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20-10-21雷晓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3期
关键词:成因特征对策

雷晓莲

【摘要】叛逆心理具有负效应,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叛逆心理特征以及成因的分析,从确立健康教育主体、重视青春期心理疏导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三方面,总结出应对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 叛逆心理;特征;成因;对策

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教育工作者,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你教什么他就反对什么”“每当你要说说他的情况,就非常不耐烦,极其不情愿继续听你唠叨”等,而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也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导”“不听老师的劝教”,甚至“顶撞”老师、“对着干”等现象。初中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即我们所说的叛逆心理在初中阶段是普遍存在的,若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干扰家庭教育、干扰教育以及教学秩序。所以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成因及特征,总结出应对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一、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孩子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那么,初中生的叛逆心理特征和成因是怎样的呢?

1.独立意识不断增长与现实仍需依赖的矛盾

如今的初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期心理的萌动,逐渐开始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尝试去体验与感受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物。而另一方面,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的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对他们的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实质影响,他们开始千方百计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强烈渴望独立尝试一切,但他们又由于在许多方面如情感、生活、经济和学业上不得不依靠父母和老师,无法在时间、行为和生活上自由地支配,这就造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冲突与矛盾状态。

2.强烈自尊心的渴求与现实不受重视的矛盾

第一,家庭教育的“家长式”训斥不得法。许多家长缺乏民主意识,对待他们的孩子盛气凌人,态度强硬,几乎所有要求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因此此时孩子不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倘若家长缺乏对孩子该年龄阶段的心理常识的了解,对他们子女教育急功近利,加上方法简单、粗暴,经常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他们的自尊心责骂,甚至殴打他们,如此以往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叛逆心理油然而生。

第二,学校教育的“应试棒”效应压力大。随着应试教育的压力增大,学生个性差异的逐渐增强,其自尊心也在不断增强和产生了被他人尊重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学习、生活的两极分化,他们的各种成绩、表现开始落后,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学校往往习惯于重表现而不分析、深究原因,正是这种缺乏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便时常出现随便谩骂、挖苦学生,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等等变异的教育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和想平等交流的情感与现实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与冲突,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随之而来了。

第三,社会教育的“负诱惑”现象范围广。一方面,从充斥于现代文化生活中处于放任状态的网络文化中,初中生养成了自我、任性倾向,习得了自我、任性经验;从现代网络高科技结晶的各种电脑游戏中,学生们在虚拟的梦幻空间中,寻找到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安全感、获得感、成功感等;另一方面,在初中阶段,对学生们而言,其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并且开始关注自已的衣着、打扮,加上无处不在的影视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许多同学开始了早恋的尝试。初中生早恋的结果基本上都是挫折,而这种挫折对于那些缺乏耐挫折精神的孩子来说,往往成为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催化剂。

二、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对策

第一,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主体,体现青春期教育内容。要使学生的主体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有抱着与他们平等相处,在坦诚、信任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要从学生青春期发育特点出发开展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多给他们参与机会,设计多彩的生活片段,创设情境,让他们感知世界,唤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丰富多彩的实践参与中引导他们转变不良倾向,解除心理障碍,抑制他们的叛逆心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例如,我校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开发与实施了59选修课、13个精品社团活动等校本课程,正是这些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展,让青春期学生旺盛的精力得以合理地利用,在常规刻板的课堂教学活动外开辟另一个新的教育教学天地,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第二,重视主体心理疏导原则,把握青春期独特心理。对学生心理疏导就是心灵的互相沟通,是在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中,学生自主探索、纠正的过程。一是我们进行心理疏导时应遵循信任、接受、自主、发展的原则;二是在心理疏导中也要把握青春期尤为重要的三种心理,即好奇心理、质疑心理、叛逆心理。例如,面对学科教学中学生不愿听课的叛逆心理,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尤其要注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使之置身于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演讲、接龙、猜谜、表演、辩论、竞赛、调查和实验等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教学的心理,让他们感到听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活动,从而抵制叛逆心理的产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正确引导孩子接受现实。我们要了解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学会尊重孩子个人的隐私,平等与孩子交流,正确指引孩子与异性接触、交往。加强与学校老师的密切沟通,及早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动向,及时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与纠正,让他们认清是非,增强辨别能力,尽早消除不良倾向。此外,我们家长要学会转变教育观念与角色,学会倾听他们的诉求、尊重他们的想法,平等的、探讨式的双向交流。从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在初中生的教育教学中,确立健康教育主体、重视心理疏导原则和关注孩子心理变化是克服“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灵丹妙药。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和性别等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对初中生在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应及时了解、真诚、坦率交流,才能切切实实从心理上解决他们的困惑,从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影.浅谈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及应对措施[J].教育时空,2016(10):123.

[2]马丽芳.如何矫正青少年叛逆心态[J]. 青春岁月,2014(2).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作家出版社,2014.

[4]孙菊云.班有叛逆期学生[J].新课程(中学),2013(03).

猜你喜欢

成因特征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抓特征解方程组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