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效率的研究

2020-10-23陈炳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陈炳星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建省急诊医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病症,降脂、强化抗血小板与抗心室重构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方法[1]。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手术治疗中容易出现在慢血流、无复流、顿抑心肌和相关梗死。近几年,临床上开始将替格瑞洛应用到AMI治疗中,本文对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1例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年龄44-61岁,平均(50.1±0.3)岁。男81例,女40例。病程1-6年,平均(2.5±0.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高血压、吸烟和既往史等方面否无差异。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使用禁忌;(3)患者神志清醒能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与家属在知情情况下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脏、肾脏功能不全患者;(2)排除胃肠道出血、颅脑出血等活动性出血患者;(3)排除药物过敏患者;(4)排除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前给予抗缺血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他汀类药物。对严重血栓患者,使用抽吸导管对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在植入支架之后,给予阿司匹林药物,用量为100mg,每日给药1次。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增加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量为手术前600mg,手术后75mg/次,术后每日给药1次。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使用AZ公司生产的替格瑞洛片,手术前用量180mg,手术后用量90mg/次,术后每日给药2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围术期治疗时间、肝素使用量、替罗非班使用量和支架植入数目。

(2)对比两组植入后外周静脉血栓弹力(TEG)与核基质结合区(MAR)。

(3)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24.0,定性资料用n(%)表示,检验用χ2,定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对比分析

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围术期的治疗时间、肝素使用量、替罗非班使用量、支架植入数目等方面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植入后外周静脉TEG与MAR值对比分析

植入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安全性对比分析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概率为1.67%,对照组为9.84%,两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指标对照表(±s)

表1 两组治疗指标对照表(±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60 61治疗时间(min)23.8±1.2 25.6±0.4 0.28>0.05 2.5±0.3 2.4±0.6 0.06>0.05 9.3±0.4 9.5±0.6 0.96>0.05支架植入数目(个)1.1±0.2 1.2±0.6 0.11>0.05肝素使用量(10000U)替罗非班使用量(mg)

表2 两组植入后外周静脉TEG与MAR值对照表(±s)

表2 两组植入后外周静脉TEG与MAR值对照表(±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60 61外周静脉R值(min)6.2±0.1 5.7±0.3 7.25<0.05外周静脉K值(min)3.0±0.1 2.5±0.2 4.39<0.05 MAR(%)72.4±0.4 82.6±0.9 6.22<0.05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对照表[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为机械应力、炎症刺激、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因素。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血管中会有斑块侵蚀、破裂等现象,部分斑块聚集会形成血栓,进而导致机体血管呈现出不完全、完全闭塞等情况,引起心肌缺氧和缺血性坏死。此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还会有痉挛情况发生,最终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证明,这一病症具有发病急、病程快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引起疾病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长期酗酒、便秘、吸烟、受寒冷刺激以及情绪过于激动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存在血流中断、急性闭塞等症状表现,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手段,虽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患者在经过手术后,血小板聚集会被过度激活,所以,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2]。

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在围手术期内为患者提供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患者手术过程个体差异显著,部分病人会出现氯吡格雷反应性较低的情况。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开始将替格瑞洛用于手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工作,但对围术期治疗效率与手术后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研究仍不多见[3]。本文从我院收治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121例参与研究,将患者分成两组之后,提供不同的围术期药物治疗方法,以患者的冠状动脉血TEG参数与MAR值作为参考指标,反映冠状动脉局部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程度,并根据结果评估PCI操作对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围术期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较比以往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TEG参数中的R值与K值明显延长,且MAR值更低[4]。经过了一段时间观察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指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总发生率为1.67%,相比之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两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同领域学者研究有一致性。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使用替格瑞洛180mg,在给药半小时之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可以达到40%左右,在用药后4h达到高峰,峰值为90%,而且,可以这一疗效可以持续维持8h左右,结果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TEG参数指标和MAR值均能直接显示出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而其活化性与血栓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替格瑞洛药物较比单一应用氯吡格雷药效更好,对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有积极影响[5-7]。

不同患者外周静脉血、冠状动脉血中血小板活性有一定差异性,而使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时,药物需要先经过肝脏内细胞色素分解、同功酶2B6与3A4代谢以后,其主要成分才能再次转运到冠状动脉。在经过了一系列分解作用之后,实际获得的生物利用率明显下降。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衍生物,可以起到有效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可以抑制血管狭窄[8-10]。但是,相关领域研究发现,在临床上使用这一药物所产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本身存在严重药物抗性,并不适合使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之相比,替格瑞洛并不需要经过肝脏功能代谢激活就可以直接产生疗效,且与受体能实现可逆结合。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在实际治疗期间,能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对腺苷二磷酸中血小板活化聚集抑制效果,而且在不需要信号传递与机体构象条件下,就可以发挥药物作用,在停药以后,患者血小板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取得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用于PCI手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