑中的策划文案,偷看他人的策划依旧是职场中的大忌,无意间降低了观众对于女主角的好感度。同样是介绍校对工作的剧情,李校对校对工作的态度是不端正的,在前辈讲解校对符号的时候,她反问“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用2B铅笔”,对专业校对手势的评价是“自虐”。作为一个新加入部门的员工,李校对上司不敬,工作态度漫不经心甚至有些傲慢,这和中国的职场规则是相悖的。

(三)对日本“治愈系”文化的背离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是“治愈系”电视剧,和现实中等级森严的日本职场相比,《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展现出的活力和朝气、为年轻人加油鼓劲的氛围更像是对残酷现实的讽刺。在日本语境中,治愈系指的是能够抚慰心灵,给人以持续、恒久、连续的舒畅感的一系列事物,对人的精神、心理进行疗愈和抚慰,[3]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南博在其著作《日本的自我》中表明,日本青年一代缺乏主体性,没有确立自我,有强烈的自我不确实感,由于自我的塑造不成功以及人际沟通的失败,青年一代害怕和现实社会接触[4],因此产生了许多治愈系的影视和动漫作品。这类作品给人一种平静、放松的感觉,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自己力量的肯定和自信。

河野悦子的职场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她也经历过得罪作家、临时换稿通宵审阅、封面印刷出现错误等困境,这种不完美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实投射。“治愈系”在影视中表现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逻辑,观众能从主角的行动中得到面对生活的勇气。当河野悦子必须通宵进行校对的时候,她的同事主动留下来和她一起工作。正是因为“校对的失误会变成公司全体员工的失误”这一信念,让校对部的心凝聚在一起,职场上的人际沟通问题在这种集体信念中得到了解决。

虽然中国和日本的国情不尽相同,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高度的职场压力下,中国观众也想在电视剧中获得治愈。《不负时光》弱化了职场团结协作的作用,将女主作为全能的代表,“所有的难题都由一个新人来解决”这一假设在现实职场中不可能实现,因此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无法“治愈”遇到相似工作困境的观众。

三、翻拍电视剧如何降低文化折扣

翻拍电视剧沿用原版的剧本,加上豪华的明星阵容,理应获得观众的喜爱,但是却在播出之后遭遇“滑铁卢”。翻拍电视剧在宣传造势上往往采用“中国版XXX”的噱头,又很少体现中国的本土特色,中国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没有代入感,原著精彩的情节和细节都仿佛“空中楼阁”。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照。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电视翻拍剧既要“忠实”于原剧,又要适当地“本土化”。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原版内核,拒绝本末倒置

电视剧翻拍过程中出现“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原版电视剧蕴含的文化元素不被国内观众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产品价值上会有所减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之间也比较接近,在文化理解的上的差距比较小,但还是会受到文化折扣的影响。电视剧作为音画语言的综合体,为了减少出现翻拍导致的文化折扣,应该减少和日本文化直接相关的部分,多用使用普世的、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价值观,将把握原版精神内核作为改编的关键。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和《不负时光》虽然都以校对为题材,穿插着时尚元素,但是剧情的主线却是不一样的。《校对女孩河野悦子》的主线是励志,是“努力就会有奇迹”。虽然河野悦子一开始并没有进入梦想中的时尚杂志编辑部,但是她没有自暴自弃。正是由于她对校对工作的执着,不仅破除了校对部门无聊的刻板印象、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最终还使她实现了成为时尚杂志编辑的梦想。虽然其中也有河野悦子和男主角折原幸人的感情线,但是后来却没有和折原幸人成为恋人。

在《不负时光》中,“爱情”是主线,虽然剧组在宣传时也以“青春励志”作为主打,而李校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情节占比远远小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故事的结尾也不是李校和周子墨热血追梦成功,而是有情人終成眷属,还是落入了普通偶像剧的俗套。

(二)寻找“中国式”主人公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是一部日剧,“河野悦子”这一形象设定是日本观众所熟悉的,她身上存在日本文化的印记,如“元气”“宽松世代”(指1987年以后出生、奉行宽松的教育方法、以“重视人性教育”为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一代人)。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编剧保留了她身上的缺点,比如完全不看书,只看时尚杂志;国文水平不高,会读错作家的名字;爱管闲事,容易得意忘形。但同时又赋予了她和日本年轻一代的区别——日本的年轻一代是“低欲望”一族,没有什么梦想,渴望安逸。而河野悦子却是一个热血的人,积极向上,认真负责,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这种设定反映出日本社会的矛盾,电视剧通过这样一位主人公来鼓励年轻人奋发上进,某种程度上是对日本社会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反观《不负时光》,李校的身上则少有中国文化的标签。李校在实习期过后没有入选编辑,她跑去质问领导“为什么不能录用我,是不是因为我之前顶撞过你”,却少了反思和谦逊。她把拥有名牌包当作自己的梦想,将消费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前期对李校的塑造是为了先抑后扬,那编剧在后期也没有表现出李校的成长,反而使得她成为观众眼中“不讨喜”的女主角。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往往对主人公进行“标签化”处理,如“剩女”“拜金主义”“油腻”等,这种标签化的思维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限制了编剧的想象力,最终在人物塑造上出现“扁平化”。这些标签固然会带来一些话题,但是观众不知道如何撕下这些标签,无法解决中国人的困境,那又怎么算是“中国式”的主人公呢?

(三)设置中国化场景,提升观众沉浸感

在翻拍日本电视剧的过程中,中国编剧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照搬原作的人物设定与场景。如饱受诟病的《深夜食堂》和《求婚大作战》,一个将慰藉中国人心灵的场景设置为日式居酒屋,一个将男主角设定为棒球选手。“居酒屋”和“棒球”是日本文化的代表符号,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样的场景和人物设置很容易增强他们的沉浸感,但是对于不熟悉日本文化的中国观众来说就产生了“文化折扣”。

国产电视剧的通病是不敢在场景设置上表现出生活苦难的那一面,《不负时光》的受众就是努力奋斗的年轻人。而电视剧中的生活和观众的现实生活大相径庭,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无法产生认同感,自然也就无法沉浸。因此,对于场景和人物的设定,一方面要有中国的特色符号,另一方面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在价值观的传导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的精神内核必定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只有抓住内核,才能减少在翻拍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其次,无论是日剧翻拍还是原创电视剧,如果想要收入与口碑双丰收,还是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基本逻辑。电视剧的主创团队只有在人物、情节、细节上都经过反复推敲,才有可能创作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参考文献:

[1]Hoskins, Colin & Mirus, Rolf. 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s [M]. Media Culture & Society -MEDIA CULT SOC,1988.499-504.

[2]林梦雪.浅析国产职业剧的问题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01):101-102.

[3]李思屈.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DIMT模式中的日本茶饮料广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2.

[4]尚会鹏.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J].日本学刊,2007,(02):95-108.

猜你喜欢

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特征与创作趋势
我国电视剧“走出去”研究综述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探析我国国产电视剧剧本选择的新趋势
网络剧的底线可以比电视剧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