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情绪管理的“自制”与“他制”

2020-10-29熊玫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制情绪管理学生管理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进步和强大的基石。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而学生的情绪问题往往会对教育产生影响,进而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容易激动、生气、冲动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控制和管理这些情绪,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自制”和“他制”两个方面为学生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学生管理;情绪管理;自制;他制

关于情绪的确切定义,众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有各自的观点,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功能主义的学者认为,情绪是一种个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反应;以阿诺德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情绪是一种接近或避让的生理模式的伴随,它是一种体验倾向,对趋向知觉是有益的;以拉扎勒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情绪是环境的好坏引起的个体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取决于个体对环境短时间或持续性的评价。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情绪是一个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状态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需要的期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比如爱、恨、生气、快乐、平静、焦虑、自豪、愤怒等等都是情绪的一种[1]。关于情绪管理的确切定义,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对环境和社会现象的反应和应对;第二种观点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的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情绪管理是对环境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情绪管理就是对个体情绪的控制和认知[2]。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人。学生长期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所以其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学生群体的情绪与一般群体的情绪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易焦虑、易冲动、易抑郁、有爆发性等都容易出现在学生群体身上。而现今的教育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又是相当缺乏的,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有效而科学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对学生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更有甚者会使学生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所以,学生情绪的科学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学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3]。

一、学生情绪管理现状以及情绪的影响因素

1.    学生情绪管理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学生群体的情绪管理现状有如下的特点。

(1)     负面情绪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根据某市对5 万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这5 万名学生中超过16%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上一年度的调查增长了23%;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存在着恐惧、自卑、抑郁、焦虑的情况,其数量占到了90%以上;其中存在抑郁问题的学生数量尤为突出,占到了存在心理问题学生数量的75%以上,其余依次为自卑、焦虑和恐惧。某医院心理问题科室的调查显示,在心理问题的求诊患者中,有超过46%的患者为学生,并且在這些学生患者中,有超过37%的患者存在抑郁的心理问题,这其中超过64%的患者还同时存在着自卑的心理问题。这些调查结果足以说明抑郁和自卑是学生情绪问题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况[4]。

(2)     非正常死亡率日渐增高

非正常死亡,指非衰老、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死亡。一般来说,自杀、意外事故、他杀等均属于非正常死亡。自杀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更严重,这已经成为近10年来我国较为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自杀行为与其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不变的是情绪的失控,即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下

某市对全市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1000名学生个体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次问卷的平均得分为61分(总分100分),如果以60分为及格线的话,则平均分刚刚及格;只有153名学生的分数可以达到80分以上,如果以80分以上作为优良的话,则本次调查的优良率刚刚到达15%;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达到了37%以上。在分项目的评分结果中,适应心理问题、竞争心理问题、合作心理问题、心态控制水平、表达心理问题、自信度心理问题这6 个方面普遍评分较低。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的情绪管控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但是在15岁以后,又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以上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并且在环境适应、社会竞争、协同合作、心态管控、表达自我、自信程度这六个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2.    影响情绪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情绪的因素可以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学生情绪的影响主要有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家庭环境、同学朋友和身边的人的看法;学生自身因素对情绪的影响主要有学生自身对情绪的把控能力和情绪的发泄能力[4]。

(1)     学校和教师管理方面

学校一般只重视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道德教育,较为忽视学生情绪的管理和教育,而学生的情绪管理恰恰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喜欢选用年轻的教师来任教,年轻的教师虽然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没有较强的沟通代沟,但是其缺乏经验,工作方法简单,不能注意语言的艺术和沟通的艺术,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无法去估计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的变化;再如某些校规具体条目的制定,没有考虑处于青春期学生叛逆、自我的心理特点,而是采用生硬的强制措施来管理学生。以上种种都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情绪的失控[4]。

(2)     家庭环境的影响方面

父母、亲戚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父母的某些行为看似是对孩子有利的,但是不注重方法还是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严重时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突然的情绪失控。比如学生家长将孩子学习成绩进行攀比,并当面辱骂自己成绩低下的孩子;比如学生家长长期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以上这些行为的日积月累都造成学生的心理朝着病态的方向发展,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会引发学生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引发情绪失控行为[5]。

