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非治疗期间维护间隔时间的分析

2020-10-30袁雪梅易小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植入式输液导管

袁雪梅 易小容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336000

静脉输液港属于新型输液管路技术,即输液港,为埋置于、全置入机体的闭合输液系统。输液港系统中有中央静脉导管,其末端相连的装置为穿刺座。采用小手术方法在机体大静脉中置入导管,例如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等,部分导管在皮下组织埋藏,另一端穿刺座留置于胸壁皮下组织,缝合固定[1],在手术以后,皮肤外观仅可看到小缝合伤口,在愈合拆线以后,患者体表可触及突出圆球。在治疗时,以此定位进行下针,经皮穿刺至穿刺座储液槽,方便注射,且有利于长期采血与输液,在高浓度化疗药物、输注血液制品、胃肠外营养中更为适用。当前,临床对于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的非治疗期维护间隔时间存在争议。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非治疗期间维护间隔时间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分析,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7.35±4.69)岁。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7.87±4.7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静脉输液港植入治疗;抽血回血良好,且推注导管较为顺畅;资料齐全;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维护或使用过程中存在抽血不回血现象;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操作: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垫高肩部,头偏向一侧。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使用超声引导,使用穿刺针由颈部胸锁乳突肌的三角顶点进行穿刺。使用导丝引导,在血管中放导管,使用隧道真穿刺,在皮下建立隧道,将导管引出。胸前臂建立皮袋、皮下隧道等特殊结构,作为静脉港注射座,并在皮下组织下0.5~1.0cm处埋藏,紧密连接导管,对输液港底座进行固定,切口缝合,在术后7d时拆线。使用X线片对导管位置进行确认,并判断置管成功情况,输液港最佳位置是导管口在腔静脉的1/3范围内。

导管维护:所有护理人员均需经过培训,并开展导管维护有关工作。在导管维护时,使用空针20ml接蝶翼,吸出导管中封管液与少量回血,并弃用,使用20ml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脉冲式冲洗导管,使用3ml肝素盐水(100U/ml)正压封闭。给予参照组每4周维护1次,给予研究组每12周维护1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所有患者72周,统计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情况,分为Ⅰ级导管部分堵塞、Ⅱ级导管部分堵塞、完全堵塞;同时统计所有患者导管堵塞次数,包括早期(1~24周),中期(24~48周),晚期(48~72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信息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若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情况比较 研究组Ⅰ级导管部分堵塞与参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级导管部分堵塞与参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次数比较 研究组导管部分堵塞次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次数比较次)

3 讨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静脉输液系统,可体内完全置入,广泛应用于采血、输血、高浓度化疗药物、输注肠外营养液等[2],可避免反复穿刺所产生的痛苦与难度,预防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产生损伤,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不需要进行定期换药,可减轻患者压力,部分患者还可沐浴,有效提升生活质量。输液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注射座,在皮下埋置,顶部是硅胶材料,可反复穿刺,在非治疗期间,注射座不连接外界;另一部分是不透X线导管[3],输液座与头端连接,末端在中心静脉中留置。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非治疗期间,需采取科学、合理措施进行维护,有助于预防感染,避免导管发生堵塞。然而,对于非治疗期间的静脉输液港维护间隔时间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表明[4],输液港维护时间间隔越短,感染发生率越低,且堵塞发生概率越低。又有研究指出[5],静脉输液港的导管堵塞情况与维护时间无关。本文中,给予参照组每4周维护1次,给予研究组每12周维护1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Ⅰ级导管部分堵塞、Ⅱ级导管部分堵塞与参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部分堵塞次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维护间隔时间与导管的堵塞情况无关,然而,反复穿刺则会造成注射座覆盖皮肤损伤[6],诱发感染,因此,在静脉输液港的维护过程中还应当增加时间间隔,促使感染概率降低,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在非治疗期间的维护间隔时间与导管堵塞无关联,相比于每4周维护1次,患者更愿意接受12周维护1次。

猜你喜欢

植入式输液导管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高龄淋巴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1例护理体会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