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视阈下的博物馆教育理念

2020-11-02王佳

参花(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教育活动引领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已成为“全民学习殿堂”。置身消费社会,面对生存、享受、发展等多元并存的消费模式,类型多样的观众,日趋多元的文化需求,博物馆教育在不断转变社会角色。博物馆教育理念作为博物馆教育的精神核心,同样处于转变之中。本文将分阶段阐述博物馆教育理念的转变及对教育活动的导向。本文提出“全民社教”构想,阐述教育理念前瞻性对受众博物馆文化体验方式的引导,及对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消费社会 教育理念 教育活动 全民社教 引领

消费社会中,文化是一种消费品,消费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成为社会中历史文化消费的重要“供货商”。观众作为消费主体,自身提出的日趋多元的文化需求,促使博物馆教育在不断变革创新,博物馆教育理念作为博物馆教育的精神核心,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宣传以及评估。博物馆教育活动品牌化效益,博物馆教育职能最大化发挥,都需要增强教育理念的前瞻性,使其紧跟文化消费发展趋向,从而带动区域内旅游文化发展。

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转变

博物馆教育活动是一切围绕博物馆展览,研究成果和馆藏文物的教育活动,它的实质是以活动为手段、教育为目的的宣传行为。博物馆教育理念作为活动核心,它的转变并不是单线式的推进递变,而是多线综合的变化。这种复杂的变化直接引领着活动的定位与发展走向。

(一)从以“物”为本到“物件 ”教育

在提到博物馆的时候,大部分观众还将其视为存放文物的“仓库”。尤其是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这种认识尤为明显。为收藏而收藏也成为一些博物馆的主要经营方式。在消费社会影响下,陈列不仅是一种摆设,更应成为一种视觉艺术。展览为主、开门迎客的做法是以文物为中心的研究和教育方式。这种与观众产生距离感的理念也逐渐被兴起的“物件”教育理念所冲击,越来越多的观众渴望了解文物背后的信息,让“物”为“学”所用。

(二)从迎合到引导

在文化消费过程中,消费个体由于文化背景、消费经验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产生差异。在初期博物馆教育实践中,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类型都是为了迎合观众需求。这种供需模式下,与社会盈利性教育机构提供的同类型产品和服务相比,博物馆无论是活动形式还是实施方式都具有滞后性。博物馆推出的活动,由于缺乏市场需求的调研,虚拟预估的市场由于潜在观众群体开发不够,总是会造成产品饱和,表现为推出的季度活动初期火爆,后期参与者寥寥,造成资源浪费。从发展角度来看,需要从理念升级,增强理念前瞻性,从“满足需要”到“创造需要”,提供更多文化产品,使观众找到适合自己的体验方式。引导式探究学习,能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博物馆氛围,在文物营造的情境中找到自我。

(三)从说教到以“人”为本

初期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免费发放的产品,大多无特别宣传,多以被动的教育手段输出,教育人员怎么教,观众就怎么学,无法深层次触动观众。展览所包含的信息都需要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分割为若干可吸收的片段,观众则按照其安排的顺序和方式接受,观众没有直接获取和反馈学习成果的机会。这主要受方法方便性、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职业特性以及傳统观众的期待三方面影响。这样的说教教育方式与博物馆所处的应试教育大环境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博物馆从业者还是活动参与者,都是受说教教育影响的一代人。随着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变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文化消费背景下,观众追求个性化体验和参与体验的机会,简单的说教及单一活动体验已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参与需求,以人为本的博物馆教育理念随之出现,重视体验感受,尊重观众的情感、需求和能动性成为活动设计者的主要出发点。如近些年火爆的探秘体验类活动,活动充分整合文物与历史背景资源,通过展厅亮点选取、模拟情境再现、还原真相解密、设置重重游戏关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也改变了博物馆一贯的严肃形象,使博物馆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消费背景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一)功利与公益的相悖

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为公益性质,无论是参观展览还是参与活动,大都无须付费。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博物馆门槛,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但是公益不等于免费,仅仅依靠活动“福利”是很难持续博物馆火爆场面的。当“公益红利”逐渐减少,所带来的兴趣点渐渐耗尽,难以满足目前大众消费中观众追求新奇的特质,则不能良性发展。国内各馆开展的活动多针对小学学段,幼儿活动和成人活动较少。长期受限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参与活动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教育活动对目标人群缺乏精准定位,对隐含观众预估不足。由于年龄段的局限,尽管短期内活动受众相对固定,但无持续性,一旦超过年龄段,没有相应配套教育活动,则会造成已有观众群体的流失。