(3)     同学朋友以及身边人的影响方面

同学、朋友的背后议论及辱骂、孤立某个学生等行为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校园霸凌事件,存在心理问题的不仅仅是被霸凌者,霸凌者同样存在着心理问题;比如学生群体有目的性地孤立某个个体,长时间就会造成被孤立者产生孤僻、抑郁的心理问题。

(4)     学生自我情绪的控制方面

由于成长环境、家庭环境、自身阅历等的不同,不同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巨大差距。在相同的负面情绪的刺激下,情绪管理能力弱的学生就更容易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

(5)     自我的情绪发泄方面

懂得情绪合理发泄的学生就会找到科学的对他人和社会无害的方式来发泄自己情绪,即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懂得情绪合理发泄的学生就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即情绪失控。

二、学生情绪管理“自制”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自制”情绪管理,顾名思义即学生通过自身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情绪的合理管控。自我情绪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利用宣泄的方式进行情绪管理

当学生遇到情绪困扰时,要勇敢地将这些问题同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讲出来,积极交流,从而得到情绪的宣泄。有些问题长时间憋在心里会导致情绪失控,只有将其合理地宣泄,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    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是情感的累计,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解决心理上的困扰。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有效避免消极情绪的困扰。

3.    利用情感转移法进行情绪管理

情感转移法就是用其他情绪来代替现有的负面情绪。比如以运动的方式进行情绪的转移。一般来说,大吼、唱歌、大笑等都可以作为情感转移的方式来管理负面情绪。

4.    利用自我激励的方式进行情绪管理

自我激励法就是向自己传递出一个“我能行”的信号。自我激励的方法与自我暗示的方法有些类似,他们都是通过潜意识的暗示来进行情绪的管理和控制,并且都是情绪管理“自制”的重要方式。

三、学生情绪管理“他制”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他制”情绪管理,即通过他人帮助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学生的情绪管理。一般来说,能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进行帮助的主要是教师和家长。

1.    实施途径

情绪管理“他制”的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     发现和利用潜在积极情绪

潜在情绪是一种深深埋在内心的情绪,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被发现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受到某些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刺激才会表露出来。发现学生的潜在情绪,并充分利用其积极性,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情绪管理打下基础。

(2)     发现和保护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认为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异常突出的,并且很容易被捕捉和发现。例如,某些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会积极对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愿意去主动承担责任。发现这些情绪并且细心地维护这种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3)     处理与转化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可以认为是消极、悲观、向下的一种心理状态。消极情绪会造成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乐观生活的勇气。一旦这种消极情绪产生,就会出现意志消沉、缺乏自信、兴趣低落的情况。将这些消极情绪转化和消除,可以有效降低消极情绪对学生情绪管理的负面影响。

(4)     预测和控制爆发情绪

爆发情绪是一种瞬时的心理状态,它是对事物或环境的爆发性反应。它具有暂时、强烈、直接的特点。一般来说,学生情绪的爆发都在事前有着或多或少的反映,因此,它是可以进行事先预测的。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学生对教师管理过激的反映、学生在某方面不满而引起的争吵等等,这些行为有很大的可能会造成情绪的爆发。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情绪的爆发可以降低情绪失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实施方法

情绪管理“他制”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     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

很多情况下,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时候,学生自己并不认为其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他们总是会用一些自我暗示来麻痹自己。比如“这是考试前的正常现象,考完试就好了”“我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只是我觉得他们太幼稚”等,都会让学生无法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要积极地进行引导,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或暗示,告诉学生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只有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为情绪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2)     发现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

一般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本身是无法发现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只有找到主要的原因,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

(3)     教会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最根本的情绪管理方式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现行的教育缺乏情绪管理的内容,学生在出现情绪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情绪的管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或者家长根据相关理论和经验告诉他们情绪管理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形成适合自身的情绪管理方式,这才是解决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学生的情绪管理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注重学业成绩和道德的发展,而忽视了情绪的管理,就不能成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拥有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身心健康,还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伟.论生本课堂的情绪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2).

[2]   万文昌.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刻不容缓[J].中小学管理,2018(02).

[3]   胡吉红,刘华政.浅谈学生情绪引导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5(09).

[4]   毛秀敏,戴文军.二级导师制: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6(07).

[5]   梁崗.情绪管理:从冲突的“泥潭”中抽身而出[J].人民教育,2014(02).

[作者:熊玫(1980-),女,广西桂林人,河南警察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自制情绪管理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