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2020-10-26高英英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高英英

【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窦(ASC)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的电生理特点及应用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0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检测出20例主动脉窦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测20例患者的最早激动顺序与起搏,应用电生理检查患者心室并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分析体表心电图特点、电生理检查特征、消融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2例患者PVCs在无冠窦内成功消融,余18例患者在左冠窦内标测出EVA。12例患者在左冠窦内实现即刻消融成功、6例患者未消融成功。结论:主动脉窦(ASC)或者是邻近组织引发的PVCs/VT,体表心电图与电生理检查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利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方式在ASC内进行根治,具有较好的效果,还避免了冠状动脉受到损伤。

【关键词】主动脉窦;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治疗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092-02

主动脉窦(ASC)处于人体的心脏中心位置,与心脏内的各腔室之间在解剖学中具有密切相关性。患者如果产生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Cs/VT),一般是来自于ASC或者周围组织。处此引发的心律失常,采取导管消融模式无尖到达关键性的位置,或者很难标测具体靶点,如果在心内膜消融会加大手术风险。较多研究针对ASC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的治疗方式,本文也对此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心内电生理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患者来自于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因PVCs/VT接受电生理检查并采取ASC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20例,年龄平均为(38.5±23.5)岁,病史1个月至11年。从心电图显示结果得知,患者频发PVCs或者是短阵的VT,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已经无效,并且已经停用5个半衷期以上。

1.2 电生理检查

20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采取局部麻醉,对患者右/左股静脉位置开展穿刺作业,将6F四极的标测导管放置于高位的右房处、右室处、His束。在心房与心室程序期前会引发心动过速问题,在必要时可以从静脉处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药物。

1.3 标测与消融

标测患者最早心室激动点与起搏,如果标测未得到理想靶点或者是在EVA处发生失败,可采取右股动脉穿刺放置7F鞘管的措施,射频导管4mm应逆行主动脉到达根部,在左冠窦内标测出EVA,获取理想消融靶点后,在主动脉窦处造影,明确开口与靶点位置关系,利用X线进行消融治疗。如果PVCs消失或者显著缩减则是有效的靶点,可继续消融60-120s,再观察30min,静脉处实施异丙肾上腺素滴注工作。消融后,造影检查左冠状动脉,确定血运情况。

1.4 ECG指标分析

观察PVCs/VT状态时,心电图12导联产生的QRS形态、导联R波移后位置、测量QRS时限、aVR与aVL导联Q波的振幅、V1与V2形成的导联R波、S波振幅与时限、V1与V2形成的导联R波起点距离与S波的谷底之间的间期,计算Q波振福比、R/S波幅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标准差表示数据,配对与成组资料利用t检验,应用SPSS20.0软件统计,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

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在左冠窦内标测出EVA,2例患者是在无冠窦内标测出EVA。有8例患者同时存在PVCs与VT,有12例患者为PVCs。

2.2 左冠窦VT/PVCs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点

(1)18例患者属于左速支传导阻滞伴型的电轴右偏。(2)导联R波移行区在V1-V3处的导联患者共15例,在V4位置的患者3例。(3)V1或者V2处的导联R波时限在50%以上的患者为14例、R/S波幅指数在30%以上的患者为13例。(4)Q波在aVL/aVR小于或等于1.4、V1导联S波的振幅在1.2以下的患者共有6例。同时患有PVCs与VT患者,QRS的波形态相同。消融未成功的患者6例、即刻消融成功的患者12例,兩者对比分析体表心电图各参数,无显著性的差异。

2.3 电生理检查特点

所有患者未进行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时会产生自发性的PVCs症状,呈现二联律与三联律的规律,4例患者的心室分级递增引发了短阵的VT,心电图形态与PVCs形态相同。

2.4 靶点标测与射频消融

即刻消融的患者是在左冠窦内标测出EVA,EVA-QRS的波长时间显著性的长于未消融成功的患者。当PVCs/VT发作时,12例患者内部的消融导管可有效记录双心室的电位,其中的11例患者P1与PV之间存在等电位线。在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能够显示出EVA部位与左冠状动脉口的距离达到7-10mm,12例患者消融后会产生P2电位延迟的现象。6例未消融成功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消融时发生了PVCs消失,消融结束后偶发PVCs。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在左冠窦与右冠窦的底部会存在心室肌纤维,与肺静脉肌袖相似,很有可能是在ASC内进行消融成功后,PVCs/VT所产生的解剖物质,在无冠窦内却不存在,以此可以解释无冠窦内极少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本次实验中只有2例是产生于无冠窦,证明了上述观点。另外,通过测量/计算Q波与S波振幅,本次实验中的6例未消融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满足Q波在aVL/aVR小于或等于1.4、V1导联S波的振幅在1.2这一条件,成功消融的12例患者中,只有7例患者满足。标测激动顺序与起搏是针对PVCs/VT标测时经常采取的方法,本次实验进行的标测,消融成功者的EVA-QRS时间显著性的早于未消融成功的患者,表明标测时间对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对患者采取ASC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方式,可有效防止治疗过程中会损伤冠状动脉,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针对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律失常采取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防止损害冠状动脉,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病症的好转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劲林,王方正.体表心电图鉴别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价值[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2):95-96.

[2] 李玉.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5):338-340.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指标的作用探讨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