(二)创新与滞后并存

博物馆教育没有独立的教育架构,由于市场经济影响,长期依附传统学校教育,随社会大教育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博物馆教育理念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理念更新方面,总是滞后于社会教育。但是博物馆在自身发展中又具有独立性,在一定的理念支撑下,不断创新,使活动保持着一种略显滞后的活力。

(三)缺乏专业教育人员

目前,博物馆教育人员多数都是讲解员出身,很多并不具备教育资质,缺乏教育教学基础培训,很多活动实施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自身教学理论储备薄弱,本行业专业教育理论接受不够,造成硬件不够硬、软件太软的局面。面对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以及参与者素质的日益提高,难免应对不足。微博、微信、网站等网媒的运用及AR、3D等高科技的引入,也使博物馆教育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博物馆面临多重变革,理念的转变基于博物馆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在自身条件的约束下,更应该扩大教育团队。在多元文化发展模式下,应“问需于民”,让原本的受教者更广泛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全员宣教到全民宣教。

三、全民社教的发展建议

(一)打破馆际壁垒,增强馆际交流

博物馆尽管分类不同,但同属于文化产业的前沿阵地,应加强交流合作,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目前,囿于制度藩篱及用工体制,馆际之间缺乏人员流动,人才效应无法扩散;新理念理论资源无法共享,部门内部仍以自有理论支撑工作,造成行业内理论资源的浪费;馆际之间学习交流通常是成果业绩介绍多,彼此对于自身工作开展及发展中的问题探讨少,甚至避之不谈,无法互相引鉴,同样造成财力及研发时间的浪费。因此,增强学习交流,激发发展活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同一地域内的各种博物馆更应充分交流,使博物馆产生集群效应。

(二)积蓄教育力量,扩大教育群体

教育创新不仅是形式的变革,更应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供给方面进行调整。就目前创新性文化基础薄弱、功利性文化发展氛围过浓的社会环境,可以从观众出发,从教育源头创新,将观众由旁观者、受教者转变为施教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很多观众具有多年收藏经验,在个人的爱好驱使下,一直在丰富知识储备,这些观众尽管不是专家,但是具有专长。可以吸引社会上这些热爱历史文化并具备一定历史知识储备的爱好者加入博物馆教育团队。扩大施教者主体,通过圈层效应,扩大受众主体,将博物馆“传授式教育”变成“分享式教育”,从外延扩大博物馆教育内涵。同时这种新观念也会影响博物馆的从业人员,使教育工作人员从活动实施者到参与者进行角色转换,实现双重教育提升。对于民间收藏也具有引导作用。形式上可采用沙龙、座谈、“爱好者之家”“百姓讲堂”等丰富的类型。

博物馆作为沟通平台,应当鼓励有兴趣的观众,通过博物馆课程学习,在了解博物馆职能,熟悉展览文物,并且学习过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上,策划教育活动。激发实施者和参与者对博物馆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历史认同感。

(三)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和平台的联系

各种社会教育机构,民间文化团体,以历史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微博、微信平台,自身具備丰富的资源。自身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很高,在交叉领域比博物馆从业人员更有经验。由于社会团体大多具有营利性质,促使其不断更新理念,以准确把握市场文化的走向。加强合作不仅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还可以弥补博物馆教育理念的滞后,使其接受符合市场要求的新文化教育理念,而社会团体也会借博物馆知名度和美誉度受益。对于这样的合作应增强包容性,同时也应增强文化产权意识,品牌意识,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应提升个人业务素质。

四、结语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文博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文博产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文化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博物馆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博物馆教育处于消费社会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消费社会的影响力,把握文化市场走向,充分挖掘博物馆教育发展潜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前瞻性,发挥其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引领作用,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充实文化消费市场,发掘区域内历史文化内涵,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杨丹丹,闫宏斌,主编.博物馆教育新视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张艺军.论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2):36-40.

[4]王娟娟.博物馆陈列展示艺术的趋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09):101-103.

[5]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

(作者简介:王佳,女,硕士研究生,山西博物院教育部,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教育活动引领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