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0-10-23李国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赋值危重症房颤

张 新 王 珍 袁 冬 李国民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江苏 常州213200)

危重症患者是一类病情高危的人群,一旦被认定为危重症,说明患者基础状态极差,生命状态不稳定,50%以上有生命危险[1]。临床上危重症中老年患者多见,自身生理代谢降低,各器官处于半衰竭状态,一旦面临着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进一步增加了死亡的风险[2]。因此早期明确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评估、预防和治疗,有助于避免死亡风险。目前临床关于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分析较多,但未能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次回顾性选择我院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患者94例,征求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并调取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7例,年龄62-79岁,平均(70.21±5.37)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17.63-25.81kg/m2,平均(21.85±1.93)kg/m2,按照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29)和非心力衰竭组(n=65),均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3d,年龄在60岁以上,性别不限;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可查询。同时排除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死亡或中断治疗者;拒绝提供病历资料或信息不完整者。

1.2 信息收集

制定信息采集EXCEL表格,由同一组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查阅计算机病历系统,包括性别(男性、女性)、年龄、BMI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脑血管系统疾病(脑梗死、脑出血)、房颤、高血脂症、2型糖尿病、呼吸系统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急诊手术等。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力衰竭发病特征

心力衰竭患者占比率为30.85%(29/94),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在65-79岁,平均年龄(72.95±6.24)岁,平均BMI(22.34±2.41)kg/m2,伴随病史:冠心病史最高,为55.17%(16/29),高血脂症史次之,为48.28%(14/29)。

2.2 心力衰竭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表1可见,心力衰竭组在平均年龄和冠心病、高血压病、房颤、急诊手术史上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有差异(P<0.05)。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在性别、平均BMI和扩张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血脂症、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Logistic分析

表2可见,以心力衰竭为应变量,“是”赋值“1”,“否”赋值“0”,以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病、房颤、急诊手术为自变量,冠心病“是”赋值“1”,“否”赋值“0”,高血压病“是”赋值“1”,“否”赋值“0”,房颤“是”赋值“1”,“否”赋值“0”,急诊手术“是”赋值“1”,“否”赋值“0”。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急诊手术是心力衰竭发病的高危因素。患者年龄增加1岁,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1.458倍,有冠心病史是无冠心病史患者的2.865倍,有高血压病史是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1.556倍,有急诊手术是无急诊手术的1.948倍。

表1 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n(%)]/(±s)

表1 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n(%)]/(±s)

注:与心衰组比,*P<0.05。

指标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BMI(kg/m?)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房颤高血脂症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急诊手术男女心衰组(n=29)19(65.52)10(34.48)72.95±6.24 22.34±2.41 16(55.17)7(24.14)4(13.79)14(48.28)7(24.14)6(20.69)10(34.48)14(48.28)11(37.93)5(17.24)4(13.79)16(55.17)非心衰组(n=65)38(58.46)27(41.54)68.14±6.10*21.60±2.23 15(23.08)*10(15.38)7(10.77)13(20.00)*13(20.00)10(15.38)8(12.31)*21(32.31)18(27.69)10(15.38)8(12.31)14(21.54)*χ2/t值3.506 1.449 9.346 1.037 0.177 7.831 0.205 0.400 6.369 2.188 0.985 0.052 0.040 10.440 P值0.001 0.151 0.002 0.308 0.674 0.005 0.651 0.527 0.018 0.139 0.321 0.820 0.842 0.001 0.418 0.518

表2 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在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居前3位,部分高龄患者的生活和自理能力降低,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据报道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达1.3%[3],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面临着更多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饮酒、熬夜、高脂饮食及工作压力等,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代谢和代偿能力降低,一般合并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无疑增加了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ICU危重症患者比一般患者的病情变化更迅速,各器官衰竭程度更大,若临床处理或预防不当,可出现多种急性合并症,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ICU中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与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和治疗时机有一定的关系[4],有学者指出早期发现心力衰竭的特征及各类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发现ICU心力衰竭患者占比达30.85%,年龄在65-79岁,患者年龄偏大;另外患者中合并冠心病和高血脂症史最高,说明了ICU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结构和舒张、收缩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临床指出心力衰竭的预防关键在于干预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在心力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各类心脏疾病引起心脏射血功能异常,可相互影响。冠心病是一类心脏基础疾病,长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心脏泵血能力减弱,不能满足全身循环血量和代谢需求,高血压可加重冠脉内皮损伤,血管弹性减弱,心力衰竭的风险随之升高[5]。本次Logistic发现冠心病、高血压是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的最重要因素,有冠心病史是无冠心病史患者的2.865倍,因此对于有冠心病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长期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心功能恶化。有研究[6]认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患者心力衰竭死亡风险上升,推测与心力衰竭危险因素控制差、药物应用依从性不佳有关。本次研究发现危重症患者年龄增加1岁,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1.458倍,需要将ICU高龄患者列为优先监护对象,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而且本次发现有急诊手术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是无急诊手术的1.948倍,在必须急诊手术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避免手术损伤。

猜你喜欢

赋值危重症房颤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