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激发新人才需求

2020-10-23韩忍冬

中国新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程师基础设施人工智能

韩忍冬

2020年6月10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北京建设新基建的基本目标、原则、基本任务及保障措施。这意味着北京新基建将开始提速,向各行业纵深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北京,截至2020年6月初,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新基建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在新基建这块“数字土壤”之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众多产业也被按下快进键,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新基建全面开启加速键,高端人才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新基建未来已来

新基建,顾名思义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铁公基”(指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就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此后,在党中央的密集部署之下,市场开始热捧,新基建迎来风口。

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不仅对应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也对应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以5G基建为例,不仅需要大量的无线主设备和传输设备,如光模块、基站射频,其终端产品也具有广泛的消费需求,预计2020年-2025年5G可直接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1.1万亿元,拉动垂直行业网络和设备投资0.47万亿元。不仅如此,5G建成后还可实现多场景结合,如超高清流媒体(视频、游戏、VR/AR等)、车联网或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等,其商用将带动1.8万亿元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2万亿元的信息服务消费和4.3万亿元的终端消费。

新基建是适应数字经济换代发展时代要求的“高速公路”,是产业互联网充分发展的基础条件。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说过,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企业市场,5G等新基建将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带来深刻的产业变革。

事实上,新基建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推动相应的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使经济社会不同领域,使各行各业获得普遍化的新经济红利。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对人才的巨大需求。

高需求大缺口

在2020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总裁张建锋透露,阿里云计划3年内投资2000億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张建锋认为,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而言,2000亿元的投入并不大,可能还会投入更多。不仅如此,阿里云还将大规模引进顶级科技人才,仅2020年,阿里云就计划再招5000人,重点吸引云服务器、网络、芯片、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坚人才。

中国电信也表示,2020年的招聘需求较2019年增加10%以上,重点扩大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引进人才的力度。

随着新基建走热,高端人才成为争夺的重点。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相关领域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人工智能等在线职位的增长超四成。业内人士表示:“各地新基建发力,必然会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大幅攀升的市场催生了巨大的用人需求。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五大领域中,2020年1月-4月,5G领域的在线职位增幅最高,达73.17%。

事实上,不仅是国内相关人才需求大增,据参考消息报道,某社交媒体平台消息显示,微软拥有数百个与其Azure云服务相关的空缺职位,亚马逊则在自己的网站上列出了数千个云职位。

但与庞大的人才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人才的紧缺。

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计2020年年底将达417万人。从具体职位看,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中,缺口较大即就业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位以软件开发类为主,包括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设计师等,多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通用技术人才。

为求得人才,不乏有公司抛出高薪酬吸引目光。报告显示,在人才缺口较大的职位中,系统架构设计师和算法工程师薪资颇高,2020年一季度平均招聘薪酬分别达24277元/月和19124元/月,其次为高级软件工程师16694元/月、互联网软件工程师14462元/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13660元/月等,互联网产品专员/助理6771元/月、IT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7527元/月等则薪资相对较低。

事实上,一些高端岗位和高端人才,年薪高达百万元都很正常,“现在互联网圈最火的人才就是研究AI和5G的,几乎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有从业者如是说。但目前新基建所需核心人才缺乏,且能力不够复合仍是新基建招揽人才的一大“拦路虎”。

人才培养在路上

当务之急是,如何培养相关人才成了重中之重。

为了让人才能力与新基建更匹配,各大高校也在近两年迅速反应,开设相关专业。2020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将迎来一系列量化指标验收。《计划》指出,到2020年,需要完成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编写50本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设50门AI领域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建立50家AI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但人才的培养自带周期,“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的高端人才紧缺,人工智能专业还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校根据各自的学科基础,进行人才培养,有的高校偏重基础理论,有的强调面向人工智能应用。”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耿新表示,人工智能专业的首批本科生目前也只就读二年级,但行业对人才的渴求,导致攻读人工智能方向的研一、研二學生,就已经被一些公司“预定”了。南京一位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在读二年级,就被一家公司的研究院“相中”,许以年薪百万元。

“2021年毕业的5G方向的研究生,最近已经有人被公司预定了。”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川最近频频接到学生们的好消息。他所在的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3G、4G和5G移动通信国家级重大项目。

对于紧缺的高端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认为:“其中的关键不外乎就是培养人才和研究创新,而人才又是后者的基础。在清华大学,我们就特别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班,培养特点是广基础、重交叉。”

对于炙手可热又奇货可居的新基建人才,各大院校也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断探索新模式,建立本校的特色培养模式。

而事实上,对于新基建人才的培养,不仅高校在努力,很多企业也加入到了其中,积极成为“教育伙伴”。例如百度相关负责人介绍,飞桨联合教育部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开设高校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培养了400多家高校千余名AI专业教师,支持200多家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算法赛、创意赛、产业赛三大类型赛事全年无休,以赛促学,近一年累计举办50多场。在参与联合培训的高校负责人看来,企业能够把最前沿的产业实践和技术融合到AI课程中,工程师更懂得理论与产业的落地应用,专业教师有实际教学经验,由专业教师学懂弄通后再传授给学生效果会比较好。

毫无疑问,培养智能经济时代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发力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正在打造一个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对人才成长、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提供一个开放服务的平台,推动数字产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

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并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对此,有不少网友欢呼,“人工智能领域的春天来了”。

科技进步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只有拥抱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人才培育、调整人才结构、提升科技水平,筑牢人才,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个无限广阔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工程师基础设施人工智能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数读人工智能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