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轨迹、热点和发展趋势(2001-2019)

2020-10-20朱晏锋

高教探索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摘 要:通过数据统计法、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对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来源期刊、CSSCI来源(含扩展版)期刊2001-2019年刊发的273篇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借助可视化软件系统,将该领域的演化轨迹、研究热点予以展示,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学术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整体呈波动上升、发散性延伸与零散式分布三大演化轨迹,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制度性支持乏力等问题;研究范畴广泛,形成了声乐艺术、声乐教学、民族传承三大学术热点,但部分学术研究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此外研究还指出了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就问题提出了范式改进思路,以期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和当代民族艺术传承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演化轨迹;学术热点;发展趋势

作为国家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如何开展是时代的核心命题之一。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演讲会议中高瞻远瞩地作出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科学论断,并就新时期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命在理论和战略高度作出重要指示,引起了学业界的深入思考。以高等声乐教育为例,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不仅覆盖面日趋扩大、教学模式日渐多元,为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强势助力,更为创新艺术形式、展现民族风采,加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夯实基础。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和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呈现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趋势,不仅在1000多所高校中开花结果,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艺术人才,更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在跨学科、科学化、多模态摸索创新中形成了兼具民族审美和国际标准的发展特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大量经验支持。[1]

基于此,本文以21世纪以来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试图揭示这一阶段我国高等声乐教育的发展轨迹、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学术趋向给予科学预测,以期为我国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案

(一)数据来源

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权威性、精准性、有效性,本文依照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将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含扩展版)期刊作为研究范畴。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样本文献来源,研究时长设定为2001-2019年,词频设置为模糊,以“高等(校)声乐教育”、“高等(校)声樂教学”为主题关键词,共获得检索结果404篇相关文献。由于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学术论文,因此结合人工读审方法剔除了与会议纪要、书评、访谈、新闻报道、艺术作品等相关的文献内容,并去除重复研究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273篇。

(二)建立指标

为了满足研究目标,达到研究目的,本文拟建立几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一是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归纳样本文献数量、互引网络、发文地区、基金支持等情况观察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演化轨迹。二是关键词计量分析。利用有效文献的关键词分布与词频共现情况总结21世纪以来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范围与热点,并将数据结果转化为可视性强的知识图谱,便于直观呈现学术动态。三是通过二次归纳为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数据统计法和文献计量法对有效样本予以内容分析和学术评估。以CNKI数据库操作便捷、可视化效果好等特点对273篇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主题的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达到考察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的内容热点和主要议题。此外,本研究根据Excel软件对研究单位、发表时间、资料来源、资助情况等具体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描绘出目前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轨迹和基本情况,并以此推断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的未来趋向。

二、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演化轨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进入了全面加速期,不仅体现在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声乐专业,更体现在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学术研究等都走上了民族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先进文化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整体趋势和引证特征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样本文献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如图1)。从参考文献方面看,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参考文献时间跨度大,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表明该领域研究的广泛性与持续性。就引证文献数量和发展趋势看,21世纪以来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上升速度快,尽管在2018年前后有一定回落,但2010年后引证规模大,且在2016年达到高峰。根据生命周期余弦函数曲线原理可知,该研究领域逐渐形成成熟体系,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为了进一步厘清该领域主题研究文献的引证关系与主题体特征,我们以样本及引证文献作者为关联节点,择选被引频次≥10次的重要文献构建了引证网络图(如图2)。从整体上看,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呈现发散式延伸和零散式分布的主要特征。在发散式延伸方面,严凤学者基于“新课程改革”,从大量基础性研究下提出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模式创新探索——《〈新课程标准〉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2],成为衔接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中心点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令狐青[3]学者从声乐艺术与多元文化角度进一步提出了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成为延伸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节点之一。基于此,徐莎莎[4]、吴曾林[5]等学者再次缩小研究范围,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策略。此外,梁雪[6]、林妮[7]、蒙玲玲[8]、程乾[9]等人从具体的民族声乐专课程设置与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优化提出指导意见。总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主题在发散式延伸趋势下呈现越发具体、深入、实际的研究范式。在零散式分布层面,孙一迪[10]、林红[11]、朱咏北[12]等学者主要针对民族声乐教育展开了深入论述,阐述了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卢清丽[13]、聂普荣[14]等学者则对高等声乐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展开了学术研究,并将西方教学模式、表现形式引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此外,刘喜梅[15]、侯延爽[16]、岳雷[17]等学者也从社会现实、跨学科等不同层面对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模态、多角度研究,为推动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具体现状和相关问题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具体现状和主要问题,我们对273篇样本文献的作者姓名、发文地区、文献来源、基金项目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见表1(注:最高产作者为林妮,4篇,且高产作者数量少,不符合普莱斯定律,因此不作具体分析;文献来源皆为核心期刊,不足以体现研究目的,因此不作考虑)。

