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2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2广东省揭阳市慈云医院522000林鸿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流量

广东省揭阳市慈云医院(522000)林鸿斌

近年来,2型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若不及时对该综合征进行治疗,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广泛重视,且被应用于呼吸衰竭治疗中[1]。为了明确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方法在2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65例2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情况,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观察组包括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为45~86岁,平均年龄为(65.37±0.28)岁。对照组包括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为44岁~87岁,平均年龄为(65.59±0.37)岁。患者及家属均认可本次研究,签订协议书。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同样的基础治疗,分别对患者实施不同方式治疗。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设置吸入的氧浓度在30%~50%,观察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反应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

1.2.2 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患者实施低压高容量型气管插管,对患者气囊压力进行检测,保证气囊的压力始终保持在2.40~2.90KPa。同时,设置监测频率为4h/次,间隔2h,为患者翻身和叩背1次。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类型的湿化器,细菌过滤器和呼吸机管路均为一次性用品,间隔6h为患者实施封闭性吸痰,保证无菌操作。设置吸入的氧浓度为30%~40%,流量为45~60L/min。观察患者高流量吸氧治疗期间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若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和血压严重波动等现象,应将吸入氧浓度调整至60%;若患者仍无明显改善,则需要再次对患者实施插管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参数相关指标的情况,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参数指标情况见附表,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参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8/3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4/3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2型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病症,学术领域也称之为碳酸性呼吸衰竭[2]。临床中,最为常见的2型呼吸衰竭,是由于手术后拔管不合理引起的。针对2型呼吸衰竭,通常采用的是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虽然该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参数,但是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仍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较多吸氧治疗方法得到更新。曾有研究指出,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可提升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3]。针对上述研究论述,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经鼻高流量吸氧在2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通常来说,呼吸衰竭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不稳定。所以,在治疗呼吸衰竭疾病时,可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角度,对患者治疗效果加以评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能证实在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方面,观察组具有更为突出的效果和作用。分析其原因,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该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的再次插管率,可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种治疗方法受到的客观条件因素较多,比如通气治疗的时机、吸氧频率等[4]。诸多条件的限制,影响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组采用的是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属于新兴的氧疗方法。在临床中,经鼻高流量吸氧可对管路内气体产生加温和加湿的影响,进一步增大气体流向,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实现对氧气的吸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此种治疗方法的氧气吸入浓度量进行设置,可有效调整患者的多次呼气风流量水平的气流量,调控患者真实吸入的氧浓度。此外,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方式,可在氧气流的冲刷下,减少生理死腔现象的发生,促使患者分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附表 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参数指标情况对比分析(±s)

附表 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参数指标情况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RR(次/min) SpO2 PaO2(mmHg) PaCO2(mmHg)观察组 33 23.34±2.47 0.95±0.42 81.47±5.12 50.46±3.48对照组 32 28.49±2.68 0.24±0.35 74.52±5.29 57.18±3.62 t 9.156 5.482 8.458 10.269 P 0.002 0.041 0.017 0.001

储蕴等人在其研究中,分析了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在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5]。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均从不同角度上证实了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在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可明确本次研究是具有现实性价值的。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6%;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该研究结果可表明,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价值更为明显。经鼻高流量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逐渐恢复通畅,生命体征趋向稳定。与对照组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观察组治疗方法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和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和75%。通过对两组治疗效果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上证实,在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提升方面,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应用价值更好。

综上所述,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等呼吸参数指标,可充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的应用价值,可应用于临床。因此,在日后对2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及治疗需求,为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流量
直播助农冲流量 勿忘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寻找书业新流量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