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

2020-10-21朱彦臻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新使命要有新担当。作为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国际化外语人才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一带一路”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继提出,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对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及其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依据新时代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新要求,立足于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及其培养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对策,以期为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优秀人才的付出与努力。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力图通过经济带的发展,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带周边国家的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多元更有效合作格局的健康建立和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而国际化外语人才作为重要的桥梁之一,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未来依然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

但是,传统的素质培养目标培养的国际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未来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新时代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专业知识扎实的高端国际化外语人才,新时代、新发展、新目标、新要求,更需要拥有坚定信念,大国意识,“四个自信”的高思政素养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1.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

新時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王卓,2018)。人才依然是新时代国际强竞争力的保证,更需要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随着国际社会多边合作的常态化,国际间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多元信息以大爆炸的形式充斥在国际交往合作的过程中,国际化外语人才更需要坚定新时代的信念,牢记新使命,明确新担当,落实新作为。

(1)思政素质培养为根本导向

新时代的含义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新标准,也为优秀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王艺静,2016)。新时代,新使命,优秀人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凝聚力量,贡献智慧。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更加强调“根植中国,全球视野”,在培养超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作为根本导向,强化理论武装,狠抓思想政治学习和理论武装不放松,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2)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必须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国际事务面前要增强国家意识,在多元信息碰撞、合作、输入的同时,更要强调输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大优秀人才的作用,并不断提出期待。将‘我的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实现‘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结合是对期待的最好回应。国际化外语人才要培养作为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秉承坚定地信念,以多元融合的全球视野、专业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搭好坚实的桥梁。

2.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及培养现状

与我国庞大的国际化外语人才需求相比,我国国际化优秀外语人才思政素养不理想,思政素质培养环境不好,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导致不能满足新时代未来经济发展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

2.1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现状

(1)忽视思政教育,思政素质较低

外语学习者在传统课堂教授方式的影响下,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国外信息的单向输入,缺乏本土意识及双向问题思考的习惯,更鲜少有思政模块进行思政素质培养(姚晓盈,2017)。本土意识,双向问题思考的非常态化及思政模块的缺失导致外语人才在多元国际交流中惯于接收信息为主,从事物本身出发,就问题解决问题,缺乏双向思考,缺乏国家层面的升华,思政意识薄弱(刘岚,2014)。

(2)社会国际形势的学习与认识不足

只有了解社会、接轨国际才能提升新时代外语人才的社会发展能力。缺乏科学地认识国际形势,在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当中不能持有应当的观点,信息不对等带来的认识偏差,不利于确立正确方向,不利于理解思政素养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3)状态浮躁,急功近利

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能够让人明白自己的使命,继而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思政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往往导致个人倾向于以有用无用来评判和选择,所以,个人思想觉悟,自身素养的学习提升往往被忽视。这种浮躁的状态和急功近利的态度非常不利于培养合格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更不利于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的提高。

2.2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现状

(1)思政素质培养理念缺乏创新

在国家强调思政教育之前,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更多的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缺乏对专业课的有效利用,专业课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思政素质培养理念传统且缺乏创新。而思政课堂的思政素养培养氛围又因人而异,取决于授课教师个人思政素养水平,思政素养高的授课者会更多的进行思政内容的融合,思政素养培养氛围浓厚,思政素养较低的授课者往往缺少思政方向的升华与思考,这导致局限于思政课堂的高校思政素质培养效果不理想。

(2)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模块的缺失

目前,外语人才的培养重点主要集中于专业角度,强调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王艳,2013)。也有高校对外语人才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外语学习中的本土化意识,但没有针对外语人才思政素质的培养。培养模块的缺失使得外语人才本就弱化的思政素质更加无法提高。思政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将主体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整合增量,不能更好地整体性地提升外语人才的国际胜任力。

(3)思政素质培养环境建设不到位

素质的培养基于环境,素质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环境的优良程度,好的思政素质更离不开优良的环境。目前,思政素质培养环境建设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教师队伍思政建设不到位。外语人才思政素质的培养与教师的思政素质紧密相关。教师对外语人才思想、意识、观念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而很多教师更多关注教育教学专业领域的素质培养,却忽视了自身思政素质的培养;其次,教材等学习资源缺少思政素材。教材等教学资源是外语人才必备的环境资源,优秀的教材等学习资源也是培养优良思政素质的有利环境,而外语学习教材等资源较少有可以有效利用的思政素材。

3.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对策

(1)构建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体系与机制

培养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具备思政素养又能担任涉外工作的高端外语人才,需要建立必要的体系和机制。优良体系与机制的建立利于为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通、共同发展的平台,利于提升人才战略资源竞争力,同时对培养坚定“四个自信”,拥有大国意识,代表中国站在多元文化碰撞一线的外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系与机制建立的同时要重视评估环节所占的比重及评估手段的多样性,保证培养效果,并且尽量从机制上保证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体系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

(2)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思政素养是其它众多素养的核心和基础。培养更多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国际化外语人才,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首先,需要高校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政文化理念,打破传统思政课堂为主的思政素质培养理念,树立并普及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将思政素养培养课堂化,日常化(周烈,2011);其次,高校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模式,更新传统单向输出为主的思政培养模式,尝试提供素材、引发问题为辅,自主探究、辩证思考思政问题为主进行思政素养培养的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外语人才思政素质水平。

(3)以人為本,积极推行思政素质教育

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政素质教育亦是如此。积极举办并鼓励高校外语学生参加校园思政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张小红,2018)。不论是校园活动、社会生活、国内外各大小事件,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外语人才的思政素养,同时,国际化外语人才更应该在个人发展成长过程中,重视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各种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外语人才自身提升思政素养的意识。因此,应该积极推行和引导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师资队伍思政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高造诣,高思政素质、高视野、高能力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好更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质量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教师的思想理念、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国际化视野及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政素质,并且要保证其不断地提高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师资队伍思政建设利于教师思政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新时代外语人才要牢记历史使命,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担当,立足本职,专注有为建设。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优秀人才要有文化自信,感受到时代的召唤,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素质,保证在各条战线上争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搭建更壮阔的国际桥梁。

参考文献

[1]  王卓. 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谈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3):61-69.

[2]  王艺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9):1-3.

[3]  姚晓盈.高校外语创新人才中西文化意识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6):102-105.

[4]  刘岚.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思考--译者本土化意识培养[J].科技视界,2014,(23):25,64.

[5]  王艳.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7):126-127.

[6]  周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外语,2011,08(2):12-16.

[7]  张小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路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4):101-108.

作者简介:朱彦臻(198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