从表1看,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呈现区域差异大和制度性支持力度低现状。就发文地区(不含港澳台)看,该领域发文机构包括28个省、直辖区、自治区,西藏、新疆等不在其列;就发文数量TOP 10地区看,四川省是唯一一个发文数量超过40篇的地区,其次是北京、河南、广西、广东,总之,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和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发文地区的研究动力主要源自于学术机构与城市经济实力,如北京市经济发展程度高,且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密集,学术人才充沛,经济投入力度大,因而研究成果丰富。就基金支持情况看,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制度性支持力度较低,有58%的研究成果缺乏基金支持。在获得基金支持的文献中,国家及省部级基金支持是推动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动力,所占比例为34%,其中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比例高,国家社科基金等支持比例较低;地方(高校)基金支持率仅为8%,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存在地方性支持乏力、投入资金少、关注度偏低等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进展缓慢、学术影响力波动以及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亟需解决。

三、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热点

(一)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学术范畴

为了归纳整理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学术热点,我们对选取的273篇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文献累计使用高等(校)声乐教育教学类关键词1034次,出现频次≥1次的关键词涉及类别声乐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鉴赏、民族声乐、西方声乐、实践改革、艺术人才培养、声乐技巧等多达132个,意味着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出现频次≥2次的关键词涉及类别有92个。总之,大量低频关键词的出现进一步表明了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主题的广泛性,但同时也意味着某些方向可能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的问题。为了直观展现该领域重要研究范畴和热点主題,我们将词频≥2次的关键词绘制了可视化词云图(如图3)。

结合图3来看,我们发现目前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范畴广泛,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从基础理论性研究到专业实践性拓展均有所涉及,研究类型广泛,相关关键词有“意义”、“审美”、“理论”、“实践”、“教改”、“技巧”等,旨在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二是从中西融合转变为注重对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学术探索,研究层面多元,相关关键词有“西方”、“民族声乐”、“特色”、“民族化”、“传统”等,为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与高等艺术教育的有效整合以及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强大助力。三是从整体性的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扩展到关于师生关系、人才培养等多角度、精细化研究方面,相关关键词有“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师”、“音乐家”等,为丰富研究视阈,扩大研究范围,加速规模化、体系化建设奠定了夯实基础。四是更为注重地方性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相关关键词有“广西”、“地方”、“羌族”等,对发掘与整合地方教育资源、突出和塑造区域教育特色有重要作用,也体现了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广泛和特色。

(二)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主题研究的学术热点

为了提炼研究主题,突出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热点,我们在词云图的基础上以出现频次≥10次的关键词设定为高频关键词,据数据统计可知,26个高频关键词累计出现次数达到了712次,占总出现量(1034次)的68.9%,意味着21世纪以来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议题较为集中。为了梳理研究热点,我们将2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共现分析(如图4)。

我们根据高频关键词共现情况,将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的学术研究热点概括如下。

第一,声乐艺术。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发现,声乐艺术是21世纪初我国声乐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础的议题,热点关键词主要包含“声乐艺术”、“艺术实践”等。有关学者认为:“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要厘清技术、情感、艺术之间的美学理据,将声乐艺术作为核心内涵,才能实现教育的本体回归,彰显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的初心和未来。”[18]也有学者认为:“随着社会高度发展和文化多元融合,高校对声乐教育的技术性追求逐渐降低,如何利用声乐艺术进行大众审美教育才是重中之重。”[19]值得一提的是,声乐艺术的审美培养作用对艺术人才塑造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这是“区别于传统宏观研究,从价值目标层面探寻现代声乐教育本质、功能的直观表现,对推进声乐艺术的当代化发展有积极意义”[20]。总之,该研究主要聚焦于探寻声乐艺术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厘清声乐艺术的价值构成以及诠释声乐艺术的现实作用。

第二,声乐教学。声乐教学研究是21世纪前十年的重点议题,其致力于创新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促进高等声乐教育全面、多元发展,主要关键词包含“声乐教师”、“声乐教学”、“声乐教育”、“声乐专业”、“教学效果”、“课程设置”、“声乐技巧”、“声乐教学改革”等。有学者表示“高等声乐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结合新方法、新观念、新思维优化教学模式和教育目标”[21]。部分学者则是从师生关系出发,阐述了“以人文本”理念下的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当然,也有学者表示“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要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方法、经验,加速国际化发展速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提升教育收益”[22]。此外,不少学者立足实践,从自身教学、表演经历出发,从唱法、技巧等层面客观阐述了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并从课程设置角度提出了改革意见,旨在促进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开展,提升教学效果。该研究主要集中分析了高等声乐教育教学实践现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特色等多方面提出了声乐教育的措施及方法,对完善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内容优化、方式创新有积极意义。

第三,民族传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因此近几年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对民族传承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成为学业界一大重要研究动向,主要关键词包含“民族声乐”、“传统声乐”、“民族唱法”等。有关学者认为:“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应本着以民族化为内在核心,以国际化为外在追求的发展目标,才能将民族声乐带向世界。”[23]部分学者从民族声乐文化资源层面提出了一些看法:“我国民族传统声乐文化资源丰富,但不少已濒临消失的危险,因此加强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更能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提供有效保护手段,如民族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等。”[24]创新作为一种核心手段,也成为了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一部分学者通过推陈出新将民族文艺资源与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完美融合,实现了教育效益与文化效益双丰收目标;一部分学者从技术创新出发,为高等声乐教育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提出了可行建议。总之,民族传承作为近几年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新热点,不仅反映了我国学术研究的与时俱进,也彰显了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民族化、特色化的发展决心。

