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职业倦怠打败你

2020-10-23高山

中国新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佛系橡皮职业倦怠

高山

2018年年底,人们开始说“80后已消失于朋友圈”,而到了2019年,又有人站出来说:“第一批90后已消失在朋友圈。”

这些消失在朋友圈的80后和90后,多半是因为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力。一定的压力能让人感觉到精力充沛,富有激情,并能增强紧迫感、责任心,并拥有自信和成就感,能完成高质量的工作。过大的职场压力则会让人产生焦虑感,感到身心疲惫。而当一个人不再频繁地在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生活的种种状态,那就意味着,他选择自己承受一切压力。

而这种承受,有可能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呈现。比如,现代职场,很多人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超过一半的人身上都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专家将其称为“职业倦怠”。这种不良情绪的存在,会让一些人出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态。

因工作倦怠而生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能在职场中大展拳脚取得一番作为是很多人最初的梦想。然而,在现实的情境中,职场人不断发生变化,有人成了在职场中如鱼得水的“杜拉拉”,也有人成了半死不活的橡皮人。

橡皮人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朔的中篇小说《橡皮人》里,王朔说他们“被生活的泥匠用压力捏成各种形态。”十几个字,简洁地指出了橡皮人的症结所在:被动和压力。2010年前后,有关橡皮人的话题被人关注和讨论。

后来,“职场丧文化”和“佛系”文化悄然兴起。在百度搜索“职场丧文化”,显示有相关结果约541万个。舆论给“丧”文化的定义是——颓废,什么也不想做,不想上班,只想瘫在某个地方放空。而若是以“佛系”“职场”作为关键字在百度上进行搜索,显示出的相关结果约有1090万个。

无论是橡皮人还是“丧文化”“佛系”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焦虑,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孤独、迷茫、压力种种负能量如阴霾围绕左右,让人意志消沉。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也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意味着每个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竞争与经济压力。面临日复一日的机械化工作和压力,一些职场人的成就感在不断降低,情绪抗压能力的弹性也在降低,他们对待工作中的批评或表扬都感到无所谓,失去了以前对工作的感情体验和心理弹性,职场生活犹如一碗寡淡的白开水,变得越来越没有了生机和活力。这些人常常自嘲为“橡皮人”“很丧”“很佛系”。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研究生毕业后,小王留校工作。刚毕业的小王充满干劲,工作多时就经常加班,时间晚了就在办公室凑合一晚。只是这样辛苦忙碌了6年,小王并没有被提拔,于是他有些心灰意冷,不再像当初那样在工作上花心思了。“大家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如果拼命干,一方面显得另类,另一方面人家说你急着表现和想提拔,落了个这名声却得不到提拔,何必呢?”

而已经工作了10年之久的马先生坦言,他如今再也找不回当初工作时的激情和快乐了。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的他,经常被客户的各种“奇葩”设计要求弄得很无语。他说,开始对这些要求很焦虑,后来索性听之任之,对各种批评和指责越来越不敏感。在一次次被打压后,他说:“绞尽脑汁想出的创意总是被客户批评得一无是处;熬了几个通宵做好的方案总是被推倒重来;总是被客户要求做‘山寨版广告,你还有什么激情可言?”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我们自己也曾感受过?其实作为职场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厌倦工作的念头,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职业倦怠期。职场倦怠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造成对工作失去梦想和激情的倦怠感原因来自不同方面。

对职业产生倦怠的群体人数不在少数。此前,《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发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翰德就业报告》指出,在各行业中,33%的公司表示员工耗竭情况愈演愈烈。

在“丧文化”流行之下,充满着不同负面情绪的职场人更是对上班产生了抵触。2017年,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显示,职场人“丧班”现象严重,有四成职场人有严重的上班恐惧症;近三成职场人,上班常伴有暴饮暴食;九成职场人有事没事就想辞职,但又不会真正辞职,有七成职场人将此归咎于穷。

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来说,显然并非好事。

从职场人自身角度来说,很多人进入职场后,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为工作付出了很多,却也很难突破晋升的桎梏,一直做的事情已经驾轻就熟,找不到升级和挑战的方向,不禁感到迷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点一线,这些人变得没有目标和斗志,对工作不再上心,进取心全无。

从企业或者组织的角度来说,因为商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职场人士工作热情和激情不断透支,同时,这些人还面临着激烈竞争造成的成就感降低。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应对,就会使得职场人的心理期望和积极情绪衰竭,进而对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麻木的职场人往往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面待了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本应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新晋员工的榜样和模仿对象。但是,当这些人表现出对工作的倦怠以及形成的暮气沉沉的氛围时,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席卷整个组织,使得企业就像得了重感冒神经麻木的病人,没有了活力和锐气。

关注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工作不满的一种消极心理抵抗。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处理公务时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遗忘率增加。虽然这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却有很大危害。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项调查,91%的人称在他的身边就有职场橡皮人。橡皮人,说到底是因为对工作产生倦怠而造成的。《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则指出,超过九成的白领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来源于职场。针对影响心态的因素得出的调研数据显示,78.9%的白領认为自己存在焦虑现象、74.9%的白领感到迷茫,焦虑和迷茫是白领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工作时间久了之后,很多上班族都会表现出工作热情消失、难以获得成就感、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对现状无所适从等等的焦虑心态,这都是典型的职业倦怠的表现。

如何让这些陷入心理困境死循环的职场人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组织的管理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佟新表示,“橡皮人”的出现,一定不光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环境、群体关系和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第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人把工作看成是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手段,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消解了;第二种情况是,短期工和不稳定工作逐渐增多,很多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工作,看不到前景和未来;第三种情况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尔虞我诈,人们不能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疏离感和压迫感,逐渐变得麻木以适应环境。

无论是橡皮人,还是佛系青年,都是由职业倦怠而生。职业倦怠会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对幸福感的感知,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将职业倦怠列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当职业倦怠的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能引起严重的精神及生理障碍。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不少专家建议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个人成长思维”代替“打工思维”;深度理解工作需求,结果导向做出成果;调整定位,动态规划。

尽管职业倦怠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并不是不可避免,更不是不可逃离。职业倦怠感,是每个职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用刻意去回避,从容面对就好。如果你即将进入或已经落入职业倦怠这个低谷时,请马上开始准备反弹,从改变自己做起。

猜你喜欢

佛系橡皮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我喜爱的橡皮
佛系
橡皮收了
橡皮山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