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0-10-28黄然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

黄然

摘  要:随着我国步入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发展方式正面临深刻变革,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人才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力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意义进行了解读,探讨出关于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习近平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他认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创新能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指人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并利用现有的技术或经验,提供新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萌发的创新意识和形成的创新思维,在创新实践中外化为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组成。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今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生产型商品社会向服务型知识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新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其中创新人才是核心要素。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的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具有的意义可以从国家和大学生个人两个层面进行论述。

在国家发展的层面上来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面对国际形式的的复杂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发展新局面,创新成为我促进国发展的主要动力。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拥有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创新能力的强弱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历史意义。

在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来讲,培养其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其中个体的创新素质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将头脑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感性表达提升到理性探索上,并落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创新教育,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形成创新思维,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下,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牢牢的联系在一起,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1、加强媒体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习近平指出:“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首先新闻媒体要把握舆论主阵地,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的创新理念,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觉的投入到创新实践的活动中,引导全社会形成重视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风尚。其次,要营造宽容的社会环境,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创新者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和面对失败重新出发的勇气。宽容的社会创新环境在赞扬和肯定成功的创新成果的同时,能够包容创新实践的失败,对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转变传统理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要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环境,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首先,家长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它关系到孩子形成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所期望的达成的目标,摒弃“学而优则仕”这种“唯一人才观”,对孩子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次,家长要树立一定的民主观念,改变自我为标准的家长权威心理,尊重孩子通过走弯路或犯错误获得的经验总结,给他们留下展现自我的空间。最后,家长要把握正确的发展观。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点需要家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拔苗助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和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对孩子智力的開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极大。因此,家长要教育好下一代,首先要塑造好自我,并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型的家庭环境。

3、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创新教育体系

第一,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据,在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中,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第二,改革教学传统方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加强创新实践教学。通过“学以致用”和“以用促学”的积累,使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第三,强化创新型师资队伍。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开发,发挥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引领作用。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实践,尤其是对学术前沿的学习和积累,以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想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第四,重视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直接参与创新实践,体会创新带给人价值感,让大学生在创新中寻找人生真谛,深切体会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这些创新活动,既可以是比赛竞争型的、也可以是娱乐型的。不局限于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也可以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只有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增强创新意识,自觉投身创新实践

创新意识是驱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很多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创新观念变成现实,才能在创新实践的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应该开拓新思维,通过“课上课下”学习,形成主动创新的新格局。一方面,积极融入校内外创新活动当中,拓宽眼界,激发自我的创造欲望。另一方面,大学生主动发挥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 味地简单记忆与模仿,而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寻求方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才能锻炼和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范迎春.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2]  解读“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发展篇[J].理论导报,2016(05):45-47.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