四、新时期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利用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文献的引证分析和关键词共现研究表明,该领域学术研究主要以声乐艺術、声乐教学、民族传承为中心展开,整体呈现发散式延伸和零散式分布特征。基于此,我们结合重点文献二次审读,对新时期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一)宏观层面的基础性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实践式研究依旧是重要方向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基础性研究都是根本,只有根基坚固,才能不畏风雨。目前,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活动依旧存在开展乏力、波动性大等问题,其本质是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效果不稳定,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基础性理论研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此外,从社会环境看,新时期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经济一体化趋势都将不断加强,各类风险也将接踵而至,高等声乐教育教学只有扎实基础,才能化风险为机遇,实现突破。当然,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塑造新时期艺术人才,实践性教学不仅是有效手段,更是重要渠道,只有创新实践,探寻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方向,突破发展桎梏,才能发挥高等声乐教育的现实作用,为建设社会文明和创新先进文艺提供助力。

(二)跨学科、民族性研究比例将持续上升

就样本文献看,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并非是定向、单一的学科研究,而是与音乐学、艺术学、文化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关系密切,呈一种多元、跨学科式研究。近年来,自国家到地方,都大力号召传承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建立全民族、全社会的文化自信,且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一项长期重要任务”[25]。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新时期,必然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发挥强大作用。因此,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研究不仅会继续保持跨学科研究趋势,更会持续提升对民族性文化研究的热度,以多学科学术思维、实践方式促进彼此融合与创新,在彰显民族化发展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民族声乐资源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国际化、多元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新晋热点

为了适应国际化合作交流日益强化的发展趋势,2017年1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通知,提出了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步的战略规划,其目的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高等声乐教育也在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中获得了大量国际关注度。借助高等声乐教育教学,不仅可以兼收并蓄地向全世界展现我国当代人才培养机制的先进性,更能持续高效地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式、内容、理念、价值的海外输出,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声乐教育必然会坚持“双一流”建设标准,加速“走出去”步伐,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揭开高等教育事业新篇章。

五、结论与思考

自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声乐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呈现利好趋势,但区域差异大、制度性建设乏力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只有自国家到地方共同发力,科学规划、强化实施,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位日趋凸显,新时期如何审视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现状,深入探寻高等教育事业的民族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是学业界同仁高度关注的时代课题。未来,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教育技术装备的迭代以及人才供给需求的变化都是高等声乐教育教学需要关切和重视的内容。当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教育赓续,方得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王士魁.当代文化视野下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的教学与实践[J].中国音乐,2020(3):13-19.

[2]严凤.《新课程标准》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2-45.

[3]令狐青.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及其自身演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06-108.

[4]徐莎莎.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问题及改革策略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9):114-115.

[5]吴曾林.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目标的哲学思考[J].音乐创作,2011(4):164-165.

[6]梁雪.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160-161.

[7]林妮.高等院校声乐专业的参与式教学探讨[J].学术论坛,2013(12):236-238.

[8]蒙玲玲.“自然歌唱”理念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施的必要性[J].音乐创作,2016(4):178-179.

[9]程乾.歌声何以为继——“中国声乐教学民族化”六十年回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3):87-98,106.

[10]孙一迪,赵艺聪.歌剧排演在艺术类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引入与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17(9):171-173.

[11]林红.对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7(7):155-157.

[12]朱咏北,孙红成.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突破、失衡与完善——以上海音乐学院“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4(4):39-42.

[13]卢清丽.意大利语音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2(10):38-41.

[14]聂普荣.德国专业声乐教育探微[J].中国音乐教育,2012(10):35-37.

[15]刘喜梅.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审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27-228.

[16]侯延爽.论高校声乐的多维教学元素[J].艺术评论,2011(10):94-97.

[17]岳雷.试论社会音乐选秀现象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1(6):128-129.

[18]刘丽杰.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J].四川戏剧,2019(12):184-186.

[19]蔡晓静.民族声乐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路径[J].四川戏剧,2019(5):172-175.

[20]黑力.关于在高校建立培养复合型声乐表演人才工作坊的设想[J].民族教育研究,2017(5):132-136.

[21]林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百家,2016(S1):327,337-338.

[22]Choi,K.S.,Jeong,J.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Wage Premium in a Small Open Economy:The Case of Korea[J].Applied Economics,2005,37(1):119-13.

[23]朱晏锋.中西合璧,“融”创未来——新时期高等院校声乐教育应当如何实现“以人为本”[J].高教探索,2019(5):103-106.

[24]王利娟,刘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学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艺术百家,2011(S2):360-362.

[25]王洪蘭.弘扬中华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J].现代教育管理,2012(7):18-22.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