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做好“幼小衔接”,有效提高衔接力度的调查研究

2020-10-21钱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法和策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

钱丹

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和观察法对我园孩子、家长和老师进行衔接问题的讨论。进一步了解,小学需要幼儿园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入学能力,家长需要配合的事情有哪些,孩子进入小学的心里准备等。并探索出一些有助于“幼小衔接”,有效提高衔接力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幼小衔接;有效提高;衔接力度;方法和策略

一、绪论

(一)问题的由来及意义

1.问题的由来

上班三年来,两年的大班老师,再加上本次幼小衔接与毕业典礼的负责。利用工作之余与小学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发现我园很多优秀的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渐渐消失在老师的视线中。就问题寻根究底,根源于幼小衔接的脱节,大部分人认为“幼小衔接“只不过是个交接的仪式罢了,或是一日活动中涉及到衔接的内容即可,殊不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幼儿发展过程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想要将幼小衔接的内容落到实处,让我园即将毕业的孩子真正的了解小学生活,因而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2.问题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目的是促使儿童对小学形成良好的学校适应。针对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可以说有很大的差别。在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而到了小学阶段,教师比较注重单纯的知识获取,课业制度和作息时间都被严格的控制了。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游戏已经被我们忽视了很长时间。如果不进行恰当的游戏,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因此,展开“幼小衔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文旨在通过木果镇中心幼儿园与木果小学的幼小衔接,让孩子们自然过渡,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二)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2010年孙培霞《幼小衔接研究》,旨在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构建相互靠拢平台。

2.蔡春美教授认为: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阶段。致力于幼小衔接形成一种衔接的状态。旨在通过从外在的学习环境和内在的儿童精神两方面来衔接。

3.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研究“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是通过发展,培养和提升幼儿全面的能力,即着重从衔接的全面性来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和观察法对我园孩子、家长和老师进行衔接问题的讨论。进一步了解,小学需要幼儿园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入学能力,家长需要配合的事情有哪些,孩子进入小学的心里准备等。并探索出一些有助于“幼小衔接”,有效提高衔接力度的研究方法。又通过文献法对近年来我国“幼小衔接”作一定的了解。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与分析

(一)研究内容:

1.学校之间衔接:

(1)幼儿园老师要了解到孩子入小学需要什么?根据小学生活制定有效的“课程”方案,真正帮助幼儿园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2)小学教师要了解到幼儿园孩子是如何生活学习的,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刚入学的孩子适应中没有过多的压力和恐慌。特别是一年级教师更要关心刚入学孩子的心理变化、适应能力等。

(3)校际之间要在升学季达成有效的沟通,为本年度的新生入学之间搭好桥梁,真正地让幼儿园孩子入小学不是跨越而是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应相互沟通与学习交流,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开展。

2.“幼”与“小”衔接:

(1)学习生活的衔接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时我们就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2)学习行为能力的衔接: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家庭教育的衔接:

第一、针对家长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充分發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第三、家长要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并且帮助孩子适应新规则和新的学习方式,在其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作息规律,让孩子学会专心倾听。

(二)研究分析

一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二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

三要积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坚决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减少两个阶段在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坚决铲除催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土壤。

参考文献

[1]王虎.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学周刊,2017(21).

[2]王秀霞.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269.

猜你喜欢

方法和策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
试论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
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管理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析优化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于高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