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易栓症患者联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评价

2020-10-21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471000连晓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剂量肝素二聚体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471000)连晓红

易栓症指容易出现血栓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对血栓形成潜在危险度增加的描述。妊娠期由于孕妇自身机体生理以及病理均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会导致易栓症发生率提高[1]。有资料报道称,妊娠期易栓症的发生受多种疾病的诱导,包括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深静脉血栓等[2]。因此在对原发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对机体存在的高凝状态进行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使妊娠结局得以改善[3]。本次研究就选取妊娠期易栓症患者88例,探讨妊娠期易栓症患者联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易栓症患者88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6~45岁,平均(34.1±3.8)岁,孕周6~37周,平均(22.7±3.7)周,合并疾病:静脉血栓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糖尿病1例;观察组年龄25~44岁,平均(33.7±3.5)岁,孕周6~37周,平均(22.5±3.5)周,合并疾病:静脉血栓2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糖尿病2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自妊娠第3个月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上海斯诺威制药,国药准字:H20065841)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江苏瑞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511)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阿司匹林剂量为25mg,低分子肝素剂量为5000U,以皮下注射方式用药。在为患者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抗心磷脂抗体开展定期检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过程中需使D-二聚体水平保持为0.2~0.5mg/L,若D-二聚体水平低于0.2mg/L,则需停止低分子肝素应用,继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使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值为1.5~2倍)得到控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机体血小板水平,根据降低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在手术开展前3d停止阿司匹林用药,对逆转抗凝效果得到发挥;手术治疗前6~12h停止应用低分子肝素;手术完成后24h若患者未发生出血情况,则可继续按照原剂量对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应用,防止术后血栓的出现,至少维持至产后42d,同时对凝血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参照凝血指标进行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妊娠结局。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T和APTT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2。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对照组4例足月活产,6例早产并存活,6例早产未存活,28例早孕胚胎停止发育和死胎,活产率为22.73%;观察组36例足月活产,3例早产并存活,5例流产,其中1例患者由于自行停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胎儿发生宫内死亡,其余4例胎儿出现难免流产,活产率为88.64%。观察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727,P<0.05)。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比较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比较

组别 D-二聚体水平(μg/mL) 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4) 2.55±0.96 2.13±0.55 183.64±55.25 180.32±51.41观察组(n=44) 2.57±0.98 1.92±0.56 182.47±55.36 169.63±47.63 t 0.097 3.251 0.010 3.685 P 0.923 0.025 0.921 0.020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PT和APTT比较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PT和APTT比较

组别 PT APT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4) 14.89±0.63 11.39±0.58 33.67±3.39 33.53±4.61观察组(n=44) 14.92±0.68 11.22±0.61 33.91±4.22 32.61±5.22 t 0.215 1.340 0.294 0.876 P 0.831 0.184 0.769 0.383

3 讨论

妊娠期易栓症发病率较高,为防止患者产后出血,分娩期需为其开展有效处理。当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产后容易出现出血情况。而在为患者开展剖宫产分娩时,患者有一定机率发生术中血肿或穿刺点血肿,甚至可能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需在适当时期为患者开展剖宫产术使妊娠终止[4]。择期开展剖宫产术可使患者机体中抗凝药物浓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患者机体凝血指标开展监测,可对其机体凝血功能进行详细掌握。因此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孕妇,妊娠分娩方式主要为剖宫产,但术后需密切监测血栓的出现,由于手术的开展可使机体血管内皮因子得到释放,同时手术治疗后机体制动会提升血栓发生的机率,从而可引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DIC的发生。因此在围术期为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可有效逆转抗凝作用。在为患者开展择期手术前,可能需将阿司匹林用药停止,从而使抗凝作用得到逆转,通常情况下需持续超过3d,在手术开展前6~12h停止应用低分子肝素,但若情况较为紧急,则必须使机体凝血功能紊乱得到迅速纠正。欧美国家相关标准提出若患者国际标准化比率升高,同时存在对生命构成威胁的出血情况,则需要应用浓缩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行治疗,从而使抗凝作用得到逆转。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降低妊娠期易栓症患者机体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水平,从而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功能,预防血栓的出现。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改善妊娠期易栓症的预后。低分子肝素可达到抗免疫翻译、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等功效,所具备的抗凝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将其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联合应用时,可使妊娠结局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分娩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治疗妊娠期易栓症,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使妊娠成功率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小剂量肝素二聚体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