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2020-10-2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50000郭晨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机体重症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50000)郭晨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意识障碍造成机体应激反应增强,能量消耗加快,再加上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因此营养风险发生率增高[1]。而研究表明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弥补患者的体能,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减少不良反应[2]。因此,笔者为进一步探讨营养支持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拟对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取前瞻性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3~76岁,平均(52.89±6.17)岁,GCS评分为3~7分,平均(5.39±1.03)分。纳入标准:均符合神经外科相关疾病诊断标准;GCS评分<8分。排除标准:严重感染、休克;其他严重疾病者;原发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者;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疾病者;严重肌营养不良;胃肠功能障碍或有胃肠手术史者。

1.2 方法 采用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于患者入院24h内完成第一次筛查,根据其年龄、BMI、营养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总分≥3分者,表示存在营养风险,需对患者进行干预,对BMI≤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对营养不良的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治疗,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36~48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留置胃管后,首先对患者进行流质食物支持治疗,若患者在接受流质食物24h后食物储流量<300mL,观察患者胃液回抽颜色及大便颜色,若无异常则开始输注肠内混悬液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平均2~3h输注1次,开始时每次每小时输注30~50mL,每日500mL,之后输注量逐渐增加至每小时80~100mL,每日2000~2500mL。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测量患者的上臂围(AM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血糖水平。

1.3.2 统计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GOC及牛津残障评分(OHS)评估其预后情况,GOS评分为5分,OHS评分≤1分表示恢复良好;GOS评分为4分,OHS评分为2~3分表示中度残疾;GOS评分为2~3分,OHS评分为4~5分表示重残或植物生存;GOS评分为1分,OHS评分为6分表示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全部数据处理分析,对连续型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配对t检验行治疗前后比较,否则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无需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10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100例(100.00%),其中营养不良为92例(92.00%)。

2.2 92例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92例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尿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比较 住院期间92例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感染、多器官损害、反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依次为22例(23.91%)、6例(6.52%)、9 例(9.7 8%);预后恢复良好4 4 例(47.83%),中残32例(33.70%),重残或植物生存12例(13.04%),死亡4例(4.35%)。

3 讨论

附表 92例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通常由于颅脑损伤病情较重而产生意识障碍,出现不能进食的情况,且重症患者机体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能量消耗量迅速剧增,机体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经常处于负担平衡状态[3],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风险,产生营养不良症状。患者往往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不利于其原发疾病的恢复,甚至导致患者的病死率增加[4]。因此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根据情况给予干预措施对降低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其原发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2.00%,与以往研究[5]报道结果基本相符。表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因此临床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对营养不良患者及时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神经外科患者通常胃肠功能正常,因此采用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适合患者的需求,更利于锻炼患者的胃肠功能,维持肠黏膜正常结构,且并发症较少,价格低廉,更能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对92例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经营养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显著升高,而尿素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患者的营养状态显著改善,机体负担平衡状态得到有效纠正。预后显示患者恢复良好比例高达47.83%,而死亡及重残比例共占17.39%,较以往研究[6]报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低,表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原因在于:患者营养状态对机体白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从而会影响伤口愈合,且会增加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导致并发症增多,引起患者的原发疾病加重甚至恶化,而营养状态改善有利于患者机体抵抗力的提高,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早期对其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纠正其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其原发疾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机体重症
神经外科教育在中国“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状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邓俊峰作品选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