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化三仁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0-10-29黄晨黄雅慧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西安710000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仁汤主症萎缩性

★ 黄晨 黄雅慧(1.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西安 71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系指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疾病[1]。CAG的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饮食习惯、自身免疫、遗传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不完全肠化和(或)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CAG在国内的发病率为13.8 %左右[2],CAG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3],并呈现出低龄化和高发病率的特点,恶变风险较高,积极治疗CAG对于延缓其病情进展及预防其癌变的发生意义重大。笔者师从陕西省名中医黄雅慧教授,本研究运用简化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CAG,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03月—2018年09月间西安市中医院收诊的脾胃湿热型CAG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兰索拉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简化三仁汤,每日1剂。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2. 98±7.14)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1.23±8.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①症状: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酸、恶心、口苦等。②体征: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或按之不适感。③胃镜检查: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④病理检查: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或肠化,即可诊断为CAG。(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辨证为脾胃湿热证。主症:胃脘痞胀或疼痛。次症:①口苦口臭;②恶心或呕吐;③胃脘灼热;④大便稀溏或黏滞。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确定证型:主症和舌象必备,加上2项以上次症,参考脉象。

1.3 纳入标准 符合CAG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为18~70岁;患者知情并签订自愿参加试验研究相关协议。

1.4 排除标准 Hp感染者;病理诊断疑有恶变或已诊断为肿瘤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妇女群体;对本次受试药物过敏者;精神分裂症者不能配合或言语表达不清者。

1.5 脱落标准 患者依从性差,无任何检测记录或一次药未用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者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者;研究过程中私自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药效的药物者。

1.6 治疗与观察方法

1.6.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兰索拉唑片(商品名:辰诗,生产单位: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93366),30 mg,1次/d,口服,早餐前空腹口服。(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简化三仁汤,方药组成:炒杏仁10 g,白豆蔻10 g,生薏苡仁30 g,厚朴10 g,姜半夏10 g,车前草15 g,淡竹叶12 g。随症加减:湿热明显者,易车前草为滑石20 g;痛甚者,加延胡索10 g,生蒲黄10 g;口干苦者,加醋柴胡10 g、酒黄芩10 g;反酸、烧心者,加海螵蛸20 g;口黏者,加藿香15 g、佩兰10 g;腹胀甚者,加莱菔子15 g、枳壳或枳实15 g;嗳气者,加旋覆花12 g;食纳差者,加生鸡内金15 g、焦三仙各15 g;久病入络时,加威灵仙15 g;伴肠化或异型增生时,加半枝莲15 g,蜂房10 g。所有中药统一由本院提供并煎制,封袋包装200 mL/袋,每次1袋,每日2次,餐后30 min服用。以上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个月后在我科行胃镜检查,统计胃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饮食有节,戒烟酒,戒食辛辣刺激食物。

1.6.2 观察指标 (1)总体疗效观察[4]:①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胃镜提示粘膜炎症恢复至轻度,病理检查提示腺体萎缩、肠化、增生等病理改变均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胃镜提示粘膜炎症减轻,上述病理改变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③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胃镜提示粘膜病变范围缩小50 %以上,上述病理改变减轻1个级度。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和病检结果均无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该组例数)×100 %。(2)中医症候疗效: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主要症状包括胃脘饱胀、痞闷、疼痛、嗳气、纳差等,次要症状包括疲乏、睡眠差、反酸等。将主次症状均分为无、轻、中、重4级,依据症状的轻重,将主症分别记0、2、4、6分,次症记0、1、2、3分。统计总积分,并比较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变化。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①临床痊愈:主症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②显效:主症及体征明显改善,70 %≤疗效指数<95 %;③有效:主症及体征明显好转,30 %≤疗效指数<70 %;④无效:主症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该组例数×100 %。(3)不良反应: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口干舌燥、大便次数增多等。

