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选修课开设问题探讨

2020-10-27商艳芝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思辨能力语言能力

摘要:新一轮的高考英语改革使中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高中英语选修课的开设现状,提出英语选修课要围绕扩充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教学目标,进行语言类、文化类和思辨类等选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新高考,英语选修课,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辨能力

近年来,英语教育界以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或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很难满足新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开设英语选修课程,有利于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一、我国高中英语选修课开设的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在我国高中采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并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知识模块做了具体的规定[3]。选修课程包括顺序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两种。顺序选修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与必修课程基本相同,任意选修课程分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等三种类型,要求各中学要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然而,我国高中在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   选修课程设置上的缺失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的其他选修课程。由于课程标准没有针对选修课提供具体的教学参照,加之各地课程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未能及时检查、督导和评估任意选修课的实际开设情况,使得英语任意选修课流于形式[4]。主要表现为,很多中学缺乏对选修课的作用、形式、特点和教学要求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在选修课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大误区或偏差,造成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的缺失。一些高中英语教材(如北师大2004版)本身有必修和选修两大知识模块,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按顺序或选择讲解了其中的选修模块,就是开设了选修课。有些高中把任意选修课等同于英语复习课、自习课或活动课,而真正意义上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则根本没有。

2.   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应试化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上有任意选修课,但在目前无任何参照且应试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很多教师认为任意选修课费时费力,对其抱着“观、等、靠”思想[5]。对选修课的开设不进行主动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为追求即时效果和立竿见影的回报,只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课程情有独钟,教学内容是对必修课语言知识的重复或补充,或是针对高考的知识讲解和专项技能训练。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功利性较强的选修课实际上是将课内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虽然可能使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升,但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极易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兴趣锐减,对学生潜在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选修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近年来我国很多教师对中学英语选修课开设的问题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目前研究开发的选修课程多是欣赏类、知识类或技能类,综合类的课程相对较少。由于很多学校没有针对选修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宏观指导,一些教师在开设选修课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简单照搬其它学校的做法,教学组织随意,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对学生的监管和引导不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选修课当成了课外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因为学了几首歌曲、读了几篇新闻、观看了几部电影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没有因为选修课的学习使自己的语言、文化、思维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为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中学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选修课开设现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潜在能力和兴趣倾向,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选修课的切实探索和实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获得自身的最优发展[3]。其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系统的语言知识和灵活的语言交际能力。传统的英语必修课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语言知识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高分低能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缺乏系统的语法和句法知识,不能熟练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展教学内容,并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和交际的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形成语言知识体系,提高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西方主要国家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等文化现象的广泛认知和价值判断。目前的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帮助有限:首先,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不多;其次,很多教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文化知识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拓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引导不够,针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较少。很多中学生文化知识浅薄、文化视野不开阔、文化素质低下,对中国的一些文化现象不会用英语表达,对英语的一些文化现象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开设英语选修课,可扩展文化学习的内容和范围,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现象的学习、讨论、分析和对比,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学习土壤,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由于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引导不够,导致学生擅长背诵、记忆、模仿、复述,但不善于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必要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普遍存在着一种“思辨的缺席”[6][7]。这种思辨缺席在中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语言学习内容的综合、归纳和梳理能力,对语言文化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分析和发现能力,对语言学习方法的反思和整合能力等等。思维缺席直接影响到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极为不利。英语选修课可设计一些讨论、辩论等研讨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使他们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三、新高考背景下英语选修课的课程开发及设计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开发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在课程设计上要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或单纯的艺术欣赏,要融知识拓展、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一体。可从以下三个类别进行选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1.   语言类课程

语言类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亟需在语言知识和能力层次上有所提升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中学英语教学要研发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语言学习课程,帮助他们获得系统的语言知识,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很多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的问题,可开设语言表达艺术选修课,采取简单明了、直观生动的方式探讨英语语言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知识体系,以使他们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学习能力。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活动展现各种语法现象的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使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应用情景,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语言类选修课还包括趣味读写课。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美文、故事、演讲稿、时事评论等,设计自主或探究性读写任务。课堂上教师讲授不同体裁文章的读写技巧,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竞赛以及读书心得分享,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和拓展语言文化知识,体味语言表达的魅力,在写作中对所学知识吸收内化、思考提炼、综合运用,以读写实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2.   文化类课程

开设文化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明史、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等。教师要将一些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挖掘一些文化系列专题,如中西方重要节日传统及习俗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异同、英语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宗教文化和圣经故事、中国特定文化现象的英语表达等。通过文化选修课激发学生文化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现象的能力,增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

文化选修课可采用研讨性、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某一文化专题,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或影视作品,并设计文化思考题,学生观看完影视作品片段或者读完文字材料后,组织他们对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出这些文化现象的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如针对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及价值观念差异,给学生播放电影《喜福会》中的一些场景或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中西方国家在家庭教育、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提高他们的文化辨别力和鉴赏力。讨论结束后,布置课外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整理,写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应用力。

3.   思辨类课程

思辨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工作,仅仅靠某一学习阶段的努力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学英语教学要纳入思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和思辨潜质。必修课教学由于时间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不可能设计很多的思辨活动,而通过思辨类选修课程,可为英语语言基础较好并希望快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参与思辨活动,巩固和拓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养成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

思辨类选修课可采用专题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教师根据必修课中涉及到的社会文化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辩论题目,如“Should Children Do ChoresatHome?”“ShouldWeHelpStrangers?”“IsIt GoodtoPostponetheRetirementAge?”“IsGrammar Important in English Learning”等等,要求學生通过网络、报纸及课后调查、讨论等了解相关信息,列出内容要点。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的辩论小组开展辩论活动。辩论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如陈述语言的流利性、陈述观点的明确性、辩论内容的逻辑性等。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观察辩手的课堂表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语言帮助,督促观赛同学做笔记或进行要点补充。辩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辩论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全体学生将辩论中的正反方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围绕辩题写出一篇具有自己独到观点的议论文。

高中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将是高考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一个学校需开设多少门选修课更为科学合理,这些课程的开设形式、选修课和必修课如何进行衔接和互补,选修课的评价方式以及应对选修课教学的教师素质提升问题等,都是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对选修课程的不断研发和实施,促进中学英语教育质量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2]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陈素萍.高中英语任意选修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1).

[5]  陈培良.开设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的初步尝试[J].教学与管理,2013(03).

[6]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7]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7).

[作者:商艳芝(1968-),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郭振玲】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思辨能力语言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