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水文地质灾害采取的有效措施

2020-10-21马志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砂土岩溶泥石流

马志文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遭遇了大量的灾害,比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尤其是到了夏季,我国地质灾害尤为严重,比如路面沉陷、熔岩塌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从这些灾害形成的原因来看,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水文地质。因此本文将从水文地质对灾害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措施

一、水文地质以及灾害频发地

水文地质主要是指地下水的活动情况,我们研究地下水的活动规律,能够有效的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由于地下水活动导致的地质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地震。在一些大型的工程中也要运用到水文地质学的相关知识,避免引发灾害,产生更大的损失。在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主要是在西南地区,由于是板块交界、降雨丰富,加上地形起伏大,所以地震、滑坡、泥石流都多发。,西北一些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因此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南方的山区,由于降雨丰富、地形起伏大,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黄土高原主要是由于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因此是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东北的山区也是由于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二、由于水文地质对灾害导致的影响

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有很多,比如岩溶塌陷,地面沉陷以及泥石流等,本文主要阐述以下两个方面的灾害。

(一)岩溶塌陷。岩溶塌陷主要是指在岩溶洞穴与上唇沉积的松散的土层,以及地下水三者之间的平衡,由于地下水位发生了变化,打破了三者之间的平衡导致的塌陷现象。而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由于降雨,地震或者是洪水,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为的抽水、排水引起的。根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共发生了71起岩溶塌陷的事故,造成了170多万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岩溶塌陷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岩溶塌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①可溶岩与岩溶的发育情况。可溶岩是指能被水连解或溶滤的岩石,它是熔岩塌陷的物质基础。同时岩洞又为塌陷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并且根据调查显示,大量的塌陷是在覆盖型的岩溶和裸露型的岩溶中。溶穴的发育情况受到了岩溶发育条件的限制,一般是在断裂破碎带和裂缝发育带地区。岩溶的发育程度和洞穴的开启程度是影响塌陷的直接因素。洞穴所处的位置存在裂缝,这种裂缝会是岩体整体的结构不完整,同时也为地下水和陷落物质之间的运动提供了条件。岩溶发育情况越好,开启性也会随之变好,同时规模也就更大,发生塌陷的情况也就更严重。

②覆盖层的厚度,结构以及性质。岩溶上层松散的覆盖物是形成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重力的影响会使管道顶板塌陷形成基岩塌陷,而由塌陷下来的物质主要是松散的沉积物形成的塌陷是土层塌陷。在南方地区土层塌陷占总体塌陷的96.7%。

③地下水运动。地下水的流动情况是形成塌陷的主要动力,也是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水位的急剧变化,而使三者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引发了塌陷的现象。而使地下水位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分为人为和自然。人为是由于过度的抽水以及井下冲水等原因形成,而自然因素是由于降雨或者干旱导致的。

(二)砂土液化。沙土液化主要是指沙土受到了外界的破坏,使其中蕴含的疏松粉充满了水分,从而导致砂土呈现液态的形式。并且通过震荡沙土变得更加的致密,在重压下砂土的内部水压会急剧上升,当水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大量的颗粒物出现悬浮的状况,从而使砂土更趋近于液化状态[1]。但是不同的地区,其砂土液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沙土沉积颗粒比较粗,因此水压会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压大于覆盖层的压力时,带颗粒的地下水会从地表往上涌,对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针对水文地质采取的预防措施

(一)做好准备,事先预防。根据调查显示,由于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预防措施以及专业的检测机构。因此人们不能够及時的发现水文地质发生了变化,也就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还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导致灾害发生后人们手足无措,没有采取相对的措施及时止损。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水文地址予以重视,并且在灾害频发地区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同时还要建立监控水文地质的专业部门,以便能够及时地检测出水文地质发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好准备,事先预防,从而避免当水文地质发生变化后造成的损失。

(二)增强检测,加强勘测力度。水文地质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水文地质的检测,要及时的了解相关的变化并作出预测。同时在进行勘测时要加大力度,要及时的了解地下水的深度以及它的流动规律和情况。要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监控,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在下雨天也要对水位进行检查,要及时的了解地下水的流速,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当灾害发生时人们的手足无措。

(三)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来我国资源正在极度短缺,尤其是水资源。但是由于地下水开发难度比较大,因此一直没有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比较饱和,对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结构内部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2]。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利用地下水来浇灌农作物以及对车辆以及地地面的清洗,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同时还能够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制定完善的监控系统。灾害发生后损失之所以那么大,是由于没有完善的监控系统。因此人们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灾害即将会发生,并且会觉得灾害发生的很突然。但其实每一个灾害发生是有征兆的,只是没有完善的监控系统,不能给人们以警示。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地下水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测,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并做出预测。比如四川是灾害频发地,当拥有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后,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地下的情况以及板块之间的运动,从而做出准确的预测,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

四、小结

水文地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勘测,及时的了解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并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以及人员伤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宝君,王瑞丰,武林,等.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能源与节能,2016(02).

[2]  江涛.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5).

猜你喜欢

砂土岩溶泥石流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岩溶矿区地下水资源储存与管理
砂土液化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与工程液化判别
泥石流
工程地质学术语易混淆用字辨析
机械班长
夺命泥石流
《中国岩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