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小学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实践

2020-10-26王晓阳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小学语文

王晓阳

摘要:线上教学是一种在网络虚拟教室进行网上授课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学习环境。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无论线上教学如何变化,教师都应紧紧围绕小学语文“线上高效学习”的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教学;小学语文;教与学方式

线上教学是通過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无线网络,在网络虚拟教室进行网上授课的教学方式,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形式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围绕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线上学习的有效性”“线上学习的多元互动”“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思考连接线上与线下教与学的策略,切实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和平台“四位一体”的合力,努力实现学生线上期间的高效学习。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教学互动。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指出:“线上教学,意味着教育方式的变革,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思想的提供者转变为思想的促进者。”可见,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无法面对面的交流。面对线上教学空间的距离,教师必须逐步更新观念和改变教学方式。

(一)资源运用多样化

线上教学的各种资源层出不穷,面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性?第一,开发优质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质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组织和策划,需要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同心聚力。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训练点,教师应开发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型课程;延伸教材内容,开发绘本、儿童诗、古诗文、群文阅读等主题型课程。课程一经形成系列,可以推广到区域内共同使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第二,面对优质资源,合理选择。教师应当选择适合班情、学情的内容和形式(微课、文本、视频等),辅助自己的线上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第三,依据班级学情,适当补充。教师可以自主设计提供保障性的资源,比如自制重、难点讲解的视频,练习题梳理的微课,开展互动性的在线直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猫》与《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补充这一要点的微课讲解,可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正确选择资源,形成合力。除了资源的开发和补充,教师还要对学生自主搜集的学习资源进行选择,判断哪些知识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障碍,从而实现针对性的辅导。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监督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高效的线上学习。

(二)教学模式相融合

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终究是为了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线上教学时期,我们需要变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那么我们应如何设计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呢?

第一,科学呈现活动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了解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另外,教师要提供恰当的学习方式,如批注阅读、勾画关键词等,将学习方法具体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活动的过程性反馈和终结性反馈。此外,教师要给学习活动设定合理的时限,时间的限制是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保证。

第二,线下与线上有机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先以语文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前置性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集中反馈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进行反馈指导并开展下一个连续性问题的活动设计,这样的模式见图1。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一课中,教师可以在线上发布学习活动:让学生看微课,思考什么是新闻,新闻有什么特点;搜集感兴趣的新闻,准备交流;把搜集到的新闻练习说流畅;活动时长为20分钟。学生观看微课,结合活动要求进行线下的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练习表达。师生再次连线,进行线上的口语交际互动,实现教师指导、生生评价、交流反馈的互动式学习。线下,学生再对自己的交流内容进行完善,准备参与下一次的语文学习活动。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线下自主学习能动性的提高,保证线上教与学的效果。

(三)过程体现互动性

线上教学时,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都有新的特点。线上互动的模式包括音频视频互动、文本互动。这一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音频和视频两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与课堂教学的互动类似;而文本互动作为线上互动的一种媒介,包括留言提问与解答,作业提交与反馈等。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提倡教师进行线上小组建设,这是将线下课堂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延伸到线上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相关课型的教学,如语文的口语交际课、习作评改课等;还能够分散语文学习任务,减少学生在线的整体时间,同时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以上对线上教学的认识和线上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在具体的操作中,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尝试,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高效的线上学习。

(一)学生做小老师

教师统一安排课程学习内容,既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内容,适当引导学生做线上语文教学的小老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的线上评改交流由4名学生组织完成。线下,学生前期需要进行分工准备,包括明确习作评价标准;罗列小组习作的优势;发现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是否具体写清自己在乐园里的活动),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线上,学生进行评价,其他学生倾听、连麦,进行质疑、补充、纠错,形成线上习作评改交流层面的积极互动,促进思维的发展。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点拨、组织的作用。线下,学生根据小老师的讲解,修改自己的习作,完善习作内容。

(二)学生做管理者

线上学习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师生之间的距离远了,但“关注”必须存在。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分散班级整体管理为小组模块管理,让管理工作走进每一个小组,可利用线上学习的平台,在班主任组织架构中设置组长群,组长分别管理3~4人。

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小组长的实施与监督效果优于教师对整体的教育。在每日微课学习后,学生利用视频会议,在组内交流学习中的困惑,互相解答,提出整改建议,完成了在线听写生字、在线监督默写课文、在线检查朗读背诵等内容。组长运用不同手段加强过程性管理,用拼图、表格、投票、电子奖状等多样化的方式,对小组的活动成果進行梳理、总结和展示。这种模式帮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也实现了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目标。

三、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整体布局阶段

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每一阶段的实践推进。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1)。

(二)实践反馈阶段

线上教学,很多学习内容需要慢慢调整和适应,包括软件操作、课程安排、时间设定、沟通形式等,学生、家长和教师相互之间在磨合,在磨合中形成默契。

线上学习,名师授课,刚开始教师涉及较少。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后练习反馈的形式为主。在练习反馈阶段,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增强教师的主导地位。发展过程如表2所示。

(三)延伸思考阶段

线上教学在“互联网+”的时代应运而生,日后回归学校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取其精华,继续延展它的优势。

1.课前预习的推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核心素养之一。有效的预习是提升这一素养的关键渠道,因为课前预习可以延续线上学习的方式,预习并不是课堂知识的前置,而是起到课堂学习的准备、突破和引导作用。

2.课后作业的转型

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必然被淘汰,一刀切的作业布置也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具有发散性、研究性、合作性、思维性和周期性是作业改革的必要特点。所以,微课作业的形式要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自查,可以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线上学习是今后教与学方式发展的新趋势。不论是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还是教师、学生、家长的角色任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接受新变化,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大伟.线上教学中的坚守与改变[J].教育与教学启示,2020(4).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小学语文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