1.6.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观察 治疗后,对照组中治愈1例,显效12 例,有效16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中治愈5例,显效18 例,有效11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85.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n=40) 例

表1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n=4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 5* 18* 11* 6* 85.0*对照组 1 12 16 11 72.5

2.2 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者1例,口干舌燥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者2例,口干舌燥者1例,大便次数增多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不良反应症状均可自行消失,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疾病之一,且临床发病率日益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表现为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症状,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可出现明显的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很少,临床不宜忽视。本病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易呈现出“萎缩→胃粘膜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趋势[5],值得重视。西医在本病的治疗上缺乏特效药,一般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增强胃肠动力、根除Hp等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胃粘膜屏障受到破坏是CAG发生的病理基础,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口服兰索拉唑片治疗,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地失活,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而观察组在服用兰索拉唑片的基础上加服中汤药,运用中医药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进行个体化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部分逆转胃粘膜的病理变化,在CAG的治疗上有很大优势。

依据CAG的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当属“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由于胆附着于肝,与肝同主疏泄,所以与胆也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其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久病入络夹瘀,故其病理性质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中医认为脾虚的病人大多免疫功能比较低下,胃粘膜的屏障防御功能受损[6]。如此,外邪可乘虚而入,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该病病初多由饮食、七情或外邪所伤,以实证多见,多无明显的症状,或仅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等不适。病情发展,或迁延日久,乃入络夹瘀,复感外邪或饮食所伤,则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病理因素协同作用,导致胃失和降、胃络瘀阻,出现虚实夹杂证。朱丹溪指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可见湿热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温热论》中论及湿热的病因病机时,非常重视内湿在湿热形成中的作用[7]。近年来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人们过多摄入辛辣刺激及肥甘厚腻之品,痰湿内生,蕴湿生热,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之力较弱,易生湿邪,日久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中焦,中焦运化失职,故可见胃脘胀满、疼痛,反酸、烧心,口干苦,舌苔黄厚或黄腻等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为老年人,一般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一般较长。

三仁汤出自清代著名医者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其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名日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三仁汤主之。”[8]为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代表方剂。李玉兰[9]运用此方治疗儿科紫癜、肺炎喘嗽、乳蛾等疾病,疗效显著。张志坚[10]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充分体现了该方宣上、畅中、渗下之功。三仁汤也被广泛应用于肾病、内分泌、神经科、妇科等多科多种疾病治疗[11]。而黄师化裁此方,常用于治疗湿热中阻脾胃所致的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疗效十分显著。《难经·三十一难》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使也”。三仁汤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肺主通调水道,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湿得以化;白豆蔻芳香化湿,宽中行气,畅中焦脾胃之气;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湿热之邪得以化,诸证皆除。治疗时根据湿热之邪所在部位,选用功效偏上、偏中、偏下之药,因势利导,使邪从三焦而出。淡竹叶可以增强君药清热利湿之功;半夏、厚朴化湿和胃,行气除满,既助君臣行气化湿之功,又使寒凉不碍湿。原方滑石及通草偏于寒凉,容易损伤脾胃,故临床用药一般易滑石为车前草,取其清热利尿之功,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又不易损伤脾胃。又因湿为有形之邪,热乃为无形之邪,热邪须以湿为载体方可留于人体,故方用淡竹叶、薏苡仁,使湿邪从小便而去,使湿化则热散。全方合用,三焦同调,水道通利,湿热之邪有路可退,以达“大气一转,则湿热浊秽尽化”之效[12]。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杏仁中含有较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不仅能够抗炎、改善循环,同时还能够作用于胃肠道黏膜,发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13-14],为消化病常用药。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 %,且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CAG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而且还可以改善胃黏膜局部萎缩及肠化等病理变化,降低其癌变率,提高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也为三仁汤的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等因素,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而且没有进行随访观测,对简化三仁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理揭示不够深刻,条件允许将进行动物实验以进一步研究其机理。

猜你喜欢

三仁汤主症萎缩性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