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体检人群胆囊结石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2020-10-22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41吴晴鸥林志宾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41)吴晴鸥 林志宾

胆囊结石是指结石在胆囊内形成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疾病风险和疾病负担。有研究提示胆囊结石患者血脂代谢可出现紊乱[1],为探讨普通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及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本文就汕头市中心医院体检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15585例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所有体检者的一般情况、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腹部B超、肝肾功能、血脂。第一部分,对15585名体检者中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所有患者与所有非胆囊结石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第二部分,对所有胆囊结石患者再次进行筛选为病例组,再1∶1随机选取同期无胆囊结石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性别、年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囊结石与各血脂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1 两组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附表2 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情况

2 结果

2.1 第一部分

2.1.1 胆囊结石检出情况 B超诊断结果发现15585例体检人群中患有胆囊结石的有1132例,检出率为7.26%,其中男性735例,检出率为4.71%,女性为397例,检出率为2.54%,男女比为1.85∶1。男女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5,P<0.01)。胆囊结石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6岁,明显高于无胆囊结石体检者的44.15岁。

2.1.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体检者胆囊结石检出情况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胆囊结石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男女检出差异上,在50岁以下差异不明显,50岁以上差异增加。

2.2 第二部分

2.2.1 两组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按照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胆囊结石组和非胆囊结石组各438例。如附表1,胆囊结石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高于非胆囊结石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无胆囊结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胆囊结石患者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情况对比 如附表2,不同年龄组在总胆固醇升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患者较之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现TC升高。

2.2.3 胆囊结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胆囊结石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TC、LDL-C、TG、HDL-C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升高是胆囊结石患病的危险因素,LDL-C升高者患胆囊结石的几率是正常者的2.451倍。

3 分析

3.1 多因素分析提示LDL-C升高是胆囊结石患病的危险因素。近期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地区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为4.2%~22.87%,其中年龄、女性、肥胖为胆囊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囊功能异常、成核异常及致石基因等因素相关。胆囊结石中,70%~80%为胆固醇性结石,主要由于胆汁内的胆汁酸、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3种成分比例失衡,导致胆固醇以固体形式析出,形成胆固醇性胆囊结石。有研究提示高胆固醇饮食可以造成家兔的胆囊胆固醇结石,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清胆固醇可经肝细胞转运分泌入胆汁或经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途径摄入胆固醇再分泌入胆汁[2]。当出现饮食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可出现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的化学组成改变,胆固醇过饱和,随之形成胆固醇结晶析出,逐渐成结石。LDL-C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载体转运肝脏内源性胆固醇到全身组织细胞,当血脂含量超过人体正常值时,所需要的LDL-C也相应升高。本研究结果反映出高血清水平的 LDL-C为胆囊结石的患病危险因素,与目前临床研究相符[3]。而本研究也提示胆囊结石患者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的检出率差异亦与血脂指标相关。

3.2 胆囊结石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中老年较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现TC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代谢功能较年轻时减退,且出现生活节奏变慢,少运动及体力活动,易高脂饮食等情况,多种因素下促进了血脂的代谢异常[4],从而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3.3 虽然本研究多因素分析中未提示性别与胆囊结石患病率相关,但可能与病例数不足相关。在单因素分析中,胆囊结石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特别在50岁以上时差异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囊结石中女性患者大概是男性患者的2~3倍[5],特别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中。其中,妊娠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发生胆囊结石的几率最高,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分泌相关,而雌激素与胆固醇代谢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则相反,男性更易患胆囊结石,可能与男性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体育锻炼较少,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及过量饮酒等有关。

3.4 对预防胆囊结石的指导意义。根据研究结果,胆囊结石在汕头地区患病率仍偏高,需要加强宣传,提高患者对胆囊结石疾病的认识。随着年龄增加,胆囊结石发病率增加,尤其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成年男性的健康体检。控制危险因素是胆囊结石非手术治疗的基础,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是引起血脂水平异常的主要原因,故需要限制高危人群的胆固醇的摄入,并进行适当体力活动。而对于胆囊结石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医生需重视降脂治疗[6]。

猜你喜欢

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