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2020-10-21王维建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

王维建

摘 要:传统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教师仍然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定律、公式、法则、定律等,再要求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送鱼”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把授之以鱼改成授之以渔。

关键词:授之以渔;亲近数学;讨论解疑;观察实践;发现自我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学的表现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不成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教师仍然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定律、公式、法则、定律等,再要求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送鱼”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把授之以鱼改成授之以渔。因为授之以渔,既能注重教学过程,又兼顾了结论,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渔”索“鱼”。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变授“鱼”为授“渔”的两点,尝试和同仁们分享一下。

一、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授之以渔。

1.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經验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或者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教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出来,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喜闻乐见的亲切的生活情境。比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年月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问一问学生的生日,听一听学生对年月日的了解,议一议学生的生日是不是正确。这样和学生生活很密切的问题,让数学更多地联系了生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渴求。不仅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感受到数学迷人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

2.组织学生讨论解疑

对于一些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是否就一定由教师讲解才好呢?我觉得也未必如比。启发学生思维,以讨论解疑为主,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更多的时候是把看书、设疑、解疑等结合起来。如:学习最大公约数这部分内容,看书后,对于互质数的概念,有些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当我让学生举例时,一连3名学生所举互质的例子都是2个质数组成的互质数。当第4个学生举出“23和57”时,竟然有些学生立即反驳说:“57是合数。”言外之意,23和57不是互质数,可见对于书上的叙述并未真正弄懂。于是,我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两个数都是质数,叫互质数”,对不对?“两个数互质时,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对不对?“凡是质数,它们都是互质的”,对不对?使学生明确了“互质”的概念。这样,把这个以往不知教师要费多少口舌,总被一些学生忽略的问题,同学间互相重视起来。从以后的做题情况看,确实也比往常好。

3.组织学生观察实践

几何初步知识部分的内容,是较容易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从而“发现”知识的。教圆柱表面积时,我把圆柱体教具的表面展开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这个图形考虑如何求圆柱表面积。当有的学生问:“侧面展开图会不会是正方形?”我并不回答,而是反问同学们:“你们说呢?”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通过讨论,统一了意见:“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发现自我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限,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学会数学,并且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知识和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才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发现自我。

教学案例: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两题:

(1)1500-273-127 (2)461-(61+53)

=1500-(273+127) =461-61-53

=1500-?  =?

=?

对于题(2),学生自然逆向思维:既然能够把两个数加起来一起减,当然也可以拆开来一个一个减,看怎么算简便。

反思:

这堂课基本体现了学生自主“做"数学的一种探索式学习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

前几年,“减法的性质”的教学情景还历历在目。往往先出现一组组算式如:

20-5-2   56-32-8

20-(5+2)  56-(32+8)

在这些数字符号的集结中,让学生计算类推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就是减法的性质。然后就靠大量练习巩固。这一规律是由个别推出一般,知识离开了能够依存的背景,学生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算理,因此用时常常出错。弄到没辙时,背吧:减法的性质——a-b-c=a-(b+c)。再有遗忘,死记:减号后面脱括号、添括号,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改变。教到如此无可奈何,学生嘀咕:老师,简算这么难,还不如这样死算了呢。

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路,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可以极大地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然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教师不能不管不问,这样会使学生的合作成为“合坐”,自主成为“自流”。授之以渔,要求教师努力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与引导,必要时更要因势利导,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
浅谈英语课堂的教与学
为了“梦之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改作文
以“渔”钓“鱼”,打造高效课堂
科学课堂“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渔场”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究与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